前三季度中歐班列開行增長13%,長沙、南京、青島加快布局
2024-11-11 08:52:02
Landbridge平臺
8月20日,出境的中歐班列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滿洲里站內整裝待發(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黃旭攝)
今年以來,多省市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穩定增長,支撐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
10月21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公布消息,今年1—9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689列,發送貨物157.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3%、1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湖南、山東、江蘇等省份也加大班列開行數量、建設集結中心等,推動今年以來班列整體開行數量走高。同時,受紅海危機影響,跨里海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也帶來一些增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發運量整體在增長,首先是貿易增長的體現,其中也有一些結構性變化,例如對俄貿易較多的中歐班列中通道通行量增加。此外,跨里海中歐班列增量也十分明顯,這也是全球物流供應鏈的一個變量,主要是因為受紅海危機影響,跨里海中歐班列線路規避海運的安全風險、相對節約時間。
一、開行量連續7個月突破1600列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已連續7個月單月開行數量突破1600列,其中,9月份開行1633列,發送貨物17.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12%。
這與我國外貿穩中有增的趨勢一致。從外貿數據看,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32.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18.6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3.71萬億元,增長4.1%。
10月14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我國外貿發展面臨一些挑戰,總體看,得益于供需兩方面的推動,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
中歐班列的線路網絡也更加密集,為各城市貿易運輸提供通道保障。在國內,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同江北六大口岸出境的西、中、東三條運輸主通道運輸能力大幅提升,時速120公里圖定運行線已達87條,聯通中國境內122個城市。
從主通道通行量看,中歐班列中、西通道的通行量增長明顯。
例如,今年前三季度,中歐班列中通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入境中歐班列2615列、同比增長8.4%,其中出境1414列、同比增長6.2%,入境1201列、同比增長11.1%;進出口貨運總量327.8萬噸、同比增長10.0%,運載標箱29.9萬箱、同比增長9.3%,多項指標均實現增長。
在西通道,截至今年10月11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海關監管的中歐(中亞)班列通行數量突破6000列大關,比去年提前46天。
在王國文看來,今年以來,中歐班列也有一些結構性變化,例如對俄貿易的增長帶來了中通道的貨運出口量比較大,此外,對俄貿易此前多為能源產品、消費品,現在中歐班列集裝箱也對俄出口不少糧食、機械、汽車產品。
例如,日前,天津新港北鐵路將滿載紙制品、汽車配件、家電、化工產品的中歐班列啟程前往俄羅斯莫斯科。
從開通中歐班列城市看,西安、重慶、義烏等重要節點城市依舊迎來開行量高增長,長三角、中部等城市也相繼開通或增加中歐班列線路。
今年1—9月,中歐班列(西安)運送貨物總重456.4萬噸,同比增長28.5%;發送箱42.3萬標箱,同比增長29.4%。截至10月17日,中歐班列(西安)全程時刻表班列已累計開行306列。
根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公布數據,今年1—9月,長三角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304列,發送貨物23.7萬標準箱,分別同比增長15.7%、15.3%,運量增速超長三角外貿經濟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國際貨運班列累計開行1807列,運載貨物144536標箱,籠車商品車出口1067車,合計同比增長8.4%。1—9月,連云港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06列,同比增長15.3%。
今年前9個月,中歐班列(長沙)進出境發運776列,進出境貨值151.34億元,同比增長40.1%。山東省則積極布局中歐班列項目,也成為國內首個設立中東歐集結中心的省份。
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中歐班列公司本年在增城、南沙合計組織開行國際班列348列,合計33914標箱,出口貨值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1%,34%。
“此前,成都、重慶、西安是中歐班列開行的重要城市,但從今年的數據看,長沙、南京、青島等城市也在重視班列的開行,因此,除了貿易驅動,更多地方政府推動中歐班列發展,也是班列開行總量增長的另一個原因。”王國文說。
二、跨里海班列開行量劇增
今年以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加強國內主要口岸和后方通道擴能改造,西、中、東三條運輸主通道運輸能力大幅提升,也探索開辟了跨里海、黑海的南通道新路徑。其中,跨里海中歐班列今年以來實現常態化開行,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6個城市。
根據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KTZ最新數據,今年前7個月,經由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的中國過境貨運量同比增長14倍。
在2023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明確提出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會同各方搭建以鐵路、公路運輸為支撐的亞歐大陸物流新通道。
在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實現重大進展的推動下,中歐班列持續提質升級,也使中亞國家的運輸樞紐位置持續提升。
今年7月3日,隨著中歐跨里海直達快運線路的開通,集公路、鐵路、航空、管道運輸為一體的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多元立體格局正式建成。
相比傳統的海運路線,中歐班列(西安)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的運輸時間大幅縮短。受紅海危機影響,繞行好望角去歐洲花費較長時間,而現在通過跨里海中歐班列線路,運輸時間可以縮短一半以上。
跨里海中歐班列增量也十分明顯,這也是全球物流供應鏈的一個變量。目前,跨里海中歐班列線路實際上避開了受俄烏沖突影響的線路,雖然目前線路比較周折、成本也較高,但可以規避海上運輸的時間風險。
在王國文看來,中歐班列目前的時效性優勢顯現出來,彌補了紅海危機帶來的沖擊,“因為紅海危機因素,當前中歐班列去往歐洲比海運在非洲好望角繞行所需的時間要短,運輸穩定性更有保障,國際物流運輸就是不斷在時間和成本中尋求平衡。”
廣州交投班列公司的業務部負責人馮鏡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了緩解紅海危機帶來的影響,廣東率先重啟西歐班列,重點發展西歐班列。自1月16日開行2024年第一列西歐班列,截至9月底,增城西站已開行49列西歐班列。
廣州今年還開行越南-增城西站-西歐/俄羅斯“過境班列”,支持中越貿易發展,進一步豐富線路,截至9月累計開行39列,合計256標箱。
今年以來,江蘇班列也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在連云港跨里海線路基礎上新增南京至巴庫、土耳其線路。
不過,王國文也補充,中歐班列的運營方面還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持續解決,例如境外換裝設施的對接、建設,“下一步,可以通過對外投資,把國內中歐班列口岸和樞紐的運營能力帶到國外口岸,隨著國外中歐班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可以不斷消除運營的時效性瓶頸,帶來更多貿易增長機會,進一步在哈薩克斯坦等中歐班列沿線國家帶來新的產業集聚。”
(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