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無縫銜接 陽邏國際港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武漢打造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
2021-08-03 09:31:53
Landbridge平臺
8月1日上午,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
當天上午9時30分,停靠在碼頭作業區3號泊位的集裝箱船“漢海2號”輪汽笛長鳴,1號岸橋啟動裝卸作業,鋼鐵巨臂從船上精準抓取一個集裝箱,吊起后越過船舷,放置在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上。作業指令通過指揮調度中心遠程下達后,無人駕駛卡車依據智能算法自主識別周邊道路環境,沿著規劃路線自動駕駛前行,開往目的地。
同一時間,在水鐵聯運碼頭鐵路作業區,編組50大柜,滿載防疫醫療物資、電子電器、汽車零部件、機械零部件、裝有50個集裝箱的中歐班列(武漢)從武漢港站發車,經阿拉山口出境,預計18~20天后抵達德國漢堡、杜伊斯堡。
陽邏港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打通了武漢市的鐵路和水路運輸間“最后一公里”,實現了中歐班列(武漢)與“黃金水道”的無縫連接,有利于湖北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武漢新港委規劃處處長劉冬姣說,該項目實現了“四個同場”,即鐵港同場,徹底解決水鐵聯運一期項目的瓶頸問題;運營同場,港區作業和站區作業集成在同一空間內,便于調度;查驗同場,真正在同一區域內實現“一關三檢”;信息同場,打破航運、鐵路等相關領域的信息壁壘,提高轉運效率,真正實現“箱不落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過文俊說,陽邏港水鐵聯運項目成功運營,體現“5G+”相關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推動傳統港口向綠色智慧港口轉型,促進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提檔升級,體現了武漢積極探索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鐵水聯運的加快發展為契機,進一步促進沿江水港、陸港、空港整合發展,開拓陸水聯通、水水相連、江海直達、沿江捎帶新的航運格局,提高貿易功能、口岸功能、服務功能,對湖北武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該項目由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建設運營,2020年8月1日開工,一年時間建成開港通車。
(來源: 長江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