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新亮點:逆疫馳騁,中歐班列“加速跑”
2020-07-15 08:59:56
Landbridge平臺
滿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江西向塘出發,于6月23日抵達法國巴黎。此次班列是中法首趟抗疫物資專列,載運口罩、手套、水溶袋及免觸碰消毒液機等產品,貨值達1000萬歐元。
6月29日,“義新歐”中歐班列防疫物資專列抵達馬德里,為西班牙帶來口罩和防護服等抗疫物資。
7月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利斯基貨運站熱鬧非凡。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首班“武漢-基輔”中歐班列緩緩駛進車站。
6月23日,在法國巴黎東南郊的瓦朗通,中遠海運法國公司總經理姚宏智(右)與法國訂貨方代表在班列集裝箱前合影。
6月23日,滿載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抵達法國巴黎東南郊的瓦朗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范圍內海空交通運輸極大受限的情況下,作為陸路運輸主干道的中歐班列,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大幅增長,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6月份開行1169列,再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數據,今年1~5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3953列,發送貨物35.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8%、32%,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2524噸,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在疫情期間,中歐班列不僅維系了全球產業鏈上下游,同時也成為了各跨境企業首選的“寵兒”。
“作為一家綜合物流企業,我們感受比較明顯。今年以來,我們在海運和空運方面的能力大幅削減。”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外運”)供應鏈事業部高級經理周小倩在近日舉辦的中俄中歐班列合作“云論壇”上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后,她所在的企業一部分原來通過海運和空運的貨物,選擇改走鐵路運輸。
“高效、便利、安全、環保”,在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看來,這是中歐班列物流大通道成為疫情持續肆虐下國際貿易領域新亮點的最主要原因,“班列在中歐間的往來對中俄、中歐協作抗疫和復工復產,功不可沒”。
國際貿易新亮點
國鐵集團的數據顯示,4月開行的中歐班列達到979列,同比增長46%。5月的累計開行量更是突破1000例,達1033列,同比增長43%。其中,5月發送貨物9.3萬標箱,同比增長48%,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
除了開行量和運輸物資量的增加,班列也在疫情期間不斷創新運行方式。6月4日,由日本經連云港的集裝箱海運與發往蒙古的班列實現了無縫對接,在時間方面縮短了4天,成為海運和班列的一個有效的結合。
對于疫情期間中歐班列如此搶眼的表現,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謝爾蓋·伊紐申則強調,疫情期間,在最嚴重的時刻,大家都嚴格遵守居家令,雖然能源的產品消耗減少了,但食品消耗在增加,這成為班列運輸的動力源。
一位義烏小商品貨主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班列類似班車,運費比航空更低,運程比海運更短。“同樣一批小商品運往西班牙馬德里,搭乘中歐班列比海運省時60%以上,運輸成本下降近30%,大大增加了出口產品附加值。”目前中歐全程運行時間一般在12~15天,最快10天,比海運節約20~30天。
7月3日,首列“遼寧沈陽-莫斯科別雷拉斯特”中歐班列在遼港集團遼寧集鐵場站準備出發。新華社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亞歐大陸橋與國際班列服務中心國際事務高級協調員楊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回顧了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的迅猛爆發。2020年1月下旬恰逢中國春節假期,又遇疫情暴發,這一疊加性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防疫措施和出貨量減少等因素,導致海運公司及航空公司采取裁撤運力等舉措,取消了大量往返于中國與歐洲之間的海上及空中航線。而另一方面,整個2月到3月中旬,國外生產廠商嚴重依賴庫存和“瓶頸”零件的配給供應。
由于中歐間國際鐵路貨運受疫情影響較輕,再加上班列運輸時效快、到達歐洲內陸國家靈活方便,隨著2月初國內各主要中歐班列線路逐步恢復開行,部分自春節開始積壓的出口訂單在海運及空運運力短缺的情況下,開始轉向中歐班列出口至歐洲及俄羅斯等地,中歐班列的通道作用開始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班列不停地往來于中歐間之際,運輸或者返程的物資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中國國內2月初逐步復工后,在中歐間海空運力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承擔了運送防疫物資和日用必需消費品的任務。”楊杰說,“這為馳援全球戰疫、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我國外貿產業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4~6月間,就已開通首發德國、塞爾維亞、法國、波蘭等地的醫療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
此外,楊杰指出,部分地方今年加大了扶持力度,將中歐班列開行作為復工復產配套措施指標,如重慶、山東、成都、西安等地。其中,山東、西安等地力爭全年開行數量取得突破。而在楊杰看來,今年3月初為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而推出的諸如現階段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等物流扶持政策,也對班列出口貨源帶來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后補貼時代新業態
隨著國內與海外部分地區疫情的漸趨穩定,中國下半年的貿易增長潛力主要看歐洲。尤其是海運、空運的逐步復蘇,中歐班列如何在后疫情時代維系“加速度”,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后疫情時代,補貼退坡,則是中歐班列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中歐班列運行之初,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補貼依賴較大。而財政部則要求從2018年開始,地方政府降低中歐班列補貼標準:以全程運費為基準,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
楊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補貼退坡,中歐班列將進一步市場化,各中歐班列運營企業應將專注度集中在特定細分市場和客戶群體開發、產品設計以及海外市場開發等方面。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俊波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中歐班列已經從高速發展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也要雙方共同整合市場資源,為市場提供更多業務,比如境外倉儲業務。
而在創新業態方面,楊杰認為,后補貼時代,中歐班列的冷鏈運輸無疑是一個方向,它有助于在目前回程貨整體較少的情況下增加潛在貨源,提高去回程平衡,對降低中歐班列整體運行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歐班列在農產品和食品運輸方面也具備潛力。
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今,冷藏集裝箱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大。不過,冷藏集裝箱的成本也更高,是筆不小的投入,像凍雞、凍牛肉這樣的農產品雖然運量上升,但還沒有達到規模化。后續需在慎重培養市場,安全保障、維護和監控等問題都要充分考慮”。
在周小倩看來,未來,冷鏈、郵政、跨境電商等班列的新業態有希望成熟壯大,從而進一步豐富整個中歐班列的產品體系。“現在,我們有很多郵政和跨境電商行業的客戶開始嘗試中歐班列,這給中歐班列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間窗口。”她介紹道。今年,中外運開行了從東莞的石龍到立陶宛克萊佩達的郵政班列。中外運在長沙開行的中歐班列中,已有50%是電商產品。
此外,“數字化班列”的建設也成為諸多物流企業感興趣的方向。在參與班列運輸多年的渝新歐、鄭新歐等班列公司看來,面對新業態和新需求,應創新和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優勢,推動無紙化線上協調海關和鐵路業務,精準管控班列終端調度計劃,實時交互共享資訊數據。
同時,隨著“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于6月23日上午成功發射,全球組網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鐵路上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大。上述物流公司認為,依托北斗衛星,能加快建立線上班列的定位追蹤、全流程作業質量追溯系統,實現每一單貨物、每一運營環節都能無縫銜接和無障礙通達,打造后疫情時代班列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楊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無論從貨運量、貨值還是貨源結構、海外合作程度來看,中歐班列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綜合體量還非常小,“中歐班列的未來發展仍然要回歸到產品設計、特定市場開發、國際合作等方面去下功夫”。
中歐班列(渝新歐)布達佩斯直達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新華社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
作為亞歐各國深化務實合作的重要載體,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區位條件優越、設施基礎良好、運營規范有潛力的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促進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