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歐班列十年迅猛發展
2018-10-09 09:58:54
Landbridge平臺
德新社10月8日報道,原題為“貨運列車連通中國和歐洲”。10年前,中歐列車的開始并非一帆風順。彼時來自中國的貨運列車只偶爾行駛在通往歐洲的漫長道路上。但如今,貨運列車需求越來越大,將中國和歐洲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2008年1月,一輛試驗貨運列車經過15天奔波,抵達漢堡貨運站。當時德國鐵路負責人梅朵爾恩將其比作“未來產物”。9個月后,裝有電腦的第一輛集裝箱列車抵達漢堡。10年前,中歐班列開始時前景還不可預測,今天已成為蓬勃發展的業務。
衣服、電子設備、汽車零件、紙張和消費品,這些都是中歐班列每天運輸的貨物。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和西安,每周至少發出四到五趟列車。長達1萬到1.2萬公里的鐵路線要么穿越西伯利亞和蒙古國北部,要么沿著南部路線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持續時間為14至16天。
邊境“丟失”了許多時間:集裝箱須重新裝載兩次,因為白俄羅斯、俄羅斯、蒙古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鐵路規格大于歐洲和中國的;機車也須多次更換。主干線是電氣化的,但邊境部分需要柴油機車。盡管如此,中歐班列業務發展迅猛。早年,貨運列車只是不定時運行,到2011年全年僅運輸900個集裝箱。但德國鐵路公司最新報告稱,2018年有望增加到約9萬個集裝箱,有3600輛列車投入運輸。2020年中歐列車運輸量更將達到10萬集裝箱。
德國鐵路貨物運輸部門主管多爾認為,這是中德和中歐貿易繁榮的標志。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去年兩國貿易達1870億歐元,且這一趨勢還在上升。
中歐班列正在與海運、空運競爭。貨運列車的速度幾乎是船舶的兩倍,但鐵路運輸成本也高出50%。“對我們的客戶而言,時間和成本是重要因素。他們希望通過鐵路運輸保證供應鏈,且鐵路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排放。”多爾充滿信心地說,為加強中歐鐵路運輸,德國還成立歐亞鐵路貨運公司。
那美中貿易爭端是否會對中歐鐵路貨運帶來不利影響?多爾給出的答案是“否”。(作者貝爾恩德·羅德爾,青木譯)
(來源:海外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