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歐班列,技術推動鐵路大變革
2018-09-04 11:21:14
Landbridge平臺
圖1:渝新歐開行2000列
當住在德國的弗蘭克收到他新買的筆記本電腦時,他可能并不知道這臺“Made in China”的筆記本是“搭乘”火車、從中國重慶而來,他也可能從未考慮過,跨越萬里、途徑數國、經受顛簸、扛住嚴寒,這臺筆記本電腦是如何完好無損地被送到他手里的。為弗蘭克送去筆記本電腦的火車是自2011年正式開始運營的渝新歐班列。
今年6月28日,隨著一趟滿載筆記本電腦的列車從重慶市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駛出,渝新歐班列已開行2000班。“目前,根據起點、終點和中轉站的不同,渝新歐班列已經可以提供86種不同路線進行貨物運輸,但復雜的路線和越來越多的車次也為運營方提供了巨大挑戰”,不久前在重慶召開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運營主管王璽向記者介紹稱。
圖2:渝新歐智博會展位
集裝箱用上衛星定位
“我們可以掌握班列在國內的運行情況,而一旦班列出了國境,我們過去就是‘兩眼一摸黑,但通過技術途徑,現在隨時都能‘看到每一班列車。這一切的基礎都在看似普通的集裝箱上。”據王璽介紹,渝新歐班列使用的集裝箱搭載衛星定位裝置,可實時向運營方傳輸位置數據。這些數據都會匯總在渝新歐的國際物流公共服務云平臺上,并以可視化的方式顯示出來。
在顯示有該平臺的大屏幕上看到,在歐亞大陸的地圖上有數十個不同顏色的圓點。其中,黃點代表搭載有定位裝置的集裝箱,藍點和紅點代表正在運行的班列,其所處位置一目了然。“通過可視化手段實時監測僅僅是第一步,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掌握各貨源地的動態,及時調整服務”,王璽介紹稱,對于運營方更智能關鎖重要的是,可以統計每個關口的平均通過時間,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影響班列運行效率的關口。
根據該平臺的統計,去年7月-9月,班列在波蘭東部邊境馬拉舍維奇的通過時間最長,也就意味著這里的班列擁堵最為嚴重。馬拉舍維奇是連接德國和白俄羅斯跨國鐵路運輸的樞紐,約80%的中歐班列都要經過該地。發現這一問題后,渝新歐班列又在鄰近地區開辟了4個新口岸,分散了馬拉舍維奇的通行壓力。
圖3:渝新歐保溫集裝箱
打造專用保溫集裝箱
渝新歐班列采用的集裝箱還具有多種功能,如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甚至可監測聲音與光線,以防集裝箱內的貨物被偷盜。重慶交通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長胡曙介紹稱,渝新歐班列還有一種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保溫集裝箱,專為運輸筆記本電腦設計。由于渝新歐班列途徑俄羅斯,這就意味著如果冬天運輸,貨物要經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這對于筆記本電腦的液晶屏會造成巨大破壞。渝新歐班列為此設計了保溫集裝箱,可保證在外界氣溫在零下35度至零下40度時,箱內溫度不低于零下20度。
圖4:智能關鎖
有望主導智能關鎖標準制定
為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渝新歐還將目光放在了集裝箱的新一代智能關鎖上。智能關鎖的制造方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強介紹稱,智能關鎖是一個智能終端,不僅提供信息收集、定位等功能,還可記錄并傳輸海關清關等監管數據,大幅提升班列的運營效率。據陳志強介紹,國際海關組織正在制定智能關鎖的國際標準,中國希望能主導這一標準的制定,因此智能關鎖在渝新歐班列上的試驗與應用十分重要。
“相比航運、空運,鐵路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相對滯后”,陳志強表示,“中歐班列的運行,不僅僅是大規模國際鐵路貨運的一次試水,還可以此為契機,全面提高鐵路運輸整體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為全球貿易帶來一次重大變革。”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