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兩國正式啟動TIR運輸 新疆首批TIR運輸貨物出境
2018-05-29 09:53:45
Landbridge平臺
5月25日,一輛懸掛“TIR”(TIR即《國際公路運輸公約》)標識、滿載著汽車配件的貨柜車經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行駛4500公里后將到達目的地格魯吉亞。
記者5月28日從烏魯木齊海關了解到,這是新疆首批TIR運輸貨物,標志著中國、哈薩克斯坦正式啟動TIR運輸。
據了解,TIR系統是建立在聯合國公約基礎上的國際跨境貨物運輸領域的全球性海關便利通關系統,在全球目前已有73個締約國,其中大多數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重要地區。
我國于2016年7月5日正式加入TIR,中國成為TIR在全球第61個運營國,確定了霍爾果斯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滿洲里公路口岸、綏芬河口岸和大連港口岸六個試點口岸。5月1日,TIR在我國開始實施,5月18日起這六個口岸同時開放接受TIR運輸。
霍爾果斯霍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永恒介紹,此次TIR運輸由哈薩克斯坦運輸公司承運,拉載25.95噸汽車配件。
從中國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啟程,沿途將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目的地為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全程約4500公里。
霍爾果斯海關通關科關員馬磊介紹,按照TIR,自起運國海關到達目的地國海關的過程中,所有過境國的海關都不對貨物進行任何檢查,企業也不需要繳納巨額的過境擔保金,不延誤時間。
李永恒說,持有TIR證,能夠享受全球獨一無二的海關跨境運輸通關便利化服務,海關幾分鐘就可放行,極大節約了貨物通關時間成本。
“這對于跨境電商,特別是鮮、活農產品來說,無疑為相關進出口行業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馬磊說。
霍爾果斯海關監管科科長王濤介紹,TIR運輸在我國正式實施,推進國際道路運輸雙向開放,提高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海關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水平,促進了雙邊、多邊合作,充分釋放國際道路運輸潛力,促進了互聯互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