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新區:融入“一帶一路”北線新通道 黃金班列暢通貿易大動脈
2017-10-17 09:36:12
Landbridge平臺
2017年10月13日,長春國際港開通暨中歐班列(長春-漢堡)首發活動在長春新區舉行。
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通道示意圖
中歐班列(長春-漢堡)駛出長春國際港
長春國際港實景圖
長春國際港規劃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加強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的對接,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東北振興與俄遠東開發戰略銜接,深化毗鄰地區合作。
編者按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這“一帶一路”,“就是要再為我們這只大鵬插上兩只翅膀,建設好了,大鵬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吉林省一直在行動。2017年5月,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長吉圖戰略,擴大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著力提升長吉腹地內陸開放功能,打造吉林中部內陸開放高地。特別強調,統籌優勢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發揮圖們江開發合作機制作用,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打造若干國際產業合作園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境外產業園區,化沿邊近海優勢為開放發展優勢。抓好開發開放平臺建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推進長春新區國際空港和國際陸港等開放平臺建設,突出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延龍圖新區、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中新吉林食品區、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各級各類開發區改革創新,增強要素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利用好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對外開放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貿易投資。要進一步暢通對外通道,建設國家“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樞紐。圍繞打造“絲路吉林”大通道,加大鐵路、公路、橋梁、口岸、航線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力度,提高內外聯通水平。
開放的經濟最有活力,開放的地區最具競爭力。2016年12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也明確提出,堅持改革開放,持續激發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特別強調,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大力拓展市場空間。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品牌企業“走出去”;全力抓好長春新區、興隆綜保區、空港開發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和“長滿歐”等對外通道建設,進一步提高龍嘉機場空港承載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內陸口岸功能;積極推進中韓產業投資貿易合作示范區、中德工業園、中泰產業園、中俄科技園、中白科技園、中古生物技術產業園等一批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同時,不斷擴大對內開放力度,積極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開展交流合作,與發達地區進行產業對接,建立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不斷提升我市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構建立體化對外開放新格局。
擼起袖子加油干。2016年2月3日,長春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后,便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建設兩港、四大商務區、六大服務中心、十大產業園區,夯實外向型經濟基礎,隨著長春鐵路綜合貨場的建設及中歐班列的開通,實現了與東北亞各國及歐洲地區的深度互聯合作,保障了新區在參與國際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政策溝通、平臺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隨著“一帶一路”北線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如今的長春新區正以貿易為龍頭,逐步聯通向西、向北、向南陸海三通道,傾力建設面向國際的兩港兩樞紐,變“通道經濟”為“樞紐經濟”。開放包容的新區也正從理念變行動,從愿景變現實,源源不斷為新型全球化經濟提供新動力,為東北經濟復蘇、爬坡過坎注入新能量。
2017年10月13日,長春國際港開通暨中歐班列(長春—漢堡)首發活動在長春新區舉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長春新區正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新方式,尋找經濟增速新動能,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打造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吉林樣本。
在全國上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10月13日,隨著汽笛聲響,X8027次滿載42節車廂貨物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從長春國際港駛出,發往德國漢堡,這標志著長春至漢堡的中歐班列實現首發,也標志著長春國際港正式開通。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王君正,吉林省副省長金育輝,長春市市長劉長龍,吉林省商務廳廳長叢紅霞,長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趙明,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孫亞明,長春市副市長賈麗娜、白緒貴參加活動。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忠斌主持活動。沈陽鐵路局局長張海濤,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鐘成,長春海關關長楊振慶等中直單位領導參加活動。
長春國際港開通暨中歐班列首發,這是長春新區在對外開放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長春新區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北線新通道,全面構建對外開放體系,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邁出的關鍵一步,也是長春市加快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取得的又一個重大成果。對于促進長春新區產業結構升級,助推新一輪東北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春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承擔著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帶動區域振興發展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國家級新區作為國家的重點功能平臺,是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開放發展是長春新區加快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作為 “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平臺,長春新區全面構建以面向亞歐地區的交通一體化、信息一體化、平臺國際化為支撐的對外開放體系,隨著長春國際港的開通和中歐班列的運行,長春新區已然完成連接歐亞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建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的開放格局和發展脈絡逐漸清晰。
中歐國際貨運班列
飛奔在歐亞貿易大動脈的黃金運輸線
古道黃沙,駝鈴悠悠。千年之前,駝隊一步一步在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踏出一條絲綢之路,帶去了中國的緞匹、繡彩、金錦、絲綢、茶葉、瓷器、藥材等商品,馱回了金銀、珠寶、藥物、珍禽異獸、香料和竹布。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連接了亞歐大陸,實現了商務往來,更促進了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
鋼軌鏗鏘,風笛嘹亮。千年之后的今天,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煥發出耀眼的光彩。駝隊的背影已經遠去,中歐班列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間經濟往來的“使者”,在東西方之間架起經濟交流的便利橋梁。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中歐班列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中歐班列實現了自鐵路誕生以來,第一次如此高密度地在亞歐大陸橫貫穿行。往來運送貨物已達到43萬標箱。5000多次出發,52條中歐班列線,中國32個城市,與歐洲12個國家的32個城市,從此緊緊相連,匯聚成全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從中國去往歐洲,中歐班列有三條運輸通道: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經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相連,途經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通達歐洲其他各國。二是由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通達歐洲各國;或經哈薩克斯坦跨里海,進入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保加利亞等國,通達歐洲各國。三是由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與規劃中的中吉烏鐵路等連接,通向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通達歐洲各國。
——中通道。由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途經蒙古國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相連,通達歐洲各國。
——東通道。由內蒙古滿洲里(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通達歐洲各國。
中歐班列通道不僅連通歐洲及沿線國家,也連通東亞、東南亞及其他地區;不僅是鐵路通道,也是多式聯運走廊。
長春至漢堡中歐班列首發
為東北振興帶來新機遇、新活力
從長春國際港出發的中歐班列通過東部通道到達歐洲。由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負責運營,有比較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和貨源。
長春至漢堡首發班列從長春國際港發出,通過滿洲里口岸出入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比利時、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多個城市,最高時速為120公里,全程約12~15天,主要運輸吉林省和華北地區部分企業汽車零部件、電子機械設備、閥門和服裝等貨物,目前開行一列,隨著口岸開放平臺功能的逐步完善將逐漸增量,遠期常態化運營將達到每周5出2進。
沈陽鐵路局局長張海濤說,此次中歐班列在開放中搶抓機遇、在開放中創新發展,對加快推進長春新區建設,全面構建長春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面向東北亞開放的先行區和橋頭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的開通運營將為吉林省與歐洲各國之間貿易往來提供廣闊的合作平臺,將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沈陽鐵路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長春經濟發展,一定做好鐵路運輸組織工作,努力把中歐班列打造成連接長春與歐洲國際的黃金走廊,安全、高效、經濟、便捷的國際物流新通道。
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副總經理鐘成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中歐國際貨運班列特點鮮明,時間大概只占海運的三分之一,成本大概是空運的五分之一,這條通道的建設對中國對外貿易支持非常大。長春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總部位于長春的一汽集團等汽車企業和德國有很多合作。鐘成表示,相信這個班列開通之后會大大促進當地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發展。
中歐班列的開行,將為長春新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新活力,尤其是為國際貿易、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從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到信息交流、渠道建設,中歐班列將直接或間接地帶動多個產業環節、多種市場層面的發展繁榮。中歐班列作為縱貫歐亞的黃金運輸帶和貿易大動脈,是吉林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切入點,將成為吉林省與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中歐班列從位于長春新區的長春國際港開行,也是長春新區建設國際港取得的重要成果,長春新區成立以來,堅持構建全面對外開放體系。著眼于參與世界經濟分工,加快融入國際發展大格局,重點推進“兩港”建設。目前,長春新區“兩港”建設進展順利,中歐班列的首發也標志著長春國際港的正式開通。未來,圍繞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將打造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物流基地,逐步完善口岸功能,加強與機場、公路貨運站以及產業園區的統籌布局和聯動發展,形成水鐵、空鐵、公鐵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實現無縫高效銜接。
融入“一帶一路”北線的重要樞紐節點
長春國際港打造吉林省內陸開放新高地
鐵路貨物運輸是現代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現代物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與公路貨運和航空貨運相比,鐵路貨運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且運輸能力及單車裝載量大,成本相對較低,且所運輸的貨物幾乎不受重量和容積的限制。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陸港”逐漸成為沿海與內陸地區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產業進程中的新亮點,在全球生產鏈上開始扮演重要角色。長春國際港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樞紐,作為物流交匯的重要節點,隨著港口物流、臨港經濟的興起,將對周邊區域產生巨大的輻射功能。
對于長春新區而言,通過國際港項目的建設,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企業流吞吐的主渠道,配合“一帶一路”這一國際級的大戰略、大愿景,將有效提升區域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和面向東北亞地區的對外開放發展水平,與“一帶一路”北線國家和地區互通互聯,加強區域合作,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隨著長春至漢堡的中歐班列駛出,長春國際港正式開通,它的開通,將有力地推動長春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把更多的“中國制造”帶到歐洲、運向世界,同時吸引更多的產業、資金、技術向長春集聚,加快推動轉型升級,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長春新區與沈陽鐵路局、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精誠合作、攜手奮進,將努力把長春國際港建設成為千萬噸級的現代貨運集散中心,推動長春成為“一帶一路”北線鐵路、公路多式聯運的重要樞紐節點。
正式開通的長春國際港依托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建設,長春鐵路綜合貨場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吉林省共同投資建設的東北最大的一級鐵路綜合物流基地,是長春新區打造的“一帶一路”北線多式聯運的重要樞紐節點。
該項目于2015年9月開工建設,一期占地2.1平方公里,是集集裝箱、長大笨重貨物、小汽車特貨及成件包裝貨物等作業功能區為一體的特大型物流基地,內設集裝箱、長大笨重貨物、成件包裝、綜合物流、糧食倉儲等作業區,預留特貨作業、集裝箱、普通成件包裝區;場區到發線5條(含2條正線)、裝卸作業線7條,預留5條到發線;貨場內新建房屋29棟,總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貨場鋪面48萬平方米,站線線路長度18.9千米,橋梁3座,各類型涵6座,安裝各類大型機電設備33臺。貨場建成后貨運吞吐能力達到1100萬噸,遠期貨運吞吐能力將達到3300萬噸。
長春新區鐵路綜合貨場建設完成后,將承接長春市進出口貿易編組,為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提供后方服務體系。為形成鐵路綜合貨場周邊便捷的交通網絡,與貨場緊密銜接的三條主干路網,即興福大路、中科大街延長線、北遠達大街延長線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打通物流港與北湖科技開發區、長德經濟開發區、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以及長春市區等區域聯系通道。長途是鐵路、短途是公路,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將打造多式聯運體系。
長春鐵路綜合貨場所在的長春鐵路樞紐,位于我國東北中部地區,是全國的重要鐵路樞紐之一,是銜接哈大、長圖和長白三條鐵路干線的“╋”型樞紐,是連接吉林省東、西、南、北和溝通東北亞各國經濟貿易往來的窗口和橋梁,在全國鐵路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鐵路綜合貨場的建設是新區成立以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最直接體現,大通關,物流園區最終的運輸體系將在這里形成,長春鐵路綜合貨場按照中心站的標準管理。長春鐵路貨場地處遼寧省、黑龍江省、吉林省中間,能夠輻射東北三省,在鐵道部的整體用途中,和六大主線接軌,對沈陽方向、哈爾濱方向,正處于核心地點,向兩邊輻射;又與黑龍江和遼寧的站是無縫對接的,聯運體系。將對中蒙通道、中俄通道、哈大經濟通道起到輻射作用。
長春新區建設功能完備的物流基地
以物流發展帶動貿易加工轉型升級
現代物流如今已經成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新一輪全球化競爭中獲取利潤的重要手段,降低物流成本,就是降低了加工貿易向現代制造業轉型的成本。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質量與水平,已經成為投資者評價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重要因素,物流樞紐的發展,有助于優化長春新區的投資環境,促進企業集聚、產業集聚,要素集聚。物流的發展還將有助于延長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條,提高加工貿易的增值能力,價值鏈越長,就更能夠帶動國際貿易增量。
作為功能齊全的長春鐵路綜合貨場,是鐵路系統參與城市物流業的窗口,與城市規劃的物流中心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共同服務于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加快推進區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對于降低社會流通成本,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效率和效益,增強區域綜合服務功能,縮小與周邊其它地區的差距,進而促進長春市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春新區的區位和產業優勢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長春新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位于東北三省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適合發展區域性國際化的商品中轉集散市場。另外,長春新區具有交通區位優勢,內通外聯的交通體系便于發展多式聯運。長春新區確定了先進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適合發展各類具有產業依托和地方特色的產區性商品物流。結合長春新區發展優勢,長春國際港緊密結合產業布局和區位優勢,更加突出了專業的服務功能和定位。物流基地的建設,將使長春新區的區位優勢、交通樞紐優勢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將成為“一帶一路”北線交通走廊上的重要硬件設施,不僅承擔長春地區的物流到發,還將承擔起周邊市區、空港的物流中轉,必將對構建“一帶一路”北線物流體系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建設將加快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實施,促進長吉內陸腹地開放建設,依托長春龍嘉、琿春等口岸,建設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倉儲于一體,面向東北亞區域和東北地區的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以國際物流為核心的港區聯運國際物流基地,以國際配送、采購、分銷為突破口,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和產業資源,改善周邊投資貿易發展環境,使之成為吉林省鐵路、陸路、航空的物流、貿易中轉樞紐和重要平臺,帶動吉林省及東三省的開放與開發。隨著功能設施的不斷完善,將成為吉林省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未來,越來越多來自我國東北、環渤海、華北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的貨物會在長春集聚,在這里通過貨運列車發往俄羅斯、波蘭、德國。口岸貿易為內陸地區帶來經濟活力,近海不靠海的吉林正在以各式各樣的努力通聯世界,相互開放,互融互通的貿易,正以前所未有的效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改寫著我們的生活面貌。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