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為鐵軌兩端城市帶來繁榮新契機
2017-05-10 10:40:13
Landbridge平臺
2013年,中歐班列成都到波蘭線開通,截至今年4月16日,由成都始發(fā)的中歐班列數量已經達到了559列。
六歲的“中歐班列”,現(xiàn)已成為國際物流界響當當的品牌。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國、波蘭、俄羅斯七國鐵路部門上月聯(lián)合簽署了《關于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xié)議》,以提高亞歐間鐵路貨運市場份額、帶動沿線國家經濟發(fā)展和經貿合作。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不僅縮短了中歐貨運的時間、提升了中歐貿易的效率,還激發(fā)了鐵路兩端城市的發(fā)展新活力。從這里開往歐洲大陸新興交通樞紐波蘭羅茲市的列車,是中國目前已開行的1700多條中歐班列中的一列。
近日,一趟滿載著中國生產的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家用電器、機械配件等出口貨物的X8086次中歐班列,從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出發(fā)。大約14天左右,這趟班列將抵達波蘭的羅茲。
“中歐班列”現(xiàn)在已經成為國際物流界響當當的品牌。
“中歐班列”是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qū)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lián)運班列。2013年,中歐班列成都到波蘭羅茲線開通,截至今年4月16日,由成都始發(fā)的中歐班列數量已達559列。
包括武漢、西安、烏魯木齊在內的中國27座城市已開通中歐班列,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座城市。
隨著列車開行數量的增加,中歐班列貨運產品的種類也日益豐富:不僅有IT產品,產自成都本地的人參榕、發(fā)財樹等花木也坐上了中歐班列走出國門。四川溫江花木企業(yè)的貨主高云飛介紹:“現(xiàn)在我們直接從成都,到阿拉山口出境再到歐洲,時間就是在15天左右,之前我們的時間是在35天。這對于我們做植物生意的來說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由于中歐班列駛出境外后無法實現(xiàn)供電,為了運輸期間的花木保鮮,成都的中歐班列公司還委托集裝箱廠商專門為這批花木量身定制了恒溫冷藏柜,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運送花木的專用集裝箱柜。這個恒溫集裝箱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在電腦或手機上對箱內溫度、氧氣濃度進行調節(jié)。
藍色的中歐班列集裝箱格外醒目。
與此同時,歐洲商品也正通過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運往成都。負責運營成都中歐班列的成都陸港公司站場部經理劉忠杰告訴記者,去年,成都青白江鐵路口岸拿到汽車整車進口的許可證,知名德國汽車企業(yè)通過中歐班列把整車進口到成都。這也改變了過去四川整車進口要依靠天津、上海轉運的歷史,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減少了運輸時間。他說:“四川地區(qū)的平行進口和‘大貿車’的價格下降,搭乘蓉歐班列回程的歐洲進口品牌車目前在成都地區(qū)的口岸銷售價格已經和沿海港口保持在同一水平。”
劉忠杰說,自去年起,已經有200多輛路虎、賓利和寶馬通過中歐班列進口到成都。按照計劃,今年的進口目標是2000輛。
這也革新了成都這個西部內陸城市在中國汽車物流領域的地位——2016年,中國國際汽車物流會議首次在成都舉行。而以前,這一級別的國際會議通常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物流樞紐城市召開。
以往,中國內陸地區(qū)在國際產業(yè)分工中往往處于末端。按照專家的分析,梯度轉移的路線是“發(fā)達國家——中國沿海地區(qū)——中國內陸地區(qū)”。中歐班列卻讓曾經的內陸城市成都變成了國際鐵路口岸和中國的鐵路樞紐。去年,成都與中國沿海的主要城市、中部和南部的經濟中心城市等都開通了鐵路線。憑借中歐班列,成都和與其形成互聯(lián)通道的其他中國城市,對外經貿的觸角正輻射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
同樣的變化也在班列的另一端———波蘭最大鐵路樞紐貨運城市羅茲悄然發(fā)生。去年,波蘭生產乳制品的沃維奇地區(qū)的牛奶合作社每月生產500噸奶粉銷往中國,一年共向中國運輸了價值1000萬歐元的600個集裝箱奶制品。
作為波蘭的老工業(yè)中心,羅茲市的發(fā)展一度舉步維艱。如今,借助中歐班列,波蘭已計劃將羅茲打造成全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這將給當地創(chuàng)造數百個就業(yè)機會。
按照規(guī)劃,成都借助中歐班列將實現(xiàn)“三線并進”通往歐洲的格局。除了目前成都開往波蘭羅茲的這條“中線”,成都到白俄羅斯的“北線”今年3月也已開通,而成都到伊斯坦布爾的“南線”也將按計劃年內開通。成都鐵路局貨運處副處長葉松說: “隨著通道建設的不斷優(yōu)化,以及成都作為中歐班列主要集聚地的規(guī)模不斷強化和集聚力的增強,運輸效率也在不斷提高。中歐班列從最初的一周一列,到一周三列,到年初的一天一列,再到現(xiàn)在的一天兩列,這是一種時效、規(guī)模、服務質量的提升。”
除了成都,截至目前,包括武漢、西安、烏魯木齊在內的中國27座城市已開通中歐班列,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座城市,2016年的開行列數為1702列,總行駛里程超過1700萬公里,相當于繞行地球424圈。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歐班列不僅將為中歐之間的道路聯(lián)通、物流暢通提供運力保障,也將為班列兩端的城市帶來新的繁榮。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fā)現(xiàn)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lián)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zhàn)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