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齊聚眾行遠 中歐班列續“絲路前緣”
2017-04-25 11:00:47
Landbridge平臺
4月20日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波蘭、俄羅斯七國鐵路部門簽署了《關于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 。這是中國鐵路部門第一次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鐵路部門簽署有關中歐班列開行方面的合作協議。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共同利益是復雜國際環境下多邊合作的基礎,而七國參與的中歐班列合作協議,是“求同”的典范。與傳統海運相比,中歐班列使進出口更加便捷,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托運公司的資金周轉效率,而安全穩定的鐵路運輸,又豐富了進出口產品的種類。中歐班列的發展和運營正是在互利共贏的模式下,實現政策的對接和調整,以追求經濟效益,挖掘市場潛力。
合作必然要經歷在“異”中 “求同”的過程。中歐班列從提出至今,規模日益擴大,知名度逐漸提高,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主要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國的鐵路運輸標準不同,中歐班列在部分邊境口岸要換軌、換車頭以及換列車司機,會導致運輸的延遲。如布列斯特換軌車間雖可容納80節車廂并使用大功率龍門吊,但最快也要1小時才可完成作業。此外中歐班列涉及的單證較多,信息錄入率較低,不能按照各國要求準確完整提供相關單證也會導致貨物的滯留。
各國政策差異以及硬件條件參差不齊對運輸效率的影響是本次協議的著力點,也是未來工作的重點。推動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銜接,加強運輸組織,統一服務標準,加強宣傳,簡化手續等等相關協議內容,對于提高中歐班列運行效率,提升鐵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服務保障能力,都會在不遠的將來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獨行快,眾行遠”。本次協議的簽署,意味著中歐班列政策對接,資源整合,標準統一等相關工作進入了快車道,中歐班列運輸聯合工作組及專家工作組的成立,為解決班列運輸過程中的問題提供了協同合作的平臺。戰略布局離不開頂層設計。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昔日駝鈴相聞,舟楫相望的絲綢之路正在“鋼鐵血脈”的支撐下,實現跨越大洲的快速聯通與互動。沿線各國深化合作,中歐班列日趨成熟將為絲綢之路這條和平之路、友誼之路、合作之路帶來強大的活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