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未來五年將這樣發展 將充分凸顯“一帶一路”戰略價值
2016-10-17 09:05:38
Landbridge平臺
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審議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部署未來5年中歐班列建設發展任務。這是中歐班列建設發展的首個頂層設計。
中歐班列(CHINARAILWAY Express,縮寫CR 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為推進中歐班列健康有序發展,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共同編制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系統分析了中歐班列的發展環境,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我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貿易通道和貿易方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為中歐班列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對中歐班列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中歐班列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綜合運輸成本偏高、無序競爭時有發生、供需對接不充分、通關便利化有待提升,以及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加以規范和發展完善。
《規劃》提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率為中心,以優化服務、提供有效供給為主線,統籌兼顧當前和長遠、地方和全局、陸運和海運、我國與沿線國家利益的關系,充分發揮政府、市場、企業的作用,將中歐班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良好商譽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規劃》明確了中歐鐵路運輸通道、樞紐節點和運輸線路的空間布局,統籌利用中歐鐵路東中西三條國際聯運通道,按照鐵路“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班列組織方式,在內陸主要貨源地、主要鐵路樞紐、沿海重要港口、沿邊陸路口岸等地規劃設立43個樞紐節點,建設發展43條運行線,并提出完善國際貿易通道、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建設、加大貨源整合力度、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完善價格機制、構建信息服務平臺、推進便利化大通關等七大任務,著力優化運輸組織及集疏運系統,提高中歐班列運行效率和效益。
下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積極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加大對各部門、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力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媒體解讀
中歐班列首個頂層設計出臺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簡稱《規劃》),對中歐班列未來5年的建設發展任務進行部署。這是2011年中歐班列首次運行以來,國家主管部門針對中歐班列建設發展出臺的第一個頂層設計。
《規劃》提出七大任務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881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約170億美元,其中回程班列達502列。今年上半年,班列開行619列,同比增長1.5倍,包括回程209列,同比增長3.2倍。
從開行的城市看,由最初的重慶“渝新歐”一家,逐步發展到成都、武漢、鄭州等多地均開行中歐班列的局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王楊堃稱,中歐班列運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貨類構成已經由IT產品等高附加值貨物向日用百貨等較低附加值產品拓展,另一方面,是在各地政府補貼支撐下,貨源腹地逐步延伸,甚至使得一部分沿海地區的貨源轉移過來。
但上述《規劃》稱,目前中歐班列仍處于發展初期,仍存在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支撐能力不足、通關便利化有待提升、供需對接不充分、綜合運輸成本偏高,以及無序競爭時有發生等問題,迫切需要政府加強統籌協調,推進統一品牌建設,促進內部良性競爭、形成發展合力。
為此,上述《規劃》還提出了七大任務,即完善國際貿易通道、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建設、加大貨源整合力度、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完善價格機制、構建信息服務平臺、推進便利化大通關等七大任務。
以“完善國際貿易通道、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建設”兩方面任務為例,王楊堃稱,目前進出新疆的貨運通道主要是蘭新線,隨著中歐班列的運力逐年加大,將增加蘭新線的負擔,而由于阿拉山口的過貨能力不足2000萬噸,使得中歐班列的通關速度受到制約。
而國外鐵路口岸站以及鐵路通道的過貨能力更為緊張,如哈薩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口岸和俄羅斯的后貝加爾口岸,長期以來運接能力不足,其后方為單線鐵路,國際貨物運輸經常停裝、限裝。
而在“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完善價格機制”方面,胡思繼稱,盡管中歐班列在今年6月已經統一了標識,但中歐班列各個實際的運營單位,在服務標準、貨運價格等方面均未形成統一,這是未來中歐班列需要著力解決的方面。
明確空間布局
據悉,上述《規劃》的另一個亮點,是首次明確了中歐鐵路運輸通道、樞紐節點和運輸線路的空間布局。
運輸通道的布局,即利用中歐鐵路東中西三條國際聯運通道。即分別是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東線,從二連浩特出境的中線和從滿洲里出境的西線。
而樞紐節點和運輸線路的布局,則是按照鐵路“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班列組織方式,在內陸主要貨源地、主要鐵路樞紐、沿海重要港口、沿邊陸路口岸等地規劃設立43個樞紐節點,建設發展43條運行線。
具體而言,43個樞紐節點,在西線上包括了昆明、貴陽、成都、重慶、西安、廈門、合肥、連云港、呼和浩特等城市;中線則涵蓋了京廣線上的主要城市,如廣州、武漢、石家莊;東線上的樞紐節點,則包括南昌、福州、上海、濟南、天津,大連等。
但多位受訪者認為,盡管此次國家公布了43個樞紐節點,但并非意味著管理層鼓勵更多的地方新開行中歐班列。
因為從目前穩定開行的中歐班列:渝新歐、蓉歐、鄭新歐等中歐班列的運營情況觀察,皆存在政府高力度補貼、返程空箱率高等情況。
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目前中歐班列運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以貨值計算,中歐班列發運量不足中歐貿易出口額的3%,而由于當前全球經濟特別是歐洲地區經濟復蘇較緩慢,短期外貿需求很難大幅增長,阻礙了中歐班列在短期內的貨運量來源。
“未來中歐班列發展的一個方向,是整合現有的中歐班列資源,形成幾家有實力的中歐班列運營商。”胡思繼說。但對于地方而言,則希望通過中歐班列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