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鄭州)開行滿400班 僅用三年多時間
2016-08-30 08:52:51
Landbridge平臺
2016年8月27日,星期六,中歐班列(鄭州)發車的日子。下午6點40分,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列搭載49個集裝箱的班列緩緩駛離鄭州莆田站。據悉,這是中歐班列(鄭州)開行的第400班,累計貨值18.96億美元,貨重18.01萬噸。從1到400,中歐班列(鄭州)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從這趟班列開始,車載的集裝箱里裝上了一個小小的“眼睛”,它是陸港公司自主研發的GPS定位設備。
據陸港公司研發人員介紹,這些體積像煙盒一樣大小的小黑塊,經過了抗摔與溫度測試,封箱前固定在集裝箱的頂板上,零下30 -60 的溫度范圍內都能正常工作,電量最多可續航50天。重要的是,它可以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常采集數據。
每隔半個小時,GPS設備就會將集裝箱的經緯度、運行速度、溫度、濕度等信息反饋到后臺監測系統中,客戶可以在手機終端使用箱體編號查詢自家貨物的實時位置。該系統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9月1日將面向所有客戶投用。
班列搭載的多為貴重物品,從鄭州到漢堡之間隔著10214公里的距離。在班列行駛的12天左右時間內,客戶會頻繁打電話問自家貨品走到哪里了,什么時間到?該人士告訴記者,搭載GPS設備之后,這些信息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中途集裝箱因故被打開或者被盜,系統隨時都可以監測到。
近年來,陸港公司一直在探索“降成本”的有效途徑,自主研發GPS就是其中的一項。據研發人員介紹,之前購買一臺國際通用GPS設備外加服務費的成本約在2000左右,每臺自主研發的GPS設備成本可以控制在200元-300元范圍內,降低成本達90%。
目前,陸港公司已擁有110臺這樣的GPS設備,未來,這種自主研發的GPS還會被推向市場,擁有更多的用戶群體。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