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值得借鑒
2015-11-06 10:36:39
Landbridge平臺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對外開放和經貿合作的橋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口岸通關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如何更好地適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優化完善口岸管理機制,推進口岸綜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東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外貿進出口大市,探索性地提出了關檢雙方“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以下簡稱“三互”)的陸運口岸大通關模式改革構想,并選取東莞陸運口岸的寮步車檢場作為試點,研究“三互”改革實現路徑,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體系框架
陸運口岸“三互”大通關改革體系是指優化口岸管理機制,轉變職能實現方式,強化跨部門的口岸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包括設施共用、系統互聯、查驗串聯三大內容。具體體現在:
第一硬件改造,打破物理隔離,實現一個卡口管理。對車檢場關檢查驗場地布局進行改造完善,把檢驗檢疫的查驗區統一納入圍網內,打破原車檢場關檢之間的作業界線。車檢場只保留一個進出場卡口,由關檢共管。一是調整車檢場的功能布局及圍網,把原來“檢驗檢疫查驗區”統一納入圍網內;二是修改完善車檢場指示牌及地標指示,原“海關查驗區”、“檢驗檢疫查驗區”統一修改為“查驗區”,對查驗臺位進行統一編號,關檢雙方共管共用;三是改造完善檢驗檢疫視頻監控場所和現場視頻監控設施;四是配置完善作業工具、照明設施、排水等配套設施設備。
第二系統互聯,實現全口徑數據共享。東莞檢驗檢疫局積極制定業務監管需求,配合廣東檢驗檢疫局信息中心開發完善基于“智檢業務綜合系統”的車檢場“三互”業務模塊,并通過電子口岸與海關業務系統、車檢場智能化卡口系統進行互聯,實現數據全口徑共享。一是對《目錄》內報檢數據,依托目前運行的檢驗檢疫電子監管系統實施布控,并把布控指令、放行指令發送至閘口;二是對《目錄》外進口全申報數據,依托全申報管理系統自動抽查布控系統,把布控指令、放行指令發送閘口;三是對通過電子口岸交換的報關數據,具體包括收發貨人、HS編碼、商品名稱、數/重量、輸入/出國、通關單號、報關單號、車輛號等8大項數據,依托車檢場“三互”業務模塊處理系統進行隨機布控,把布控指令、放行指令發送閘口,高效控制車輛進出。
第三聯合查驗,一次放行,實現“一站式作業”。車輛進閘時,閘口提示相關信息,車輛按照提示信息,進入相關區域,關檢依據指令進行作業。實施“聯合查驗、一次放行”:一是對關檢共同布控的,實施共同查驗,查驗完畢,雙方發送放行信息;二是對單方布控的,關檢共享布控查驗車輛數據,另一方根據履職需要可參與實施聯合查驗,并建立結果反饋機制,改變車檢場原有車輛“重復進場、串聯查驗”的查驗模式;三是設立查驗受理中心,通過“單一窗口”統一受理查驗車輛的單證,統籌安排查驗臺卡位,查驗完畢后關檢雙方實時將查驗、放行信息推送至電子口岸和查詢終端,企業實時可查,通關信息更加透明。
“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體系實踐
為使“三互”大通關模式盡早落地,東莞市委市政府、黃埔海關、廣東檢驗檢疫局著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多次協商研究,積極推進東莞口岸“三互”大通關。2015年初,黃埔海關與東莞檢驗檢疫局簽署了《落實“三互”要求合作備忘錄》,擬定了包括了三大方面15項具體合作內容,研究探索陸運口岸“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的實現路徑,并確定在東莞進出境寮步車檢場率先試行陸運口岸“三互”大通關模式。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密協作和共同努力,地方政府、海關和檢驗檢疫三方共同完成了硬件設施改造、技術系統開發、業務流程設計、合作機制構建等工作,為陸運口岸“三互”大通關順利啟動奠定了基礎。
關檢雙方在三大方面15個具體項目上開展深度合作,主要體現在:一是推進監管場所、設施共用,共享地磅、X光機和H986設備,實施共同監管查驗過程,實現查驗數據的結果互認;二是加強商品技術性信息交換互認,依據各自事權,在貨物檢驗、數(重)量鑒定、商品歸類、原產地及估價等方面開展合作,建立歸類事宜協調機制;三是開展協同執法,關檢雙方任何一方均可拆施封和驗訖關封,提高查驗效率;四是強化執法互助,檢驗檢疫機構積極配合海關緝私查辦案件的相關鑒定工作,海關積極配合檢驗檢疫機構打擊進出口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等。
“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成效
第一是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對全口徑數據的有效監管。依托電子口岸平臺,共享監管流程信息,實現關檢進出口貨物申報信息、放行信息、視頻監控信息的共享。加大信息共享互換力度,推動關檢橫向聯系,統一數據標準,開放數據接口,建立信息互換,共享清單,逐步實現關檢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等申報信息,企業資信信息等共享共用、互聯互通。通過對進出口全口徑數據的掌握,檢驗檢疫機構能夠全面真實了解外貿進出口情況,并通過數據比對實現對逃漏檢行為的有效防范與打擊。
第二是信息化應用,提升智能化監管水平。改變過去人工發放/干預查驗指令的模式和車輛管理的無序化和不可控狀況,建立信息化和智能化監管模式。通過開發車檢場“三互”業務平臺,實現與海關的系統對接與數據交換,實現布控和放行指令對閘口的控制。下一步將建立后臺的信息化交互平臺,實現查驗數據的共享,提升協同執法的工作效率。
第三是“一站式”作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查驗指令在入場時及時通知車輛,加快物流速度。關檢雙方“聯合查驗、一次放行”,任何一方均可拆施封和驗訖關封,避免同一批貨物二次掏箱、二次進場等繁瑣重復手續,貨柜候查時間減少50%以上,查驗車輛平均通關時間由4.5小時縮減到2.5小時。“三互”改革試點近4個月來,僅共同查驗一項就為企業物流周轉費用節省11.9萬元,節省貨柜租賃費等貨柜綜合費用52.4萬元,為廣大進出口企業有效降低了通關成本。
第四是把關有抓手,提升檢驗檢疫監管效能。一是把關成效進一步提升,從4月10日到8月31日,關檢共監管車輛170373輛,實施聯合查驗7824輛,查驗率4.59%;其中共同布控174輛,共同查驗率1.1‰,對12批次實施了行政處罰,有力震懾了部分違法違規企業;二是為開展打擊出口假冒偽劣和《目錄》外商品監督抽查提供了重要抓手。通過協同執法與聯合查驗,實現對出口《目錄》外商品的抽查布控,并通過設置抽查規則,進一步提升監督抽查的有效性;三是為開展進出口商品口岸質量監測提供重要途徑。通過全口徑數據的分析,并依據商品風險分析和評估結果在口岸實施抽查布控,對進出口商品進行口岸質量監測,進一步突出了“管”和“治”的職能轉變。
“三互”大通關模式改革建議
一要完善口岸戰略規劃,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口岸“三互”改革中的主導作用。現行口岸部門,如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均實行“垂直領導,分而治之”的機構設置模式,即行政管理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科層制縱向結構而職能機構橫向化。這種縱橫交錯的分散化格局以及由此伴生的職能條塊分割和權力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口岸“三互”改革的推進。因此,應增強口岸整體意識,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注重實效”的原則,促進口岸“三互”改革進程向縱深推進。
二要拓寬電子口岸功能,夯實通關信息基礎。目前,全國的電子口岸采取中央電子口岸和地方電子口岸并行構建并行運作的雙層結構,且不同層次的功能重點也有所區別。中央電子口岸以G2G的電子政務功能為主,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聯網監管,重在實現執法功能。地方電子口岸的主要目的則是為滿足地方大通關的個性化業務需求。一個完善的,具有能夠對其所有通關數據即時處理、即時進行數據交換和聯網共享等核心功能的通關信息平臺,無疑是口岸“三互”改造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口岸“三互”改革應當通過地方電子口岸實現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信息交互和業務協同,拓寬電子口岸在數據交換和共享上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整合東莞地區通關信息的網絡資源,建立統一的東莞地區通關數據平臺,打破不同部門數據系統之間的障礙,加快東莞地區“電子口岸”建設,實現無縫“一站式”服務和對區域內企業狀況、物流情況、通關狀況等信息的共享,為口岸“三互”提供技術保障。
三要加快口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采用國際先進技術改善口岸基礎設施,凸顯東莞區位和資源優勢,增加技術與設備的投入和場地庫容的擴展,以滿足口岸發展的需要。從口岸發展的實際和保障能源、資源通道的正常運行出發,加大陸運車檢場口岸及海港碼頭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建設工程的投入,以保持生產與查驗監管的協調發展。對全國對外貿易進一步發揮拉動作用。
四要完善法制保障。為做好東莞口岸“三互”改革的法制保障,首先應當通過行政立法對口岸通關放行及貨物監管模式進行革新并把革新成果固化,把檢驗監管環節前伸、后移、外置,建立起前期、現場、后續管理緊密聯系、協調有序、密切配合的監管體系;其次,相互認可對方的監管/查驗結果;第三,在口岸現場要建立統一公正的關檢協同執法體系,關檢雙方“前臺聯合查驗、后臺分別處置”的執法互助模式。
五要健全口岸執法聯合防控機制。完善口岸監管執法互助機制,強化口岸管理相關部門在應對突發事件、打擊走私、打擊騙退稅、查處逃避檢驗檢疫、反偷渡和制止不安全產品及假冒偽劣商品進出境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在健全通關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及時公布進出境活動管理相對人違法行為信息,根據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原則,實現差別化通關管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