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運輸之爭該情歸何處?
2015-09-15 09:01:19
Landbridge平臺
目前的中歐班列共有渝新歐(重慶-新疆-杜伊斯堡)、鄭歐(鄭州-漢堡)、蓉歐(成都-羅茲)、蘇蒙歐(蘇州-滿洲里-華沙)、長滿歐(長春-滿洲里-施瓦茨海德)等10條線路,為了爭奪貨源,各條鐵路之間打起了價格戰。(搜狐網)
此次打價格戰的十條中歐鐵路均為我國新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粗放的“價格戰”最終必定兩敗俱傷。這種簡單粗放的“價格戰”,如果在鐵路現代物流建設走上國際發展的今天,實在不該出現。那么我國鐵路運輸走向國際出現的競爭究竟應該如何解決呢?
“價格戰”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少見,筆者不才,認為價格戰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粗放式,即單純壓低價格,不計成本開展的一種競爭形式。另一種則是集約化,即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靠技術和成本推動來開展的一種競爭形式。
“通常情況下,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運行成本約為1萬美元。例如鄭歐班列給出的門到站(發貨人的貨倉庫至目的地)價格僅在3000美元至6800美元范圍,成都和重慶站到站(由起運地集裝箱貨運站至目的地集裝箱貨運站)價格也僅僅在7000美元至9000美元區間,均低于正常成本。”從有關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次十條中歐鐵路所開展的價格戰明顯屬于第一種,即不計成本的粗放式價格戰。這樣的價格戰,雖然有利于降低發貨商成本,推動更多的貨物通過中歐班列進行運輸。但是對于運輸企業而言,在競爭對手相互之間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以至于難以為繼。
同為我國的鐵路運輸企業,相互之間應該多一些溝通合作才是,即便是競爭,打價格戰,也應該走集約化的道路。即在充分利用一切資源提升自身服務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靠先進技術控制成本來開展競爭。從而在鐵路運輸企業彼此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互動。最終促成互利共贏的局面,為我國新絲綢之路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良好基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