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通關打通國際物流大道
2015-07-06 09:53:40
Landbridge平臺
截至5月31日,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共接受區域通關一體化報關單申報超過45.6萬票。
今年5月1日正式啟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了“絲路”沿線九省十海關“多關如一關”,惠及沿線近9萬家外貿企業。“改革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申報口岸、通關模式和查驗地點”,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青島海關關長臧玉健表示,區域內貨物通關風險參數設置和報關單專業審核均由設置在青島的區域風險防控中心和區域審單中心完成,同時實現了海關執法互認,并允許代理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多地報關”。
以電子元器件為例,改革前,貨物需從咸陽機場通過鄭州機場轉關出口,從西安到鄭州這段陸路運輸需使用廂式貨運海關監管車輛。通關一體化模式下由于無需辦理轉關手續,由轉關產生的報關費用直接就省掉了,轉關報關審核等中間作業環節時間也得以縮減,整個通關過程由此至少縮短1天。代理進出口物流通關業務的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公司報關部經理宋瑞軍舉例說:“通關成本降低、物流時間縮短,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物流發展趨勢和運作規律。”
青島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翟明估算,公司5月份跨關區一體化通關貨物有約200票,改革讓公司在物流等方面成本降低了20多萬元,通關物流綜合成本下降了將近30%。“對公司來講,比省事省錢更重要的是,通關一體化改革給企業帶來了創新、調結構的機會。”
通關一體化改革貫穿絲綢之路沿線,形成了東聯日韓、西至中亞乃至歐洲的物流大通道,而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今年也準備將物流業務拓展到中亞西亞地區,在這一區域設立5—10家分支機構。精簡國內機構、開拓海外市場,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帶來的這“一增一減”正契合了“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也必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