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歐班列”競跑之際,“一帶一路”規劃首度提出要打造“中歐班列”品牌。kLF大陸橋物流聯盟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稱,“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 中歐班列 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kLF大陸橋物流聯盟
公開報道顯示,2010年第一列中歐班列開通后,存在出貨運量不足、回程空載等問題。截至目前,至少11個城市開通了發往歐洲的貨運班列。
西部物流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釗認為,中歐班列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同步可考慮貨物在西安集結,建設一條“西安-新疆-哈薩克斯坦”的快速干線通道,可破解中歐班列目前的困境。
多數賠本賺吆喝
多地政府欲搭政策快車搶食經濟紅利之際,中歐班列資源浪費、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也漸漸顯露出來。
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目前國內10余列中歐班列里,貨運量最充足的是鄭州始發的班列,由于“有貨才發”,不少省市的中歐班列1月都發不了兩列,多數在賠本賺吆喝。
公開報道顯示,長期的單向運輸帶來的是中歐鐵路虧損很大,而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對本省份的中歐班列進行補貼。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甘肅省政府對中歐班列的補貼方式為定額補貼,一個標準集裝箱從武威到俄羅斯,鐵路運輸成本為4萬多元,政府補貼近1萬元。
“各省市為了各自省市的利益,一哄而上開通班列,資源上形成一定的重復和浪費。”王夢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除此之外,由于各地依照自身的運行管理機制,缺乏統一管理,中歐班列發貨的時間和頻次無法保證。“目前國內10余列中歐班列均為貨物湊夠1列才發車,如果貨物較多就提高發車的頻率。以鄭新歐(鄭州-新疆-歐洲)為例,平時鄭新歐每周1列,最近貨物較多,就1周兩列或3列。”王夢恕表示。
“賠本賺吆喝”使得打造統一中歐班列的呼聲愈發高漲。李釗認為,此次“中歐班列”品牌化被寫入“一帶一路”規劃,對中歐物流通道建設而言是極大的利好。
此外,李釗還建議,中歐班列形成統一的運營規劃之后,專門修一條貨運專線,把“西安-新疆-哈薩克斯坦”打造為快速貨運專線。
應實現整體對外
“目前中歐班列存在資源浪費、分散、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各省份都要跟國外談,各有各的運營機制和模式,無法以一個完整的形象面對中西亞與歐洲。”李釗認為。
王夢恕也稱,對于建立統一的“中歐班列”品牌,統一的運輸組織、運營團隊非常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實在2014年7月,鐵道部就將當時國內發往歐洲的貨運專列名稱進行了統一,此后發往歐洲的所有貨運專列均稱“中歐班列”。然而除了名稱上的統一,在具體運輸上,各省市還是各行其是。
目前國內12省市發出的中歐班列,有10條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王夢恕稱,目前出境過關的手續還比較麻煩,但對每個班列來說,出關程序差不多,都要經過霍爾果斯口岸下面的各個管理局,如果集中整編后,通過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王夢恕建議,只有形成一個整體的“中歐班列”才能克服在與亞歐貿易中更多的障礙。
對于未來中歐班列的去向,王夢恕認為,未來很多非物流節點城市發出的中歐班列都要取消,或者與相近的路線合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