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f大陸橋物流聯盟
簡介: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MWf大陸橋物流聯盟
陸上絲綢之路起于西漢都城長安(東漢延伸至洛陽)。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泛接受。MWf大陸橋物流聯盟
“鑿空之旅”開啟亞歐大陸物流大動脈MWf大陸橋物流聯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帶著百余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身邊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隨從,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到達波斯灣。羅馬也順著絲路首次來到東漢京師洛陽,這是21世紀初絲綢之路的完整路線。166年,大秦(羅馬)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中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
從洛陽起始的中歐物流通道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征。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征。
無數新奇的商品、技術與思想來是源源不斷的歐亞非三洲的各個國家。大陸之間的貿易溝通變得規則、有序。從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著從帕提亞人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即便當時的羅馬人相信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獲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于世。他們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將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產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于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
絲路商貿活動可謂奇貨可點、令人眼花繚亂,從外奴、藝人、歌舞伎到家畜、野獸,從皮毛植物、香料、顏料到金銀珠寶礦石金屬,從器具牙角到武器書籍樂器,幾乎應有盡有。而外來工藝、宗教、風俗等的隨商進入更是不勝枚舉。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時高門大戶的消費對象與消費時尚。
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制品。
絲綢之路河南段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東漢定都洛陽,絲綢之路也從長安向東延伸至洛陽,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使得河南成為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地區,越來越多的歐洲商品流入洛陽,中歐物流大通道正式開啟。
絲綢之路從洛陽一路向西,經現在的三門峽市到長安,崤函古道便是重要的通道之一。崤函古道是古時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進入古陜州崤山地區(今三門峽市)道路的總稱。據史料記載,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開辟使用。位于三門峽市境內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風雨臺,真實地說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時期便是東西方文化、商旅和有關交往的交通大動脈。崤函古道石壕段遺產點,位于陜縣硤石鄉車壕村東南800米處的金銀山麓,路面為石灰巖質,全長230余米,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因車輪長期碾軋,在路面上形成了深深的車轍印痕。這段古道也是整個絲綢之路33個申遺項目中唯一的一條“道路”遺址。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