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提出12項重點工程
2014-10-10 14:51:30
Landbridge平臺
繼國慶節前快遞領域對外資開放后,近日,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部署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規劃》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提出,到2020年,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物流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左右。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物流基礎設施及運作方式銜接更加順暢,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現代物流運作方式保持較快發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規劃》明確,要以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發展重點,大力提升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推進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推進區域物流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國際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并提出建設多式聯運工程、物流園區工程、農產品物流工程、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程、資源型產品物流工程、城鄉物流配送工程、電子商務物流工程、物流標準化工程、物流信息平臺工程、物流新技術開發應用工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工程、應急物流工程等12項重點工程。
在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方面,要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合理規劃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節點布局,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促進多種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高效中轉,提升物流體系綜合能力。優化航空貨運網絡布局,加快國內航空貨運轉運中心、連接國際重要航空貨運中心的大型貨運樞紐建設。推進“港站一體化”,實現鐵路貨運站與港口碼頭無縫銜接。完善物流轉運設施,提高貨物換裝的便捷性和兼容性。加快煤炭外運、“北糧南運”、糧食倉儲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突出的運輸“卡脖子”問題。加強物流園區規劃布局,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整合和規范現有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規劃》要求,要落實相關保障措施,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法規制度,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安全監管,完善扶持政策,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加強統計工作,強化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及時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97.8萬億元,2013年比2005年增長3.1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5%。物流業增加值2013年達到3.9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2.2倍,年均增長11.1%,物流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4.8%。物流業吸納就業人數快速增加,從業人員從2005年的1780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2890萬人,年均增長6.2%。
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0.3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1萬公里;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35.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5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萬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1.02萬公里;全國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001個,其中沿海港口1607個、內河港口394個;全國民用運輸機場193個。2012年全國營業性庫房面積約13億平方米,各種類型的物流園區754個。
另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統計數據,當前物流業已經結束了過去10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逐步放緩到9%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社會物流總額138.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4%,比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CFLP會長何黎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預計,未來一段時期,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增速將維持溫和增長。物流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長期掩蓋在高速增長下的總體水平不高、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開始浮現,倒逼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何黎明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需要破除現有制度的障礙,從而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使物流業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
業內專家表示,《規劃》聚焦了物流業的突出問題。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動物流企業規模化、改善物流基礎設施,是制約物流業發展最突出,對于物流業提質增效最有效的問題。這就抓住了制約物流業發展的“牛鼻子”,找到了推動產業政策的“突破口”,具有積極的政策指導意義。
一些物流企業表示,希望解決多年來困擾物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加強市場監管,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等各種“雁過拔毛”行為,形成物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大通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