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鐵路物流中心是四川省實施“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戰略部署的重大項目,是青白江區實現經濟競飛趕超的新引擎。該中心包括“兩站兩園一區”:即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彎貨站、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青白江(散貨)物流園區和交通樞紐及現代物流產業功能區擴展區。NSi大陸橋物流聯盟
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占地2140畝,是全國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近期(2015年)設計總運量為1191萬噸/年,折算標箱100萬箱/年,遠期2025年工程完工后,將達到貨物吞吐量250萬標箱/年,形成2626萬噸/年的運力,成為亞洲最大規模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NSi大陸橋物流聯盟
成都鐵路局大彎貨站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是成蘭鐵路重要的貨運樞紐站。
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依托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規劃占地面積3509畝。以集裝箱多式聯運和集裝箱增值服務為基礎,以工業配送、商業配送、國際物流、國際采購與展示為重點,建設國際性、樞紐型西部內陸港。園區內設有成都唯一鐵路口岸,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依托鐵路口岸,園區將先行開展“兩倉”業務,待條件成熟后,升級為保稅物流中心(B型)。
成都青白江(散貨)物流園區以成都鐵路局大彎貨站為依托,規劃占地面積3651畝,以處理工業原材料、機電產品和鮮活食品等大宗散貨業務為主,建立分撥中心、倉儲配送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園區內引入鐵路專用線,并依托貨運大道、成(青)金快速、大件路、成綿高速、成南高速等發展多式聯運。)
交通樞紐及現代物流產業功能區占地2500畝。該區域按照低碳化、信息化、全球化、精益化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將重點發展面向歐洲的鐵路貨運轉運中心和公路貨運集散中心,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綜合性配套服務,實現與兩站兩園區的融合發展。
口岸聯檢大樓為物流企業、海關、國檢等辦公用房,是一座集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的多功能綜合寫字樓。作為口岸聯檢部門對外辦理通關通檢的窗口,口岸聯檢大樓將為企業進出口貨物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通關”平臺,同時可滿足大型物流企業、貨代公司、報關公司及商貿企業等入駐辦公,并為入駐企業提供通訊、信息管理、工商稅務代辦等配套服務。聯檢大樓總投資2.6億,占地90畝,總建筑面積近6萬㎡,包含口岸聯檢大廳、聯檢辦證工作區、生活區等功能區域。2011年10月18日,成都海關和國檢正式入駐開展通關業務,12月23日,通過省口岸辦正式驗收對外開放,并首創了與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無縫對接模式。
項目優勢:
(一)政策優勢
根據《四川省十一五物流發展規劃》和《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成都市將重點建設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青白江物流園區(大宗散貨物流園區)、成都航空港物流園區三個國際型、樞紐型物流園區。
根據海關總署和四川省簽訂的署省紀要精神,海關總署支持在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內建設保稅物流項目,該項目初期以保稅倉和監管倉的模式運行,條件成熟后,將升級為保稅物流中心(B型)。
(二)區位優勢
西部鐵路物流中心項目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位于寶成鐵路、滬漢蓉大通道(達成鐵路)、成渝鐵路以及近期動工的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北編組站交匯處;經成金(青)快速通道至成都中心城區僅18公里;可通過貨運大道實現與其他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的有效連接;橫貫青白江區境內的成綿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分別連接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成(都)德(陽)綿(陽)經濟帶、成渝經濟區。使西部物流樞紐輻射范圍極為廣泛。
(三)產業優勢
西部鐵路物流中心處于四川省經濟最活躍的成(都)德(陽)綿(陽)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匯合處。該區域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城市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按2007年統計數據,四川省GDP為10505億元,成德綿地區的GDP就占其中的60%。 2007年成都、德陽、綿陽三個地區進出口總額為119.2億美元,占四川省全年進出口總額的83%。2007年底,在成都市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124家。
因此,位于該區域內西部鐵路物流中心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
(四)資源優勢
西部鐵路物流中心項目所在地——青白江區是西南地區輸變電主樞紐之一,境內擁有500KV、220KV、110KV變電站7座,變電容量200萬KVA,形成了強大、安全、穩定的環狀供電網絡。
天然氣輸配能力為全川之最,川南、川東南、川西北三條天然氣主干管在區內匯合,日供氣能力800萬立方米。
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為青白江工業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障,工業渠進水流量常年保持在20立方米/秒。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