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當年珠三角的開發開放以深圳蛇口港為突破點,那么今日西部的開發開放發力點則將被放諸西安國際內陸港。D0K大陸橋物流聯盟
“三六九”發展戰略備受贊譽:內陸經濟開放的戰略資源和優勢路徑D0K大陸橋物流聯盟
7月初,陜西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促進開放型經濟突破發展的意見》,在陜西積極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全速發展之際,7月30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中國物流學會聯合主辦,國內外知名物流行業領袖、專家匯聚西安國際內陸港,參加了“中國內陸開發開放探索——國際內陸港模式與價值研討會”,參會代表以西安近年來著力打造國際港務區為實踐樣本,對國際內陸港發展模式對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將起到的巨大作用達成共識。D0K大陸橋物流聯盟
與會專家認為,西安國際港務區通過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及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支撐平臺的有效銜接,不僅為西部企業物流、運輸環節中持續降低成本探索出“公鐵水”聯運新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益,降低了物流成本,更為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吸引東部地區出口加工制造型企業挺進內陸擴展內地市場營造出了高效廉潔優越完善的綜合投資環境,為六大產業組團所形成現代服務業園區的崛起提供了基礎平臺,成為西部地區近幾年在吸引外資、加快經濟發展方面的一個強有力經濟增長極。
內陸港西安樣本的多元探索:地方發展題材與國家戰略和諧統一
雖然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如美國達拉斯等較為成熟的國際內陸港,但在我國,國際內陸港還處于探索階段。
“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良‘國際港口’,對于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廣大內陸地區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在中國經濟、物流領域有識之士開始探索這一問題的時候,這個夢想,已奇跡般地在西安開出奇葩!”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說,在此之前,西安國際內陸港的發展建設缺乏能夠遵循的實例和經驗,但作為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戰略意義最高的國際內陸港,西安國際內陸港有責任和義務在建設過程中,創新性地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科學的“國際內陸港模式”,形成一套完備的“國際內陸港經驗”,踏出一條堅實的“國際內陸港路徑”。
而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經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眼里,西安對國際內陸港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嘗試,在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動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宏大背景下,這個課題的實踐,已經由一個地方發展題材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西安國際內陸港建設的意義十分重大,它實際上完成了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多元化探索。”魏際剛解釋,首先,作為內陸中心城市,西安國際內陸港成功地解決了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結合的系列問題,如通過鐵路和海港實現物理連接;通過西安公路港項目的策劃與實施,成功解決了公路運輸與海港物理連接、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物理連接的問題;通過對西安咸陽空港的使用和園區內窯村機場的使用,成功地解決了空港深度利用的問題,從而形成了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連接的物理平臺,從而實現了內陸地區多式聯運方式的有效探索。
“在運營軟件方面,如何與沿海港口如天津港、連云港港、青島港等沿邊口岸如霍爾果斯口岸進行有效合作,實現全國大通關模式,為關于全國大通關模式的探索提交了答案。”中外運發展(8.36,0.07,0.84%)規劃部總經理吳幼喜表示,西安國際港務區憑借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使海關查驗、邊境檢查、出入境檢驗檢疫、船運代理、沿海港口、鐵路港、公路港、國際貿易信息和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構成了西安國際內陸港的配套服務信息化系統,特別是在公路物流領域,西安國際內陸港將因為西安公路港的建設運營,為建立全國公路物流信息中樞、形成全國公路信息網平臺以及西部中國的全球金融結算中心作出積極探索。
五項倡議奏響內陸開放序曲:國際內陸港發展“西安倡議”發布
“以‘西安樣本’為引領的國際內陸港,是中國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創新之舉,這既是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訴求和外向型經濟騰飛的重要途徑,更是國家區域戰略的微觀實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介紹說,此次研討會最為豐碩的成果,在于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中國物流學會倡議下,與會人員聯合簽署了《國際內陸港發展倡議書》。
“我們共提出了五項倡議,得到了與會人士的廣泛認同。”
據賀登才介紹,《國際內陸港發展倡議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倡議各級政府、社會各界關注國際內陸港的創新發展,重視國際內陸港在帶動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功能與作用,為國際內陸港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氛圍,為國際內陸港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第二,倡議沿海港口、沿邊口岸、各類物流園區與國際內陸港的強化戰略合作與業務合作,打通橫貫東西、聯通南北的對外貿易通道,拓寬經濟腹地,形成溝通全國、聯通世界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第三,倡議沿海港口、沿邊口岸、各類物流園區、各類外向型企業加強與國際內陸港之間的協作,利用多式聯運體系,減少進出口中轉環節、加快通關速度,踐行大通關模式;第四,倡議廣大西部地區,尤其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經濟中心城市,結合自身條件,積極實踐與探索,建設國際內陸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營造外向型經濟發展條件,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第五,倡議加強對國際內陸港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國際、國家制定出相應的國際內陸港公約、公路運輸通則等提供支撐,形成國際法則和慣例,推進國際內陸港納入國際貿易規則體系。
作為我國首個關于國際內陸港發展問題的倡議書,《國際內陸港發展倡議書》的簽署,將更好地推進國際內陸港建設發展,更好地發揮西安國際內陸港的示范效應,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使西安在國際內陸港發展模式上的積極探索更為廣泛地成為更多內陸地區城市的經驗。
“西安倡議”一經宣布,立即得到了參加此次研討會的三百八十余位物流界領袖人物的同聲響應。
“這可謂是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光明大道。”專家與企業家們一致認為,《中國國際內陸港發展西安倡議》的發布,標志著中國現代物流業朝向正確的發展路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破解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頑疾的良策。
“倡議書的簽署、發布意義非同尋常,在對西安‘國際內陸港發展模式’進行總結的同時,也為身處內陸的城市提供了學習發展的平臺,更為我國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升級,調整產業布局,協調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一劑催化劑。”賀登才表示,中國內陸港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代。此次大會進一步確立了有關國際內陸港發展的“西安經驗”在全國生產服務業發展中的示范意義,開啟了中國國際內陸港發展研究的全新時代。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