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絲綢之路成為世人矚目的話題。中外專家認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將為這條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并引領歐亞大陸經濟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YpN大陸橋物流聯盟
新定位YpN大陸橋物流聯盟
在短短不到10天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各國簽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中國與土庫曼斯坦、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宣布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發表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宣布要進一步發展和深化戰略伙伴關系。至此,中亞五國已全部成為中國的戰略伙伴。
“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將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進行了新的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種提升是雙方關系達到一定水平后的發展必然,應該說是水到渠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亞研究部主任陳玉榮說。
中國與中亞國家山水相連。自1992年建交以來,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同中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將其視為外交優先方向。
“中亞國家之間差別很大,但無論大國小國、強國弱國,中國都與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雖然與不同國家關系的樣式有所區別,但原則和性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睦鄰友好、平等合作、不干涉內政、不劃勢力范圍。中國的這種立場態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也逐漸贏得了中亞國家的高度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廣程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主席此次中亞之行雖然時間緊湊,但感人的瞬間卻不斷閃現。在撒馬爾罕,習近平主席與卡里莫夫總統同觀古絲綢之路地圖,絲綢古道將兩位元首的故鄉連接在一起。訪哈期間,為抓緊時間交換意見,納扎爾巴耶夫總統主動提議乘坐中方專機,陪同習近平主席飛赴阿拉木圖。兩國元首在飛機上共進早餐,促膝相談。
“這樣的場景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是很罕見的,而這種 罕見 恰恰說明中哈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友誼和互信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陳玉榮說。
新速度
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大漠孤煙令聲聲駝鈴更顯悠揚。2100年后,中國與中亞交往合作的跨越式發展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令絲綢之路成為一條舉世矚目的“高速通道”。
資料顯示,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之初,雙方的貿易額僅為4.6億美元,而2012年這一數字達到459.4億美元,增長近100倍。其中,中烏貿易額比建交初期增長了50倍以上,中哈貿易額增長了70倍,中土貿易額更是在7年內增長100多倍。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樂玉成指出,這樣的增長速度,超出了20年前人們最大膽的預想。
目前,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此外,中國還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土庫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氣合作伙伴。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成果尤為顯著。中哈兩國共同建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陸路原油進口管道,第一個陸地邊界上的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更是成為當今世界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關系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經濟合作的增長速度,這是雙方合作潛力的真實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亞問題專家孫壯志說。
哈薩克斯坦投資收益率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阿季利·卡烏克諾夫認為:“在當前中亞地區出現投資外流的情況下,與中方建立明晰的投資合作機制將為哈經濟的發展創造巨大潛力。”
新坐標
“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 。”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說。
“這個戰略構想非常有氣魄,涵蓋了歐亞大陸這一廣闊的區域,表達的是中國與歐亞各國全面開展互利合作、謀求共同發展的理念。”陳玉榮說。
為了實現這一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習近平提出,加強政策溝通,加強道路聯通,加強貿易暢通,加強貨幣流通,加強民心相通。
“中亞國家都是內陸國家,如果不與周邊國家開展合作就無法與外部世界發展聯系。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的鐵路網和公路網一旦建立,將使中亞國家可以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的亞太地區。”邢廣程說。
他認為,習近平主席這次中亞之行闡述了中國新領導集體的中亞政策,更加明確了中國與中亞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系、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思想。作為中國古代連接東西方經濟文化往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依然有待挖掘。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帶動歐亞大陸整體的經濟合作,使沿途各國人民都能從中受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