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電 (記者 丁思)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繁己29日向媒體通報稱,經過四年多建設,連霍國家高速公路永登至古浪段烏鞘嶺隧道群于2013年7月完工。目前項目已具備通車運營條件,該路段將于2013年7月30日零時起正式通車試運營。 iKv大陸橋物流聯盟
王繁己說,烏鞘嶺從此將不再是連霍國家高速公路上的“攔路虎”,烏鞘嶺地區冬天常常因積雪造成的大堵車現象將有效消除,行駛烏鞘嶺隧道群將比原來翻越烏鞘嶺縮短時間40多分鐘,行車的快捷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大大提高。
王繁己介紹,永古高速公路起點位于永登縣紅城鎮徐家磨,順接樹屏至徐家磨高速公路,終點至古浪,接古浪至永昌高速公路,路線全長145.082公里。全線采用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
該路段于2009年4月開工建設,其中徐家磨至安門段長102.249公里,已于2011年12月建成通車。
本次通車的安門至古浪段全長42.833公里,主要由烏鞘嶺隧道群組成,包括烏鞘嶺隧道、安遠隧道、福爾灣隧道、高嶺隧道和古浪隧道等5個隧道,隧道群長度21.9公里,是連霍國家高速公路甘肅境內全線隧道最密集、建設難度最大的一段。
“永古高速公路烏鞘嶺隧道群地處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平均海拔為2400米左右,屬高寒、高海拔地區,地質構造發育、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王繁己說。
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地質災害頻發。施工中,經常發生斷裂破碎帶涌水、擠壓性斷層大變形、煤系地層瓦斯突出、泥石流傾瀉等地質災害。二是地基處理工藝、工序復雜。該隧道群濕陷性黃土多,原有舊路邊坡沖溝明顯,地基濕陷下沉較為突出,橋涵構造及路基基底處理復雜。三是年有效施工工期短。烏鞘嶺地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降雨(雪)量較大,年有效施工時間僅有四五個月。
王繁己說,在施工中,建設單位甘肅路橋公路投資有限公司實行施工方案動態管理,加強施工組織調度,區別不同圍巖地質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施工質量控制,采取遠程視頻監控等措施,做好隧道施工全過程安全控制,克服了施工地氣候高寒陰濕、隧道內圍巖情況差、涌水和塌方地質災害頻發等困難,成功穿越了有“中國地質博物館”之稱的烏鞘嶺。
“永古高速公路烏鞘嶺隧道群建成通車有著重大意義”,王繁己說,連霍高速公路(G30)在甘肅境內全長1590公里,與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重合,與甘肅地形走向一致,途經甘肅天水、定西、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和嘉峪關等八市,是甘肅“四縱四橫四個重點”主骨架公路網中的第三橫,也是甘肅最主要的公路大通道和帶動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
該路段的建成通車,對于充分發揮省會蘭州對河西五市的輻射作用,實現甘肅東出西進,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甘肅扶貧開發和轉型跨越,實現甘肅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連霍高速公路連接江蘇連云港和新疆霍爾果斯,橫貫中國大陸的東、中、西部,全長4300多公里,是甘肅、新疆與東中部發達地區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陸路運輸主通道之一。烏鞘嶺隧道群的建成通車,實現了聯系新疆與內地的唯一陸路通道全面高速化,對于我國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東中西部交流合作,實現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地區繁榮穩定均具有重要意義。
連霍高速公路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道主干線“五縱七橫”中的“第四橫”,也是中國建設的最長的陸上橫向快速交通通道和中國高速公路網的橫向主骨架,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戰略通道,既為陸橋沿線中、西部地區增加了一條快速的出海通道,也為東中部地區提供了一條“走西口”去中亞、西亞并到達歐洲的便捷通道,對于密切和增進亞歐國家之間經濟合作與交流,推動新亞歐大陸橋運輸邁上新的臺階具有重大作用。
據悉,從1999年饞口至柳溝河段開工建設算起,到今天烏鞘嶺隧道群建成通車,全線建設歷時達14年之久,累計完成投資436.9億元。(完)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