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提價“改革號”列車啟程
2013-05-08 18:29:12
Landbridge平臺
傳言已久的鐵路貨運提價終于塵埃落定。
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近日聯合發通告稱:從2013年2月20日起,對全國實行統一運價的營業線貨物運價進行調整,貨物平均運價水平每噸公里提高1.5分。膠新線、臨沂北線、西合線、南陽西線等8條線貨運價按國鐵統一運價執行,大秦、豐沙大、京原等4條線煤炭現行運價不變。
據記者了解,這是鐵路貨運價格近十年來十次調價中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此外,此次調整時間也明顯比去年提前了4個多月。
為何在此時提價?會沖擊哪些行業?鐵路貨運還有提價空間嗎?
事件透視提價選擇時機得當
從2003年以來,我國幾乎每年都對鐵路貨運價格進行調整。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5月,當時的提價幅度為每噸公里1分錢。
據估算,鐵路貨運價格每提高一分,大約可為鐵道部帶來200多億元的收入。如今提價1.5分錢,鐵路系統增收或將達300多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這300多億元對鐵路運營來說,無疑是一股活水。統計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鐵道部稅后利潤為虧損85.41億元,負債達2.66萬億元,資產負債率61.81%。
與此同時,鐵道部在今年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透露,2013年全國鐵路安排固定資產投資6500億元,投產新線5200公里以上,基建任務繁重,并且今年將迎來償債高峰,籌資問題依然是今年鐵道部工作的重心。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認為,鐵道部的高負債和鐵路運價的長期偏低是此次貨運價格上調的原因。“一方面,鐵道部負債累累,又有大量基建項目亟待上馬,融資問題成為頭等大事,上調運價極有可能成為常用手段;另一方面,與公路運價相比,鐵路運價明顯較低,上調貨物運價‘合情合理’。”
但在物流專家看來,提價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難題,而是另有隱情。
“由于運價受國家嚴格控制,客運價格上調受限,而貨運價格上調的幅度也不會很大,運價上調對鐵道部債務危機的解決是杯水車薪。”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鐵路運輸收入的約70%來自貨運。在客運虧損的情況下,“以貨補客”顯得非常重要。但是,近年來鐵路人力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財務費用不斷提高,也為貨運漲價提供了理由。
“從國際上看,物流企業成本中,運輸成本不超過5%,占的比例非常小;而原材料、人力成本相對較高,這些往往是漲價的主要原因。”鄔躍說。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教授張楊接受電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一年鐵路貨運的綜合成本大體提高13%左右,之所以最終確定運價上調13%,正是為了對沖貨運綜合成本的剛性上漲。“當前國家宏觀經濟企穩回暖顯,大宗物資運輸需求大幅回升,恰逢CPI正處于低位運行,選擇此時微調鐵路貨運價格,可謂選擇時機得當。”
深度解析對日常消費影響不大
鐵路貨運漲價之后,對日常消費有多大影響?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鐵路貨運價格上調對農產品“北貨南運”影響最大。
按最新價格計算,運費增加將導致化肥產品每噸千公里運費上漲15元/噸,化肥運費上調幅度超18%。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韓健說:“化肥價格與糧食價格密切相關,如果化肥每噸漲50元的話,糧食價格大概會跟漲1/3,上漲15―20元。”
有人測算,如果不算化肥上漲成本,南方市場一斤東北大豆的成本將增加2.3分錢。這個費用消化到終端零售市場之后,特別是被平攤到每個家庭之后幾乎看不到了。
以適用于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尿素為例,目前正值春耕開啟的關鍵時期,受農業需求開始趨旺的刺激,近日多地尿素價格已呈現穩中有漲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農資價格上漲已引起相關部委重視,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部署開展涉農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嚴查涉農變相收費、搭車收費、隱蔽性亂漲價等亂收費行為,同時加強對化肥等農資價格的監督檢查。
但是,以鐵路運輸為主要運輸方式的鋼鐵、煤炭行業,相比之下受到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據介紹,以1000公里的運距來算,運費增加最多也就十來元,跟鋼材每噸三四千元的噸價相比,漲幅并不明顯。而大秦、豐沙大、京原、京秦這四條線的運價不變,對國內煤炭價格基本沒有影響。
鐵路運價上調之后,鋼鐵業成本將會增加不少。據估算,300公里的距離通過鐵路就需增加成本4.5元/噸,如果更長距離的運輸,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如果從新疆運到廣州,運輸成本將增加70元/噸。此外,鐵路對原材料運輸也有影響,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將間接傳導至鋼鐵。
張楊認為,此次價格上調,對物流行業尤其是資源性企業肯定會有影響。“對中小企業影響不會太大,因
為中小企業多是小宗物品,基本上是通過公路與民航運輸。而對資源性企業比如礦產、煤礦、電力等企業,可能影響比較大。”
“目前,公路的平均貨運價格大約為每噸公里3毛錢,但考慮到公路沿途的過路過橋費等因素,公路貨運價格最高甚至能達到每噸公里5毛錢;而此次調價之后,鐵路貨運的平均價格為每噸公里1毛2分錢,仍處于較低水平。”張楊說。
交通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鐵路貨運提價,短期內對CPI的影響比較小,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貨運提價發生在流通環節,向消費環節傳導時有衰減現象,不可能完全轉嫁漲幅;二是對CPI影響最大的農產品,正在降低對鐵路的依賴度。
前景瞭望 運價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近十年,鐵路貨運價格十次上漲,如此走勢是否還會持續?
“調價起步時運價平均每噸公里是8分。10年內上調9次,平均每噸公里運價累計上調5分,而同期國內GDP卻幾乎增長了4倍。”張楊認為,目前國內公路運價在0.2元到0.5元之間浮動,隨著這次油價上漲,估計運價也會略有上漲,總體上是鐵路貨運價格的三四倍,因此鐵路貨運提價尚有空間。
鄔躍告訴記者,隨著動車、高鐵客運專線批量開通,主要鐵路干線客貨“爭相搶道”的情形明顯緩解,使干線鐵路貨運能力顯著提升,從而為貨運集約化配載和調度提供了操作可能,鐵路貨運優勢大大增強。
一個悖論是,過去10年以來,鐵道部凈利率下滑至幾近為0%,2012年甚至出現虧損。其背后隱含的是僵化的價格機制與管理體制導致的凈利率過低及產能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鐵路在全國貨運市場的總份額已降至20%,遠遠低于20世紀80年代50%的市場份額。同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鐵路運輸所占市場份額下滑的趨勢仍在繼續。2012年1—11月份,鐵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下降1%和1.1%。
張楊認為,對于鐵路在全國貨運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從客觀上看,是近年來,鐵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迅猛,經營方式靈活,競爭能力較強;從主觀上看,鐵路貨物運輸的經營觀念、貨物運輸組織和服務水平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有專家表示,鐵路貨運提價可以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目前,我國鐵路只能滿足約1/3的貨運需求,大量的貨物還在通過公路運輸,能耗、污染比較大。應當以鐵路貨運線為切入口,來吸引民資的進入。也有專家認為,這次調價只是一個表象,鐵路真正的看點在于市場化改革。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