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出席達沃斯會議向全球推介渝加工貿易經驗
2012-09-18 09:28:50
Landbridge平臺

12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盧加諾廳,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出席主題為“貿易與投資促進全球繁榮”的達沃斯互動式會議。新華社 圖
商報記者 梁齡 任忠君
在國內外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和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新的貿易和投資模式如何為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創造機會?9月12日下午,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盧加諾廳,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出席了主題為“貿易與投資促進全球繁榮”的達沃斯互動式會議,立陶宛總理Andrius Kubilius,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Fred Hochberg,陶氏化學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Heinz Haller,PCH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William(Liam) Casey等嘉賓參與會議并共同對“新的貿易和投資模式如何為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創造機會”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
會上,黃奇帆市長面向全球推介重慶發展加工貿易的成功經驗,并建議世貿組織在全球貿易新的趨勢下,充分運用新技術,進一步發揮功能,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發展。在談到世貿組織在未來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時,他認為,電子商務貿易迅速發展,今后將與實物貿易和加工貿易三分天下。
能源、物流價格上漲:
世界不再是平的
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座副教授、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全球議程理事會理事Razeen Sally認為,在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方面,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有很多好的做法,但也還有不完美的地方,各國應該采取措施使貿易投資進一步便利化。
黃奇帆說,直轄15年來,重慶已是全球重要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近幾年,重慶的進出口貿易額漲了10倍,2007年的進出口貿易額為五六十億美元,而今年這個數字預計可達550億美元。2007年,引進外資10億美元,去年突破100億美元,預計今年將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這正好也反映了全球貿易新的趨勢,也是我們遵循國際貿易規則順勢而為的結果。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但現在世界已經不再是平的了。”黃奇帆說,10多年前原油價格只有十幾美元一桶,空運等運輸方式的費用也相當的低廉。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這樣的優勢就消失了。目前,石油價格已上漲到約100美元一桶,持續上漲的能源、運輸和物流價格,世界將變得不那么“平”了。
黃奇帆說,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重慶搞了加工貿易基地。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僅三年多時間,引來了惠普、宏碁、華碩、思科、方正等品牌商,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等代工商和大批零部件制造企業。預計今年全年筆記本電腦產量將達到5000萬臺,加上3000萬臺的打印機和2000萬臺的顯示器,會形成1億臺件的加工貿易規模。這樣就使得零部件企業和整機企業都在一個地方集中起來,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了效率。而且,零部件企業聚集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促進技術進步,我們現在有能力讓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80%,現在,重慶已經成了世界級的電腦基地。
立陶宛總理Andrius Kubilius和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Heinz Haller對于黃市長的觀點表示贊同。Andrius Kubilius介紹了立陶宛在歐盟、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便利化方面做出的若干努力,表示立陶宛將繼續持續地保持開放的經濟體制來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Heinz Haller則強調了化工工業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強調了化工工業在推動全球自由貿易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大舉措助力
重慶打造全球加工貿易基地
當主持人提到金融危機肆虐將威脅部分產業全球供應鏈生存和發展中國家加工貿易時,黃奇帆認為,打造一個國際性的加工貿易基地,第一應該是政策公平-不管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小企業還是大企業,品牌商、代工商,還是零部件商,總之是同一種稅率,同一種政策。不應該有歧視和區別,否則就成不了世界級的基地。
第二是該國海關必須跟全世界的海關保持密切合作。中國有一個歐亞大陸橋,原來走的是北線,就是從哈爾濱經西伯利亞橫跨俄羅斯到歐洲各國,雖然主要經過一個國家,但各方面效率和運行的方式都有問題。現在,我們重慶成立了“渝新歐”鐵路物流大通道,中國、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等6個國家海關簽署便捷通關協議,開通了跨國運輸“五定班列”,并成立了“渝新歐”沿線各國共同參與的跨國物流公司。未來各國海關信息一體化將是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跨國便捷通關和貨運線路的建立是世界性貿易基地形成的前提。
第三是重視離岸金融。黃奇帆表示,如果中國的離岸金融不能在中國大陸生根,而是在全球漂移的話,對中國的金融業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就可以更容易打破國際貿易的瓶頸。過去幾年重慶的貿易進出口量和外資投資量都出現了顯著增長,今后要進一步開發離岸金融業務,推動加工貿易、進出口貿易等發展。
黃市長的發言引起了PCH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William Casey的共鳴,他認為世界范圍內的貨物供應鏈已發生了變化,必須把精力面向中國市場,把貨物供應轉向中國市場,一改過去把貨物供應給西方,而只在中國采購初級產品的做法。必須專注于分析區域的優勢和劣勢,并一直有效地致力于本地工廠供應鏈管理,并關注周邊的市場稟賦,這樣才能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世貿組織
需要研究三個問題”
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的發展給世界貿易組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黃奇帆認為,新世紀這十年,世貿組織已經面對三個問題,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各個國家之間的海關怎么聯手開展服務?比如中國的海關,現在因為貨品多由全球定位電子海關或者物聯網實時監控,所以海關商品幾千公里進進出出,其中一個關口安檢了以后,其他關口都可以放行。其實在這樣的新技術支持上,各國的海關之間都可以進行資料共享和信息共享,最終形成一種通關便利,這應該成為世貿組織要研究的新問題。不能像原來那樣,一個國家一個海關彼此互不聯系,而是通過信息一體化,創造便利。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握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這一機遇?以前是實物貿易的世界,最近20年,幾乎是加工貿易和實物貿易各占一半比例,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世界貿易將會有三分之一是實物貿易,三分之一是加工貿易,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電子商務的貿易。那么我們各國海關在電子商務貿易范疇內,怎么進行安檢?貨幣怎么支付?當海關每天面對上億單比較小的訂單,安檢怎么檢?全世界有沒有統一的游戲規則?如果不檢驗,就可能造成大量走私;如果亂檢驗,效率就會降低,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新技術背景下,我覺得世貿組織要有這方面的思考,全世界來共同確定一個統一的措施。
第三個問題是,在貿易的過程中,如何進行貨幣的兌換?是在市場上進行兌換,還是通過其他渠道兌換?這也是個問題。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世貿組織要在新技術背景下,去思考全球化的海關管理問題。
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Fred Hochberg也認為,現代的貿易中,新技術的應用對于貿易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實時跟蹤和密切監控貿易情況信息和數據,以實現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