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班牙辦展覽——“義新歐”中歐班列馬德里展背后的那些故事
2024-05-27 07:29:09
Landbridge平臺
5月8日,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行十周年成果展暨紀念號班列發車儀式在西班牙馬德里阿布羅加尼貨運站舉行。
一條班列,滿載十年辛勤耕耘的豐碩成果與輝煌榮耀,跨越一萬三千多公里的壯闊征途,以一場震撼人心的展覽——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行十周年成果展,集中展現在世人面前。
西班牙當地時間5月8日上午,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行十周年成果展暨紀念號班列發車儀式在馬德里阿布羅加尼貨運站舉行。這是一場跨越國界的視覺盛宴,是對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過往十年的深情回顧,也是對其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展望。在這里,一個承載著合作與共贏精神的傳奇佳話被細細述說,每一幕都閃耀著深情厚誼與友好交流的璀璨光芒。
這不僅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碰撞。它讓人們領略到文化交流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更讓人們深刻體會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彰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理念的時代價值與實踐成就。
展覽吸引眾多觀眾前去參觀。
展覽開幕以來,趕赴現場參觀的中西兩國嘉賓和觀眾絡繹不絕。500平方米的空間,2000余幅展板與新媒體畫面,以新穎的創意、巧妙的設計、豐富的內容,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姿多彩的展覽背后,凝結了潮新聞策展團隊無數次的交流、磨合與包容,他們在分歧中尋求共識,在互信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從文案的精心撰寫到設計的巧妙構思,再到制作的細致入微和布展的精心安排,在短短81天內,將一場精彩絕倫的展覽呈現在世人眼前。此刻回望,個中況味,值得細細述說。
講好故事,是展覽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篇經典美文,一場電影佳作,讓讀者和觀眾沉浸其中、心醉神迷的究極原因,是能把一個故事講好。同樣,一場優秀的展覽亦是如此。
在有限的空間,用有限的文字講好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十年故事,并非易事。自2014年開通以來,這趟班列一直備受矚目,圍繞著它所產生的各類報道比比皆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事例中精選出最能觸動心弦、最能詮釋主題的故事,對于團隊來說,挑戰巨大。
展覽以“新絲路 新動能 新發展”為主題。
考慮到展覽在海外舉辦,且觀眾多為熱情的西班牙人民,團隊深入研究關于班列的每一條報道,探尋其中的精髓與靈魂;傾聽歷史的回聲,感受每一趟班列背后的辛勤與汗水,以及它所帶來的喜悅與希望。歷經數次的篩選與討論,最終確定了展覽的框架脈絡:以“路”為意象,通過“新起點”“共奔赴”“心聯通”“向未來”四個章節,回顧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故事與情感,貫穿在展覽的每一個場景和角落。它展示了班列帶動兩國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消費;它講述了在班列影響下,體育、文藝交流如何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它描繪了在班列的見證下,互生愛慕的兩國青年男女喜結連理,編織出浪漫的愛情故事……
展覽內容豐富,以各種暖心故事串聯,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體驗感。
這些故事的融入,為展覽增添了豐富的維度,同時也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靈。它們不僅是畫面的補充說明,更是情感的橋梁,承載著背后的深遠意義和強烈的情感共鳴,讓人們在欣賞展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與力量。
在這精心編織的敘事框架中,觀眾不只是觀眾,更是故事的參與者與感受者。當他們踏入展廳,便開啟了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在展覽中自由暢游,與故事中的人物共命運、同呼吸。那些動人的情節,都牽動著他們的心弦,讓他們與展覽中的人物“共情”,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這種參與和互動,也讓展覽不再是一個單向的展示,而是一個雙向的交流。觀眾在欣賞展品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感受、思考、體驗豐富著展覽的內涵。他們的每一次駐足、每一次沉思、每一次微笑,都為展覽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和溫度。
前來觀展的嘉賓中,有一對最為特殊。他們是西班牙小伙赫蘇斯·加西亞和妻子——來自中國義烏的楊賽君。展覽中關于“跨國愛情線”的故事章節,講述的就是他倆的浪漫愛情。
赫蘇斯·加西亞和妻子楊賽君(中)赴現場觀展。圖據“YXE義新歐”微信公號
十年前,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通后,赫蘇斯·加西亞來到義烏,做起了西班牙火腿和紅酒的生意,并在義烏娶妻生子。十年后,在展覽中看到自己的奮斗過往,他感慨萬分,笑言中歐班列見證了他們的事業和愛情。
這場展覽,如一場絢麗多彩的視覺盛宴,又似一曲深沉而悠長的心靈交響樂。它不僅用畫面和色彩編織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景,更用故事和情感構筑了一座心靈之橋,讓觀眾能夠觸摸到彼此的真誠熱情,感受到那份深厚的友誼與美好的祝愿。
從“零經驗”到驚艷馬德里
兩個多月,兩千多幅精制畫面,匯集三千余字的深情敘述,跨越一萬三千多公里的漫長路途……這一切的努力,終于化作一朵嬌艷的花,在馬德里明媚的春天里激情盛放。
在團隊一次次開會討論中,展覽結構逐漸完善,內容逐漸豐富。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最難啃的骨頭,是展覽的文案。
從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中提煉出最“稱心如意”又“恰如其分”的精華,團隊時常陷入對每一個數字、每一個詞語的推敲之中,彼此爭論,有時甚至面紅耳赤。從資料合編,到精挑細選,到審核修改,再到定稿上版,字數的增減,不僅僅是數量的簡單變化,更是靈感與智慧的碰撞、創意與汗水的結晶。
展覽物料在國內做好后打包裝車起運。
為確保萬無一失,展覽物料運送馬德里之前,團隊在義烏當地按1:1比例原模原樣搭建了一個“預展覽”,“所見即所得”。在所有策展人員現場觀摩、提出建議并多次磨合,重新制作后,才將物料分兩批分別從溫州和上海空運出國。
到達馬德里后,大家顧不上“倒時差”,馬不停蹄地趕往施工現場。展覽場地并非標準的展館展廳,而是位于馬德里火車貨運站的一個倉庫里。在那里,不僅要面對設備設施的不足,還要與當地施工團隊進行深入的溝通與磨合。每一處細節、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雙方密切協作,以確保各個環節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一切按部就班,但也有意外發生。
布展過程中,他們發現展板中關于班列開設線路的模塊,有一條線路與沿途城市沒有完全對應。本著嚴謹的態度,團隊決定撤下展板,重新設計,并找當地的工廠連夜印刷制作。
布展現場。
為趕進度,大家加班加點工作,吃喝在現場。
事實上,這樣大大小小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展覽中多處設置的立體字模型。因路途遙遠,運輸過程中難免磕磕碰碰,一些模型掉漆嚴重,如不補漆修復,會削弱整體展示效果。不得已,團隊又跑遍馬德里的各大建材市場,最終在一家華人店面找到了與原先批次、顏色、質地相匹配的油漆,重新粉刷上漆。
展覽吸引大批中外媒體采訪報道。圖據新華社
展覽自開幕后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去參觀,受到了中西兩國各界人士和媒體的普遍盛贊。人民日報、新華社駐西班牙分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西班牙記者站、CGTN、China Daily、鳳凰衛視,以及西班牙當地媒體機構等競相采訪報道活動盛況。西班牙經濟貿易企業部國際貿易與投資總司司長阿莉西亞·瓦雷拉表示,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行十周年,是兩國實現多贏的十年,未來西班牙還將贏得更多。
接下來,這場視覺盛宴將繼續在馬德里展出,讓更多觀眾感受其獨特魅力與非凡風采,激發思考和情感共鳴,也讓更多觀眾進一步體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意義,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和重大價值。
(來源:潮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