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的堵塞,為中歐班列加快建設提供了天賜機緣
2021-03-31 09:56:04
Landbridge平臺
這個周末,有個真實的段子在網上盛傳:“印度船員駕駛的,臺灣公司從日本租賃的,美國人控股的,掛著巴拿馬國旗的船,堵住了蘇伊士運河,堵住了美國用來威脅中國的航母。”
輪船擱淺堵塞蘇伊士運河的事,這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五次,但我記憶最深的是當年格瓦良號被刁難的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的進出口貿易90%是通過海運進行的,想從中國運輸貨物到歐洲,海上只有兩條航線,一條就是堵船的蘇伊士運河,另一條是葡萄牙人命名的好望角,而后者比蘇伊士運河要遠1萬多公里,大概是15天的航程。
當然,走蘇伊士運河也不是白走的,每噸貨物要繳納10美元的費用,而埃及每年光這一項費用就能收50億美元。
那么,為啥非要從海上走?火車不香嗎?中歐班列不是已經可以到達歐洲的21個國家92個城市嗎?而且距離更短,時間更短,更安全。
這就要談談支撐歐洲發跡的海洋文明了。
大家都知道,歐洲發跡是從海上大發現開始的,先是通過好望角到達了印度,再后來發現了美洲大陸,因此談到歐洲的文明,海洋兩個字是繞不開的。
而且,目前的海上貿易體系也是以美國為主導建立的,那么多的航母艦隊群不是白花錢的。
而中國是個傳統的陸地國家,從漢代開始的絲綢之路就通達西域各國,所以鐵路是普通人出行的首選。
這次,蘇伊士運河堵了,我們的中歐班列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據說咨詢量已經超過三倍,而隨著在線路上跑的列車越多,運輸成本還會下降,鐵路的優勢將獲得更好的發揮。
比如說速度,走中歐班列的時間是二到三周,而蘇伊士運河航線單程是五到六周,好望角是六到七周。
比如說安全,好望角的海盜就不用說,各種護航編隊常年巡邏,在浩瀚的海洋上還有各種極端氣候、突發事件,整體的風險引申了復雜的海商法律關系。
鐵路運輸目前的最大問題是運力,但是想想蘇伊士運河的開挖時間,整整十年,然后現在就一本萬利的吃過路費。
而作為基建狂魔的我們,抓住機遇增加運力,彎道超車,掌控中歐貿易運輸的主動權,這次事件是個很好的契機。
(來源:欣聞奇摘)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