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區 大舞臺——全國最小自貿片區建設發展側記
2021-03-01 09:52:18
Landbridge平臺
2月21日,成都至俄羅斯圣彼得堡的首趟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 新華社發(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供圖)
在中國21個自貿試驗區(港)中,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是面積最小的一個片區,僅9.68平方公里,片區坐落在四川成都市北,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而設。早期,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是這里是一個小火車站,所在市區成都市青白江區是一個老工業基地,曾經經歷了滄桑的歲月和艱難的轉型,直到前幾年三產中服務業占比還不到30%……“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給這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四川自貿辦工作后,筆者經常來到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及所在的成都市青白江區,多數時候是陪同國家部委、其他兄弟自貿試驗區等前來調研考察學習的領導同事一起來,幾乎每一次來,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
積極融入國家戰略
四川地處西部內陸、長江經濟帶上游,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往北向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往南經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出海,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因此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銜接點,是國家西向、南向開放重要交匯點和通道走廊。特別是2018年春節前夕,國家領導人來四川視察指出,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目前,我們又迎來了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獲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后,四川上下倍加珍惜這一平臺,將其與各項國家戰略緊密融合,搶抓開放開發大機遇,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致力于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小小的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正是在這一大好時代,與省內其他兩個片區一起,緊緊扭住自貿試驗這一平臺不放,擼起袖子,時不我待,跳起摸高,一抓到底,讓改革開放創新協同在西部內陸綻放鮮艷之花,結下累累碩果。
制度創新初現成效
按照功能定位,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重點發展國際商品集散轉運、分撥展示、保稅物流倉儲、國際貨代、整車進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務業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結合這一功能定位,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向改革創新要活力、要動力。在制度創新上,深耕細作,立足當下,放眼長遠,既做出了不少“小創新”,還圍繞中歐班列(成都)和其他鐵路運輸開展了一系列“大創新”,具有難能可貴的立體式、集成性、系統化的特征。
2017年4月26日,四川自貿試驗區產生了全國首份基于國際鐵路聯運的多式聯運“提單”,實現以多式聯運“提單”作為信用證議付憑證。之后,又相繼推出了基于該“提單”的“銀保聯合體”、供應鏈金融平臺融資、“國際信用證+人民幣結算”等創新模式。實現了“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全程控貨和金融創新”。基于“鐵路+”多式聯運的這一“一單制”改革,成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部分創新成果也在中國政府提交聯合國貿法會的提案中得到體現。
2019年年底還上線了“中歐e單通”區塊鏈平臺,這是全球首個基于多式聯運“一單制”的跨境區塊鏈平臺,這一平臺的推出,進一步提升了陸路貿易便利性和融資可獲得性,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2020年上半年又實現了與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一單制”區塊鏈平臺實現雙鏈融合,可以說進一步深化了多式聯運“一單制”探索,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了緩解外經貿企業物流、貿易、金融等壓力的作用,助力四川自貿試驗區外貿外資基本盤的穩定。
近期,四川首創的空鐵聯運“一單制”貨物運輸模式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該模式打破鐵路和航空聯運壁壘,創新設計“空鐵聯運一單制”單證,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作為合作承運人與貨運客戶一次簽訂“空鐵聯運單”,共同負責全程運輸,分別承擔相應運程責任。該模式比非“航空+鐵路”聯運的物流節約10%~40%的運輸時間。
此外,旨在提質降本增效的一系列創新還包括中歐班列集拼集運、寬軌段集并運輸、鐵路運費分段計價、“520”(五種受理渠道、兩個小時反饋、零投訴)服務模式、“對裝直卸”“安智貿”試點、強化信息化系統建設等。其中,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被國務院納入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五批改革試點經驗。被稱為“鐵銀通”的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研究和探索賦予國際鐵路運單物權憑證功能的一項創新成果,也已入選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的最佳實踐案例。通過供應鏈服務班列作業流程再造,強化信息化系統建設,企業班列訂艙時間已由原來的7天縮短至1天,總體訂艙辦理時限壓縮86%,極大提升了國際班列的組織和運營水平,而且,企業還可以以“箱”為單位共享信息至公司下游供應商。企業反映稱“這是一個讓企業在辦理業務時非常放心的現代化系統。”
中歐班列迅猛發展
得益于各項國家戰略和旨在提質降本增效的自貿制度創新,近年來,中歐班列(成都)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四川以及周邊省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雙向貿易的不斷發展,為中歐班列(成都)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其中,四川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物進出口占到了全省貨物進出口的1/3,2020年1月~11月,四川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增長了28%,高于全省進出口增長率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圍繞中歐班列(成都)開展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貿易便利化程度,改進了服務質量,提高了路上貨物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境外站點城市已擴增至26個,開行量、重載率不斷上升,雙向貿易增長迅速,對區內區外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彰顯。2020年1月~11月,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共開行國際班列3916列,同比增長49.2%,綜合重載率達97.7%,其中,中歐班列(成都)開行2190列,同比增長55.4%,綜合重載率達96.2%。同期,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150%,為同期整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31.5%作出了貢獻。截至2020年11月底,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6833列,與55個境外城市、18個境內城市互通。
有報道生動寫道,“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兩千多年前蒼茫大漠中忙碌的駝鈴商隊見證了東西方物質、精神文明的交流與交融。今天,穿梭于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汽笛轟鳴創造了地區發展繁榮。
產業發展備受矚目
也正是有了班列開行和包括自貿試驗區在內的平臺等因素,成都市青白江區這個以往的老工業基地實現了華麗轉身,轉變為聯通世界的開放型港口城市。當前,青白江區正高標準推進臨港服務業功能區、歐洲產業城和成都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建設。在產業聚集上,以產業鏈全景圖為引領,對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和資金對接平臺,形成綠色低碳、協作共生產業生態圈。
全產業鏈汽車服務產業體系的構建應該也是“從無到有”的產業發展奇跡。在獲批整車進口口岸、平行車進口試點后,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又承擔了二手車,出口試點工作,目前,青白江已擁有除汽車整車制造以外的,包含平行車進口、整車(大貿車)進出口、二手車出口以及展示、銷售、維保、金融服務等全產業鏈的汽車服務產業體系。
不久前,筆者又去了一趟青白江,非常震撼地發現,經過幾年的發展,成都市青白江區的三產結構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其中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與整個成都市持平。進一步了解整個發展路徑和邏輯,筆者明顯感覺青白江實現了從中歐班列、物流集散、跨境電商、平行車進口、二手車出口,到國家館群,到服務業的發展和升級、高端服務業的入駐,尤其是又扭頭帶動了高端制造業的吸附,這么一個銳進的過程。離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不遠的歐洲產業城是在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建設發展的帶動下,順應市場主體需求而興起。現在已經有不少高端制造業進來了。為什么?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利用四川全面的產業基礎,比如發動機零部件;二是成本的降低,包括人力資源成本、運輸成本等;三是營商環境優化,服務質量、水平和態度各方面的提升。參觀過程中,筆者還注意到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和附近的歐洲產業城到處都是工地,熱火朝天。綜保區建設也很特別,一層9米高,二層6米高,三層3米高,車可以直接開到每一層,已于2020年12月25日通過驗收。
環環協同閃亮耀眼
在構建自貿試驗片區與區外協同開放、聯動發展方面,形成了協同體系,一環接一環的協同圈凸顯自貿引力。
成都市內致力于打造城市北部核心增長極。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主動為成都市“5+5+1”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全程供應鏈服務,先后帶動龍泉整車及零部件、高新區生物醫藥、家電及筆電產品、溫江花卉、蒲江獼猴桃等蓉貨遠銷歐亞。
四川省內致力于打造“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支點。與省內13個市州共建“亞蓉歐班列”產業聯盟,探索“進出口結算在港區、生產基地在市州”產業合作模式。班列省內貨源占比達65%,年均帶動全省進出口貿易100億美元以上。
省外致力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格局。比如,與前海自貿片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展合作,引進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市場主體;與廣西欽州、防城港共建陸海聯運新通道。班列省外貨源占比達35%。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又搶抓機遇,深度融入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統一數據、統一定價規則、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海外運營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書寫協同聯動新篇章。
境外致力全面拓展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拓展“一帶一路”朋友圈等,促進經貿往來、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近年來,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不斷牽手優質合作伙伴,經貿往來與產業合作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是為增進青白江與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理念認同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自貿建設的帶動下,成都市青白江區連續三年獲評“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縣(市、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獲評2019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十佳產業園。相關口岸和綜保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平臺紛紛落地,層層疊加,國家級經開區正在申建,“金青新”(成都市金堂縣、青白江區和新都區)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迎來了新的起點,新的使命。這些平臺,這些使命,換成十幾年前、幾十年前,恐怕大家是難以想象的。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的建設和發展,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團組慕名前來,2019年全年共接待企業、政務到訪團組1411批次、28,238人;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來訪團組仍然絡繹不絕,截至12月20日接待團組已經多達1290批次、20,614人。不少團組是來學習取經、交流經驗,更多的是來搶抓商機,同時也給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乃至四川省帶來更多商機和發展機會。
展望未來,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將繼續以全球眼光和國際視野,搶抓發展窗口期,將建設“國際一流鐵路港”作為決勝未來的戰略支撐,對標第三代港口,奮斗第四代港口,迭代提升國際樞紐功能、國際口岸功能和國際交往功能,繼續抓好自貿試驗,做好自貿示范,展現自貿帶動,實現自貿引領。
(來源:中國改革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