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各界熱議中國新發展 看好中歐關系新機遇
2020-11-02 11:00:17
Landbridge平臺
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特殊背景下,這次會議備受西班牙各界人士關注。
相關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激發“十四五”新發展活力,中歐關系也將迎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引領后疫情時代合作,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西班牙專家: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的明確態度是一種保證
西班牙知華講堂榮譽主席馬塞洛·穆尼奧斯近日關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并分析了新形勢下中歐關系及其未來發展走向。
穆尼奧斯表示,在西方(更具體來說,是美國)呈現出如此普遍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的今天,中國重申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其明確態度和立場無疑是一種保證。他認為,歐盟機構以及歐盟所有成員國應更明確地選擇三大經濟體共享的、對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高度開放的全球治理,這一點至關重要。歐盟不能僅局限地考慮到大西洋共同體,而應對太平洋地區(尤其是中國)更進一步地開放。
穆尼奧斯強調,中國應在國際社會中享有應有的位置,但是目前,面對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仍存在不少疑慮之聲。因此,歐盟應積極支持中國更多地參與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法院、世貿組織等多邊事務中。
另一方面,穆尼奧斯還提到,在實際的政治層面上,中國通過21世紀“一帶一路”項目,大力增強了各領域的全球連通性,并正在邀請歐盟加入其中,希望這能盡快實現。
在談及中歐合作抗疫時,穆尼奧斯指出,在遏制疫情方面,中國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展示出的高效已成為世界的典范。在疫情面前,中國人民也表現出紀律和集體團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幸的是,西方政客和媒體對此知之甚少。中國有一些東西可以教給西方人,比如制度、政治哲學都在這場疫情中展現出非常積極有效的因素。另外,中國調整其生產結構以適應全世界大量衛生材料需求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穆尼奧斯還表示,希望中國加強關于與其他國家的大學、研究中心的科研合作以及在有效安全的疫苗研發方面的信息發布。在信息傳播領域,中國應該作出更大的努力,進一步適應西方媒體和思想,建立與世界其他地區持續溝通交流的橋梁。
華人學者:新格局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旅西華人學者馬彬目前在西班牙IE商學院中國研究中心(IE China Center)擔任學術主任。他分析了新格局下中國對外開放的特點,強調了關于中歐在經貿、技術、教育、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對于近來備受熱議的“雙循環”,馬彬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環境正在給過去幾十年以全球化為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提出挑戰,其具體表現在傳統制造業的回流以及各國對本國市場的貿易保護等諸多方面。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全新思路與必要戰略。一方面,中國長期以來為全球經濟賦能,用自身的勞動力優勢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中國也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這將改變中國在未來全球產業鏈格局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中國的消費市場優勢也逐漸凸顯出來。雙循環的新格局戰略正是預測和利用了這些變化,從而為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重新定位找到了可行的方向。
關于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對外開放的特點,馬彬認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必然在未來的全球化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系列國家級對外開放規劃的提出,一方面迎接了單邊主義盛行帶來的挑戰,同時也抓住了為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重新定位的機遇。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全方位的,從傳統的制造與貿易,到目前的技術合作與創新輸出,再到在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規劃未來中,中國將逐漸向理念傳播與主導國際間的合作共贏的方向去轉變。
關于未來的中歐關系和中美關系,這位曾旅居美國十年、現居西班牙的學者認為,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問題。馬彬表示:“作為管理學學者,在研究中我們經常關注人的性格特質與過去的行為習慣并以此作出對未來行為的判斷。將這些微觀的因素投射到國與國相處中同樣有效:中國人的文化共性與中華民族的行為習慣將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重點,以此來促進世界對中國的理解和判斷。這些講述工作不僅要通過經濟合作來進行,更要通過教育和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平臺。例如,在IE商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今年八月份撰寫的年度研究報告中,通過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對比,解釋了中國抗疫工作的成功以及其在其他國家復制的可能性,同時也預測了中國經濟在疫情后會快速恢復。當然,比起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教育與文化是一個更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的開放和耐心。”在這點上,馬彬表示,IE商學院一直以來都重視與中國大學的合作與交流,中國留學生的數量以及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IE校友數量都逐年穩步增長,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作為一個位于西班牙的英語授課的大學,IE的教授與學生都來自于世界各地,這很好地連接了英語和西班牙語世界與中國的交流合作,讓學生有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理解世界。結合中國現階段所處的歷史契機,這一視角對于中國留學生將有著更加不同尋常的意義。
談及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時,馬彬表示,中國在后疫情時代的挑戰將主要來自于國際環境。目前,疫情在很多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中都呈現反復與長期存在的態勢,這將不可避免地給各國經濟帶來重創,從而影響全球經濟合作與貿易。這一點在各國研究機構的經濟預測研究中可以清晰看出。在這個環境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戰略格局在保證國際開放的同時強調了對國內可持續體系的構建,就顯得非常及時。具體來說,擴大內需以應對正在發生及可能惡化的貿易下滑,加強技術創新為疫情過后的國際合作的報復性反彈做好準備,在現階段顯得尤其重要。
在技術及貿易等合作方面,中歐的合作交流必然對全球的抗疫工作以及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帶來積極的影響。抗疫工作的合作,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合作,而是一個國與國之間增加了解和信任的平臺。以此作為基礎,經濟與貿易的后續長期合作將得到促進。
中國留學生:海外留學人員應積極開展民間外交,堅定文化自信
西班牙(中國)人文社科學者學人聯合會主席、西班牙卡米亞斯主教大學法學博士生段煉表示,輝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壯闊“十四五”又將啟航。“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因此,作為中國海外留學人員關注、了解、建言“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
他指出,海外留學人員要牢固樹立留學報國、早日成才的戰略思想,勵學敦行,努力成才,讓青春之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得到最美綻放。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示“要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引領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才競爭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
因此,必須要認識到人才這一核心戰略資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充分發揮自身在海外學習的優勢,學會同當前國家戰略相結合。同時更要時刻關注國內外風云變化,不斷了解當前祖國政策規劃形勢,抓住未來的國家戰略機遇,將個人理想同國家發展有機緊密結合,勵學敦行,努力在學業上不斷取得進步,早日學成,建設偉大祖國。通過在海外的學習和工作中增長知識才干、錘煉品格、練就本領,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中華兒女。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與此同時,他還強調應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展現新時代中國留學人員的新面貌,樹立一張張“中國名片”。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外圍形勢變化將非常劇烈,如何應對這種變化是當下發展的重點。
因此,對外傳播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分外重要。作為身處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應肩負起積極開展民間外交的責任,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好新時代中國新名片,展現好新時代中國留學人員新面貌。講好真實的中國故事,要通過偉大的國家有豐富的故事來引導、改變當地民眾的刻板印象,塑造中國新形象,傳遞中國正能量,從而提高文化軟實力,通過身處海外的自身優勢,用故事驅動國家走向世界,助力 “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共識,使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不分地域、不分種族、不分性別的人類共識。
“跨境電商為開放經濟提供新動能”
西班牙僑商總會會長金浩表示,這次會議的召開和釋放的信號,將為中國和世界發展注入更強大的信心。雙循環戰略將貫穿“十四五”成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主線,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際循環要求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需要同時促進出口和進口。他認為,要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重視科技創新,中國在計算機、電子、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積累仍與美國有較大差距。隨著中美摩擦進入白熱化,中國只有建立全面的高新技術產業才能打破被“卡脖子”的現象。第二,在數字經濟產業革命與新冠疫情的共同催化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當下熱點之一,直播帶貨的新興營銷模式使消費場景愈發線上化。跨境電商為開放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與新空間,在數字經濟發展強勁勢頭下,應當把握時機,利用跨境電商平臺,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貿易市場。疫情讓很多行業重新洗牌,也提供了很多新生的機會,轉變思想,轉換思維,新的希望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金浩還指出,對于新形勢、新格局下的中歐關系,深化中歐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互利共贏的戰略選擇。我們更應積極有為,不斷開拓新的合作領域。雙方可以用好綠色、數字高層對話機制,在這兩個富有潛力的前沿領域,探索技術、標準、規則等各個層面的對接。更重要的,是要為雙方市場主體創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制度和市場環境。第二,要秉持開闊的國際視野。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主張什么、反對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義。中歐應當攜起手來,共同捍衛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所珍視的各項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中歐也應當攜起手來,真心誠意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例如支持醫療系統薄弱的國家加強能力建設,以便他們今后能夠更好地抵御傳染性疾病的沖擊;在充分尊重非洲國家意愿基礎上,積極開展對非三方合作,幫助他們突破基礎設施、人才、資金等發展瓶頸。早日造福有關國家人民,并在合作中進一步增強中歐關系的戰略性和全球意義。在后疫情時代,一個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的中歐關系,對雙方乃至全球的繁榮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西雙方需不斷增進了解互信”
西班牙中西交流發展協會會長黃肖中表示,中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連續進行國家五年規劃,對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決策,指定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這些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他指出,中國在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成績顯著,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進入世界舞臺中心,要進行國際合作,我們必須履行國際規則,制定符合世界慣例的經濟貿易體系,廢除一些不利于國際合作的條框,政策措施要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最近,中國推出自貿區的多種放寬政策,很直接具體,相信必將更有效地提升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競爭。
現在的中國在世界舞臺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引來了很多國家的猜疑,在中歐關系方面也存在同樣問題。黃肖中表示,首先西中雙方需要不斷增進了解互信。在官方相互溝通交流的同時,充分利用民間的渠道和力量,促進中歐發展元素的多元化。其次,在經濟貿易方面,要力求雙贏,減少雙方的貿易赤字,不斷完善貿易規則,發現雙方共贏的新亮點。再次,歐洲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我們還是要想方設法學習引進,我們要更嚴格地尊重保護知識產權,以中國巨大的市場來吸引歐洲先進技術,以致應用發揮,轉化成經濟效能。
這次世界性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國迅速對疫情予以遏制,一枝獨秀,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強大,和國家管理的科學性。但是,不能忽視疫情帶來的嚴重后果,事實上疫情的嚴重負面影響已經逐步顯現,消費疲軟,企業恢復乏力,出口減弱等等。由于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困境,國民經濟各體系都在正常驅動,所以,黃肖中認為,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應該有所作為,完全有能力以自己的優勢去影響世界經濟。比如在防疫技術,防疫物資,疫苗方面都可以為世界作貢獻。其次,中國強大的制造業仍然要發力。再次,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數字貨幣,等等,都已走在世界前列,都要予以充分發揮。
中國抗疫成功,證明了中國方案和經驗的可貴性 ,中西之間完全可以無保留地進行交流切磋,中國也可以對西班牙的抗疫進行支持,西班牙政府可以大膽地采用中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徹底地取得抗疫勝利。
西班牙和中國有著良好的民間交往基礎,兩國都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兩國人民都熱情好客,有著和善純樸的民風,中西民間可以為促進中西交流發展大有作為,首先可以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繼續推進,作為華僑華人應該肩負此重任。西班牙有很多大學和學科有名氣,在美國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有效拓展西班牙的留學空間,要多鼓勵留學生多讀理工科。
這次疫情,對西班牙的華商影響嚴重,疫情后,華商要立意沉思,提升轉型升級的速度和規模,中國的電子商務經濟有很多的借鑒經驗,在貿易方面可以更大規模地建立海外倉,在科技上中西互補交流發展,總之,要結合西班牙華商的實際情況,學習采用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斷拓展華商的發展空間。
“愿旅西華商搭上中國新發展格局的快車”
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指出,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拉動內需,同時繼續讓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改革紅利,彰顯大國擔當,展示大國自信。中國這次提出“雙循環”是基于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出的決策,是劃時代的新命題,給我們指明了一個全新方向。中國內需潛力非常大,可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他認為,在未來,中國還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新的技術創新、新的平臺在中國大有前途。目前,旅西僑胞傳統行業的競爭力和結構已呈下降趨勢,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希望旅西華商能搭上中國新發展格局的快車,抓住這個機會,搭建中西的橋梁,把中國現階段新的經營模式融入結合當地自身企業特點。同時利用中國的銷售渠道、互聯網、高效物流等,把本國的高科技和優秀產品推銷到中國,一起加入中國下一輪經濟發展中,也推動自己企業的發展。我們在西班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疫情之下,在巨大生存壓力下,求新求變,迅速調整原有的商業模式是當下最有效的應對方式。
在談及中歐關系和抗疫復蘇時,陳建新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大變局,正逢新冠疫情的瘋狂蔓延,加速世界原本格局的裂變。西方歐美國家在對待防控疫情上因為國情、制度、宗教等不同,會采取不一樣的措施。事實上,歐美國家還在抗擊第二波疫情,和中國逐漸全面恢復、經濟發展一枝獨秀有著鮮明的對比。雖然存在差異和分歧,但相信中歐關系將繼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今后發展趨勢,隨著中國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激發“十四五”新發展活力,中歐關系也將迎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引領后疫情時代合作,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西媒:中國將開啟后疫情時代經濟新篇章
西班牙主流媒體埃菲社、《國家報》都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首日就報道了這一重要會議,密切關注世界第二經濟體在后疫情時代的經濟規劃。
埃菲社報道,中國共產黨在此會議上提出新的五年計劃,該計劃將對世界上第二經濟體在未來五年,即從2021年至2025年間的經濟發展進行規劃。這是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的第二個五年計劃。
《國家報》報道,五中全會于10月26日至29日舉行,為期四天。這是中國在新冠疫情和與美國關系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為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制定路線的一場重要會議。由于全球處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如何更好地制定的經濟計劃,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幾個月來一直談及的目標。
該報認為,中國領導班子對于美國大選已得出結論:無論誰贏得11月3日的大選,美國對北京的緊縮政策將持續。另外,由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使世界經濟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因此,中國高層認為,有必要保護國民經濟。作為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中國是唯一的經濟呈現出良好增長態勢的國家。
報道指出,如何發展國民經濟,是此次五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是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后召開的最重要的政治會議。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央委員會將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制定出2021年至2025年的對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規劃,并于明年3月公布詳細內容。同時,將研究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希望在2035年成為兼具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全球領導者。對于可預見的出口下降趨勢、避免經濟受到政治局勢的影響,中國領導人提出“雙循環”概念,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今年5月就開始提出的發展格局。這一次的國際大環境讓這個發展戰略尤顯重要。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喜說:“轉向以國內循環為主要動力的雙循環發展能夠有效應對挑戰,并預防不確定性中的潛在風險。這將是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以及之后的重要任務。”
北京堅持認為,強調以國內經濟為主絕不意味著放棄國際市場。習近平十月初在深圳的講話中曾強調:“中國將繼續推進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之風氣,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中國認為,與國際經濟的循環關系也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一段時間以來,貿易和外國投資對中國的重要性開始降低。中國的對外貿易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明顯下降,從2008年的近50%下降到如今的30%以上,因此,中國有必要擴大內部供應鏈。
《國家報》還援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鵬的話,指出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應該會使用多種手段來解決貧富差距并刺激消費,其中一項就是進行稅收改革、重新分配財富。
(來源:歐洲時報官方)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