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成都 國際門戶
2019-10-16 08:42:36
Landbridge平臺
經濟全球化是謀劃發展時必然要面對的時代潮流。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上發表的《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一文中,再次強調要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成都,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也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成都始終積極在國家戰略和世界城市體系中謀篇布局,積極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加快建設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以全球視野建設國際戰略通道
一千多年前,李白就曾經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地處西南盆地的四川,受外圍山脈地形影響,自古在資金、貨物、人員乃至信息的流動上相對受限,對外流通、交往成本較大。新中國成立初期,川、康兩省只有簡易公路8581公里,缺少橋涵,破爛不堪,通車里程還不足一半。經過70年的滄桑巨變,四川公路的許多指標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有公路約33萬公里,是建國初期的38倍多,總里程上升為全國第一位。“要想富,先修路”,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利用科技征服自然、發展文明、了解自我的過程,而在其中促進不同大陸上的歷史的每一個側面都可以看到交通進步的軌跡,每一個時期都可以感受到交通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的重大影響。而交通運輸業發展完備的國家,在未來必將擁有巨大的經濟潛力。人們相互往來交流,促使世界不斷融合的重要因素就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新的時代帶來新的機遇。新時代下,成都提出了“三步走”的新戰略,奮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成都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中巴經濟走廊”“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腹心地帶,是連接“一帶一路”的樞紐與咽喉,也是向西開放的重要支撐點。在2018全國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提出建議:以成都為起點,加快規劃啟動“一帶一路”建設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通道,引起國家發改委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當時,央廣網曾點評:不管是從國家戰略背景而言,還是成都自身發展戰略定位,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提出的這個建議和構想,都可謂審時度勢、天時地利。我們來看看成都的優勢,就知道范銳平書記的這個建議,為什么是“審時度勢”“天時地利”了。
從歷史來看,四川早在商周時代就開辟了“滇緬道”,由成都經涼山地區達于云南而后入緬甸、印度的“蜀身毒道”,這便是后來所稱的“南方絲綢之路”??梢?,成都既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由此,以成都為起點、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戰略通道建設,無疑具有實操性與現實意義。
從成都的地理方位來看,在成都東端和南端,分別是運營繁忙的雙流國際機場和正在加快建設的天府國際機場,待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成都將形成的“一市兩場”航空樞紐格局,也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而成都的北端則是忙碌的成都國際鐵路港,近幾年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開行如火如荼,徹底改變了成都的格局。一個是“中西部最強空港”,一個是“亞洲一流國際鐵路港”,“兩港”疊加使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成都擁有了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國家西南方向開放口岸的優越條件。
從評價交通重要元素“鐵公機”來看,成都的優勢更加明顯。鐵路運輸方面,成都是全國第五大鐵路樞紐,具有發展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并輻射“一帶一路”沿線的良好條件。目前,蓉歐快鐵已連接14個國際節點城市,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天天有班列、往返運行最穩定的中歐班列,樹立起中歐班列第一品牌形象。同時,成都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相繼開通中亞班列,初步形成陸路對外國際運輸大通道雛形。公路運輸方面,成都已初步形成高速公路、市域快速通道、國省干道和農村公路的城鄉一體化公路網絡,實現中心城區至各區(市)縣高速通道連接。航空運輸方面,成都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航空樞紐,初步形成“國際多直達、國內滿覆蓋”的航空運輸體系和“一市兩場”航空樞紐雙節點格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西部第一個擁有雙跑道、雙航站樓的機場,旅客吞吐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進入全球機場前50強行列,初步建立起面向東南亞、東亞,直達歐洲、北美等的國際航線網絡。
成都,正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建設。成都正加快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大走廊,布局通達國際航空樞紐的14條全貨機航線、通達全球區域經濟中心的48條精品商務航線、通達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30條文旅航線,打造中國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物轉運中心,實現至全球門戶機場“天天有航班”的目標。正加快構建西部陸海聯運新通道,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構建以成都為樞紐的新亞歐大陸橋、以成都為支點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進而聯通東盟的南向新通道。正加快構建多式聯運新體系,推行“多通道跨境、多口岸過境”的復合聯運模式,構建以“物流樞紐、國際通道、立體口岸”為核心要素貫通歐亞、連接全球的國際聯運體系。
把握機遇建好自貿試驗區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時指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四川等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四川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印發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明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成都、瀘州兩個區域,涵蓋三個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
2017年4月1日,成都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都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100平方公里,涵蓋兩個片區,其中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實施范圍90.32平方公里;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實施范圍9.68平方公里。按區域布局劃分,成都天府新區片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臨空經濟、口岸服務等產業,建設國家重要的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開放型金融產業創新高地、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性航空樞紐,打造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高地;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重點發展國際商品集散轉運、分撥展示、保稅物流倉儲、國際貨代、整車進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務業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兩年多來,我們看到了關于自貿試驗區的很多“數字”,而這些數字的背后,正是成都亮眼的成績。按照《總體方案》要求,成都自貿試驗區應完成155項改革任務。2018年全年共實施93項改革試驗任務,掛牌以來累計實施147項,綜合實施率達95%。國務院要求且成都具備實施條件的134條復制推廣經驗已完成126條,其余8條正加快推進。在制度創新方面,“‘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獲中央深改委肯定;“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新模式”“公證最多跑一次”2項成果入選國務院第五批全國復制推廣名單;“知識產權類型化案件快審機制”“鐵銀通鐵路運單金融化創新”和“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3項成果入選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路地合作新機制”等14項改革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首證通”“一單制”、集拼集運、大數據審計、減證便民等改革舉措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專題報道。數據顯示,成都2019上半年GDP為7702.4億元,排全國第8,實際增速為8.2%,領跑全國前二十強。據財經媒體分析,在GDP增速上,成都以8.2%高居首位,而究其原因,高達2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為成都經濟增長帶來了重要的動能來源。在此背后,自貿試驗區推動作用功不可沒。今年1~6月,成都自貿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28.74億元人民幣,利用外資實際到位8.37億美元,新增世界500強11家,中國500強6家,民營500強6家,服務業500強13家,新經濟500強6家。1~7月,新增注冊企業19342家,占全市19%,注冊資本2341.21億元,占全市31%;其中外資企業173家,占全市34%,注冊資本590.86億元,占全市85%。8月9日,世界知名咨詢機構畢馬威發布《成都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報告》,以世界銀行2018年10月發布的營商環境評估結果為參照,成都自貿區營商環境便利度得分77.77分,模擬國際排名30名。其中,開辦企業和電力獲得均排名世界前50名,開展跨境貿易排名前100。
未來,成都還將探索建立內陸自由貿易港,圍繞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人員往來自由、信息服務自由開展頂層制度設計,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貢獻“自貿力量”。
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順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新趨勢的必然要求,關系國家長遠發展,對促進當前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9年是成都確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改革創新,培育國際化投資生態和經營環境,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前列,為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厚植戰略競爭優勢和永續發展動力。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成都正處于由區域中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積蓄沖刺世界城市能量的關鍵節點。市委將今年確立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就是致力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求成都市各級各部門聚焦時代大勢,增強政治擔當、遵循客觀規律、堅守戰略定力,對標國際一流全面學習趕超,對標企業所需改革創新提能,為企業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整合能力,為城市借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之勢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爭先進位、聚勢賦能提供強大的軟環境競爭力。
國內外先進經驗表明,營商環境建設,國際化是目標、市場化是基礎、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點。怎樣才能沖刺進入全球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前列?成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標分析先發地區成功經驗,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全力沖刺,正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具有新時代特點、彰顯成都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之路。
在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上,范銳平書記指出,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聚焦關鍵環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地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持之以恒強弱項、補短板、促發展,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努力在若干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齊。要著力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讓“投資西部、首選成都”的共識逐漸升級為“投資中國、看好成都”的共識;要堅持“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建設者”;要大力培育“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辦成事”和“辦事不用求人,辦成事不用找人”的營商文化和社會共識。
成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將聚焦戰略目標,力爭在市場準入、政務效率、要素配置、市場監管、權益保護五個重點著力創新突破。在市場準入上,是“大膽”地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各類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敞開城市大門。在政務效率上,是要取得“大幅”創新突破,為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目標,成都將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確保能減的徹底減到位,能放的堅決放到位。在要素配置上,將以進一步深化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大力”創新突破,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專業化企業參與全球供給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建設和市場化改革,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建設和運營成本。在市場監管上,“大膽”高標準建立以包容創新、審慎執法為理念的市場監管制度,為市場在法治保障下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提供堅強保障。在權益保護上大力創新突破,高標準建立以提高企業安全感為導向的合法權益保護制度,讓每一位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根本在于筑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成都將主動承擔起“主干”責任,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引領,加速集聚更多高質量要素、實施更多高層級項目、培育更多高能級企業,增強成都參與國際競爭和帶動區域發展的戰略能力。
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一篇大文章、好文章,將成為成都以嶄新的面貌和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之作。
(來源: 《先鋒》)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