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鐵”后首趟水泥專列進京,今后月進京水泥預計9萬噸
2019-08-08 11:12:46
Landbridge平臺
8月6日晚,滿載2800噸散裝水泥專列在飛馳500多公里后,由內蒙古呼和浩特沙良貨運站到達北京豐臺西貨運站。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這是公路轉鐵路運輸水泥的首趟進京專列。
今后,預計每天將有1~2列水泥鐵路貨運專列進京,日進京量在3000~4000噸,月進京水泥在9萬噸左右,預計年進京量在100萬噸左右。這標志著北京市建設領域大宗建材綠色供應鏈建設在水泥材料供應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
水泥是工程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建筑材料之一。近些年來,北京市水泥使用量基本維持在1700萬噸左右,但本市水泥生產能力僅為400萬噸左右,其余1300萬噸依靠外埠供應,水泥運輸全部采用汽運方式。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未來較長時間內,北京市水泥需求量依然較大,保持現有的進京量規模。
北京市住建委介紹,一輛重載卡車排放量相當于200輛小汽車,尤其是超載大卡車,存在極大污染。但改用鐵路運輸后,以本次滿載專列為例,由于采用了100個新型罐式集裝箱運載散裝水泥,可以減少100輛重載卡車,相當于減少20000輛小汽車尾氣排放量對進入北京沿途地區的空氣污染,全程運輸中鐵路運輸占90%,碳排放量與傳統方式相比可以減少八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貫徹 “公轉鐵”有關精神,2018年6月底,北京市住建委專程前往內蒙古等地調研水泥供應工作,與內蒙古自治區散裝水泥辦公室和水泥生產企業進行面對面交流,引導當地水泥以鐵路運輸方式供應北京。在2019年實施的《北京市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地方標準和該規程執行情況的專項檢查通知文件中提出了水泥公轉鐵的相關要求,遵循“鐵路優先、公路優化、宜鐵則鐵、宜公則公”的原則,促進部分進京水泥實現公鐵聯運方式。同時,積極協調鐵路部門和交通部門共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內蒙古水泥實現公轉鐵方式進京,有利于保障北京市工程建設需要,降低水泥錯峰停產引發的不良影響,同時能通過消費帶動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實現了當地水泥資源和北京市場需求的優勢互補,更有利于兩地乃至區域內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澎湃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