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徐州發出新動員令!
2019-04-01 10:14:32
Landbridge平臺
4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個瞬間。
40年,對一座城市來說,卻寫滿了滄桑巨變。
40年來,徐州走過了不同凡響的開放之路,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譜寫了慷慨激昂的奮斗贊歌。
在全市對外開放大會上,市委書記周鐵根的講話擲地有聲: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必須以勇立潮頭的進取精神把握大勢、以廣納四海的開放胸懷擁抱未來、以堅如磐石的信心信念搏擊奮斗,堅定不移把徐州對外開放事業向縱深推進。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這是一次總結對外開放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的大會,也向全市上下發出了徐州對外開放新的動員令。
40年
徐州從封閉半封閉
走向全面開放
改革開放早期,徐州是全省僅有的兩個未被列入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既不靠海也不沿邊的徐州,并不具備對外開放的先天優勢。
沒有先天優勢,可以創造優勢。
4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自費開放、自力開發,帶領全市干部群眾推動開放規模不斷擴大、步伐不斷加快、格局不斷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向全面開放的歷史性跨越。
對外貿易從小到大。進出口總額從1988年的787萬美元躍升至2018年的117.4億美元,30年間增長1491倍。境外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額累計達71.1億美元,始終保持蘇北第一。
利用外資蘇北領先。40年來累計利用外資176.93億美元,總量穩居全省第六、蘇北第一,目前全市實有外資企業773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5家。
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1992年第一家開發區成立以來,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已達16家,總量位居全省前三,徐州高新區成為江北第一家國家級高新區,全市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總額占全市80%以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民間交往不斷擴大,徐州“朋友圈”越來越大。截至目前,我市簽約締結國際友好城市21對,開拓友好交流城市70余個,美國徐州商會等26家商會遍布全球,先后接收50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來徐學習。人文交流日益頻繁,彭城畫派走出國門,“舞動漢風”走向世界,徐州國際馬拉松賽影響力不斷擴大,作為全球唯一城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去年成功舉辦“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名片贏得世界“點贊”。
40年來,在徐州發展進程中,開放始終被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今,開明開放已成為徐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放
走出一條
具有徐州特色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大局、著眼長遠,把開放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主動對標中央要求,厚植開放發展優勢,努力打造貫徹開放發展理念的區域樣板。
全市開放型經濟加速崛起,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高速增長,2018年達到773.7億元,同比增長46.7%,其中出口638.4億元、增長49.1%,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最突出的亮點和最顯著的進展。此外,我市突出抓好招商引資“生命線”,三年累計簽約5億元以上內資項目308個、總投資2871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74個、總投資110.5億美元,一批高端優質項目落地建設。
服務外包實現裂變式增長,2018年全市服務外包合同額和執行額分別完成38.1億美元和32.65億美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76倍和102倍。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更大力度“走出去”,成功舉辦中巴商務合作大會,徐工巴西產業園運營良好,煤礦開采、電動車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加速向全球布局。伴隨著徐州開放步伐的加快,開放領域不斷拓展,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觀音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1.4%,高鐵直通城市位居全國第四位,形成了“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
深入推進以“十大開放平臺”為代表的載體平臺建設,徐州成為淮海經濟區內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的城市。徐州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0列,觀音機場一類開放口岸加快建設。“一城一谷一區一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國際郵件互換局等信息平臺、淮海金融服務中心等金融平臺體系日益完善,電子口岸、無水港、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有序運營,要素集聚的磁場效應正在顯現。
對標國際標準,堅持問題導向,我市系統打造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六大環境”。以3年為期壓茬推進“建設年、提升年、鞏固年”活動,聚焦影響營商環境建設的痛點堵點深入開展“八大專項行動”和“五查五整治”。如今,“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系徐州形象”已成為全市上下普遍共識。
再出發
拓展新時代對外開放
實踐路徑
站在新起點,面臨新機遇,肩負新使命。徐州,在新時代吹響了對外開放“再出發”的號角。
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在區域內擁有廣闊的開放空間和發展腹地。特別是省委站在全省高度謀篇布局,賦予徐州建成對外開放強支點、建設國際陸港、打造江蘇向西開放門戶和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樞紐的光榮使命,為徐州推動開放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
現階段,我市對外開放工作總的思路是:堅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圍繞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打造江蘇向西開放門戶和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樞紐,不斷推動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奮力譜寫新時代開放事業新篇章。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要按照全方位、寬領域、高水準的要求,我市將積極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效應,持續深化與連云港、上海、鄭州、西安等地的對接合作,使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通道成為徐州全面開放的優越條件。同時緊扣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物流集散中心的定位,充分依托淮海國際陸港、中歐班列等開放平臺載體,進一步鞏固提升與中亞、中歐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真正把徐州的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
加強產業國際合作,我市將繼續鼓勵徐工、協鑫、淮海控股、徐礦等龍頭企業、重點行業組建跨國企業集群。抓牢招商引資“生命線”和“頭號工程”,實施“主攻歐美、深耕日韓、鞏固港臺”招商戰略,緊盯世界500強企業,大力引進旗艦型企業、基地型項目。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要,準確掌握海內外產業領軍人才分布,加快集聚緊缺人才,穩定用好關鍵人才,培育造就高端人才,打造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為了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需要,我市將主動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全面對接國家指標體系,推進“營商環境提升年”和“服務企業年”活動,加快建設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讓徐州成為海內外客商的投資福地和創業樂土。
40年前的徐州,全市干群不等不靠、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開放之路。
40年后的徐州,全市干群解放思想、再次出發,書寫好新時代對外開放“徐州答卷”。
(來源:徐州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