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經貿合作進入全方位發展新時代
2019-03-21 10:13:12
Landbridge平臺
此前,意大利國家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邁克·杰拉奇透露,意大利計劃于3月簽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諒解備忘錄。
一旦簽署,意大利將成為西方七國集團中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邁克·杰拉奇表示,“我們希望‘意大利制造’的產品能夠更多的出口到中國,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2017年,中國和意大利簽署了“關于加強經貿、文化和科技合作的四年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
2018年7月3日,由僑居在米蘭的十多位華人華僑共同發起,經意大利政府批準的中意“一帶一路”交流促進會在米蘭成立。
2018年8月21日,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宣布成立中國任務小組,旨在建立政府、商界和社會間對話機制,進一步加強意中兩國經貿關系。
可以看出,隨著政府間、民間合作不斷加深,中意兩國經貿合作已經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時代。
中意園區為中意合作提供平臺
中意寧波生態園作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點性平臺,在中意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寧波市政府與意大利國家引進外資和企業發展署在北京簽署了《關于合作開發建設中國(寧波)意大利產業園項目的合作協議》,中國(寧波)意大利產業園正式落戶余姚經濟開發區濱海新城。
截至2018年10月,新簽約項目42個,總投資超100億元,包括奧克斯高端廚電產業園、意大利高端門業、石墨烯應用開發等項目。山河科技飛機制造、嘉楠耘智前沿科技園、意大利阿法格瑪液壓軟管、意大利Tecno和意大利Moak咖啡等一批國內外優質項目深入洽談。
中意寧波生態園注冊中外資企業超過100家,已有總投資超200億元的吉利30萬輛整車生產線、中意啟迪科技城、北斗導航自主網軍民融合、精進電動新能源等12個項目落地。瑞典升谷太陽能、甬矽微電子高端集成電路IC封裝測試一期、優品檢測等14個項目新建成投產,開工項目數相比于去年同期呈跳躍式增長。尤其是甬矽電子、瑞華康源醫療物聯網、國興汽車內飾件等4個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中意速度”。
中意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
意大利已成為中國在歐盟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三大技術進口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雙邊經貿合作已從過去單一的貨物貿易發展到今天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齊頭并進的格局。2017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為496億美元,同比增長15.1%。中國對意出口291.7億美元,同比上升10.5%,進口204.3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在歐洲范圍內,意大利僅次于英國和德國,是吸引中國投資第三多的國家。
自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通過參股、并購等方式,投資了一批意大利重量級企業。根據意大利國家外貿統計局(ICE)最新統數據,截止到2017年,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投資集團達到300家,其資本流向了641家意大利企業,涉及到32,690名員工,總營收額達到179,91億歐元。其中,中國化工集團(CNCC)以70億歐元價格,收購了意大利輪胎公司“倍耐力”(Pirelli)65%的股份,成為迄今為止中資企業在意大利的最大單筆投資。中國化工集團作為世界500強的大型央企,旗下擁有“風神輪胎”等眾多品牌,輪胎出口常年居世界前列,但品牌國際影響力小;“倍耐力”是全球第五大輪胎制造商,全球高端市場排名第一,是F1賽事輪胎官方贊助商。中國化工集團與“倍耐力”的強強聯合,可以使得中國企業直接邁入全球輪胎行業的第二梯隊。
中資的收購使許多意大利企業獲得了深度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令這些企業在意大利、中國以及全球的銷售融為一體,進而提升了意大利企業的營業額,并減少了經營成本。
中資的收購行為還從某種程度上為技術和專利的共享創造了條件。中意企業的知識產權共享大多數情況下并非是“中國引進意大利技術”的單方面行為,而是相互行為。知識產權共享在創造新產品和探索新市場方面對兩國企業非常有益。
中小企業合作
中意兩國中小企業眾多,經濟結構有著較強的互補性,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一直有巨大發展空間。意大利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意大利99%的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不僅吸納了意大利近五分之四的就業人口,而且在GDP增量中的比重高達一半以上。中國中小企業同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國家創造了60%的國民財富,貢獻了50%的財政稅收,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崗位,完成了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中國中小企業具備一定的資金、技術和配套生產能力,目前正處于提升產品檔次,擴大品牌和產品知名度的階段,對意大利的關注日益提高,在意投資的意愿也漸趨強烈。特別是以浙江中小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中小企業迫切需要實現技術與品牌的轉型升級,如炊具制造、紡織制衣以及裝備制造等領域企業,均存在與意大利相關企業加強高端產品合作的愿望。
早在2014年,中國就提出加強兩國中小企業合作的建議。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期間,中國銀行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意大利中小企業跨境投資與貿易合作洽談會”吸引到56家意大利企業與77家中國企業參與。每家意大利企業與2—3家中國企業會談,共進行了約200場對接洽談。
可再生能源合作
2017年5月,兩國共同簽署的“中國和意大利關于加強經貿、文化和科技合作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可持續能源與環境領域的合作確定為雙方相互優先開展的領域之一。在世界各大經濟體中,意大利具有最低的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如果中國實現和意大利相同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則可以減少65%的二氧化碳排放,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45億噸,約為二氧化碳世界范圍排放總量的18%。
2014年,中國國家電網入股意大利國有銀行(CassaDepositiePrestitiReti),此舉使得中國國家電網加入意大利電網運營商(Terna)和意大利天然氣運營商(SnamReteBas)。
2000年,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MEP)和意大利環境、領士與海洋部(IMELS)簽署環境保護合作聯合聲明,啟動了中意環保合作項目(SICP)。這一聯合聲明確認環境問題的區域性和全球性、通過國際合作尋求持續有效解決方法的緊迫性,以及中意兩國共同行動的重要性。
兩國同意環境保護合作應該在中意兩國雙邊協議和國際聲明或協議的指導下進行,如《里約環址和發展宣言》、關于大氣臭氧層保護的《蒙特利爾協議》《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旨在于加強兩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水質管理、廢物管理、清潔生產、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能源效率,可持續農業和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的合作。
基礎設施合作
華為2011年就在意大利設立第一家海外技術研發中心,先后建立起與意大利前三大移動網絡運營商意大利電信、沃達豐和WIND的合作關系。在意大利電信行業私有化進程中,已在電信行業積累較為豐富技術和經驗的中國公司,包括已在當地開展合作的華為、中興等電信設備供應商,都大有可為。
中意雙方在路橋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先進技術的交流和合作開發。2007年,意大利阿基米德橋國際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合作,在浙江千島湖建造世界首座阿基米德橋——一個長100米、符合環保要求的水下懸浮隧道。未來中國企業可進一步加強同意大利公路企業的技術合作,特別是公路橋梁建設理念、綠色環保、用戶定制、最新研發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2017年末,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與意大利國家鐵路工程公司簽訂了首份軌道交通領域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創了兩國鐵路央企合作的先河。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的技術可以為全球軌道交通用戶提供定制化、一站式“交鑰匙”工程。這些定制化服務和精準性服務可以在為鐵路運營公司節約大量成本的同時,保證鐵路運營的流程化、數字化、速度化。備忘錄簽署以后,雙方根據彼此的技術優勢和行業地位制定了詳細的合作方案,有些合作項目已經迅速進入到了預備啟動的步驟。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背景下的“中歐班列”已經來到意大利。隨著成都至摩爾塔拉線路的正式開通運營,滿載“意大利制造”的火車將源源不斷地把意大利產品運抵中國,這對意大利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