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陜西交通物流+新品牌 交通物流港:助推陜西“三個經濟”高臺起飛
2018-12-12 10:04:50
Landbridge平臺
業界普遍認為,這是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主動作為、勇于創新、勇挑重任的一種自覺擔當。無論從交通強省戰略來講,還是從交通行業自身現實發展需求來看,此項目無疑是陜西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一次大契機,是陜西交通人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助推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之舉。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2018-2020年備選項目規劃》(發改外資[2018]290號),“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作為陜西唯一入選項目、全國唯一交通項目成功入選,獲得亞行貸款2億美元。
生逢其時:打造交通物流商貿示范工程
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從申報到獲批,時間不到一年,這在陜西省交通行業利用外資史上可謂前所未有。
項目以交通運輸為核心,以物流、商貿為兩翼,多種產業融合、功能互補、暢通高效的交通物流商貿示范工程,可謂恰逢其時。它完全契合陜西省委、省政府打造“一帶一路”物流商貿中心、省市共建大西安國家級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完全契合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完全契合陜西交通運輸行業自身發展的現實需求。
據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利用外資中心主任潘紹忠介紹,2017年年初,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利用外資中心開始籌劃申報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建設“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
2017年5月,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
2017年10月,亞行岳陽國別會議原則同意將“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納入2018--2020三年滾動備選計劃。
2017年11月,亞行東亞局交通處高博路處長專程來西安與省發改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座談,考察了解項目相關情況。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2018-2020年備選項目規劃》。
2018年4月17日到28日,亞行項目鑒別團西村正洋團長一行抵陜考察,先后與省發改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省自貿辦,西安國際港務區、空港新城管委會、秦漢新城管委會和省內20余家物流企業、物流信息管理平臺提供商及東盟中小企業商會進行了座談討論。
4月28日,陜西省交通運輸廳丁勝仁副廳長與亞行代表團團長、項目經理西村正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就項目范圍、投資估算、實施安排以及技術援助等達成共識。
2018年11月11日至16日,亞行代表團西村正洋一行再抵西安,為啟動項目技術援助進行前期考察準備。同時,為解決配套資金短缺的問題,經亞行介紹,德國復興銀行(KFW)為本項目追加聯合融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許諾在項目實施階段提供贈款用于加強和改善交通行業能力建設。
在項目申報準備過程中,得到了陜西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2018年9月19日,陜西省發改委總工程師趙新勇帶領省發改委外資處、省財政廳國際合作處與陜西省交通運輸廳進行了座談,從機構設置、項目規劃、國內審批、融資安排、償債機制、運營安排等方面,對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提出了建議。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楊育生高度重視,先后幾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聽取項目情況,提出明確要求。交通運輸廳規劃處、財審處給予強力指導,各項目實施單位也在緊鑼密鼓著手下一步工作,包括對系統內已有土地的數量、土地性質等情況進行摸底,篩選可用于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的地塊,辦理土地性質變更手續,啟動項目前期相關工作,盡快編制完成物流港項目總體規劃設計和各個子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至此,項目進入實質性準備階段。
如箭在弦。對于陜西交通人來說,這是夢想照進現實的時刻!
頂層布局:一體高效的設計思路
從陜西交通物流港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不難看出其整合、共享、互通、高效的設計理念。
交通物流港的設計思路是以“一帶一路”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機遇、《“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和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國際大都市等政策優勢,依托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利用產業疊加倍增效應,建設陜西交通物流商貿示范工程。
其項目定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和中國(陜西)自貿區用戶提供進出口貨物的公、鐵、水、航聯程聯運,為國際物流企業與中國西部的物流企業提供國際物流與區域物流交易與物流組織、現代倉儲、運輸調度、分撥配送、物流信息等服務,為“三個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先導性保障支撐。
二是為項目輻射區域內城鎮居民提供農副產品、水產品、花卉產品、肉類產品、鮮奶制品、加工食品、快餐原料和特種商品的冷藏加工、物流配送、貿易流通和冷鏈物流等服務。
三是面向社會提供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發布及動態跟蹤,貨運配載與貨物跟蹤、經營業戶信譽與查詢等服務;通過引進商檢、工商、稅務、海關、運管等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及金融機構、鐵路與航運代理企業等,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
四是為進駐物流企業、商貿企業、快遞企業、文旅機構、商戶、客戶提供專業化的貨物分撥、倉儲、運輸、中轉、分揀、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務;為西安市及周邊公眾、用戶提供冷鏈物流產品交易和汽車零擔貨物運輸服務;為公眾和商戶往來提供安全、便捷、快速、舒適、經濟的出行環境與“零距離”換乘條件和站務與運輸服務,為公路旅客運輸經營者提供站務服務。
作為該項目的總體設計和主要實施部門,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利用外資中心此前做了大量市場調研,項目也經過不斷的深化和完善,至今這種調整仍在進行。
據外資中心主任潘紹忠介紹,項目設計之初,就提出了多業聯動、多方協作、多點構建、集零為整、無縫銜接、一體高效的設計思路。“我們想通過這種設計思路,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交通物流圈,按照交通物流服務功能與專業分工要求,設置專業化的交通物流基地與站場,構建服務項目鮮明、專業分工具體、基地布局合理、輻射線點面廣的規劃建設方案,使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緊密,貨物換裝轉運效率更加高效。”
去年亞行岳陽會議后,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利用外資中心先后與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陜西自貿區辦公室及西安國際港務區、空港新城、秦漢新城管委會進行了溝通交流;與中鐵投、中建設、中行陜西分行、民生銀行陜西分行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與中國多試聯運協會、商務部貿促會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與廳屬高速、交建、交投、交運集團進行了溝通交流。相繼考察了上海愛佳物流工程咨詢設計有限公司、成都億搏物流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百川物流咨詢有限公司。與深圳國免易購電子商務、深圳海吉星、北京月恒正大新生活、鄭州自貿區相關物流企業進行座談。
業界普遍認為,陜西的區位優勢,是吸引亞州開發銀行投資的核心優勢之一。當前我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們消費需求日益旺盛,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在物流業全球格局中日益成為主戰場。各大物流企業都在搶灘布局,都在考慮把物流總部放在哪里才能運距短而輻射廣?放在哪里才能用時少而及時到?放在哪里才能成本低而效益高?陜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已經吸引京東全球物流總部、阿里巴巴西北總部等業界巨頭紛紛落戶。未來的陜西,必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物流商貿中心,這是陜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的題中之意,也是交通物流港建設的題中之意。
隨著陜西交通物流港的建成,必將全面提升陜西自貿區在亞洲乃至世界物流商貿領域的地位。其所形成的品牌效應將是任何一個單一結構企業或產品無法達到的,其資源整合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區域集聚能力,必將為打造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助推交通行業服務陜西“三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基礎性、先導性保障支撐。
2017年初,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意見》(陜政辦發〔2016〕85號),提出擬建物流園區。項目最初的設計是以疏港大道為依托建設物流園區。在疏港大道起訖點(空港新城與國際港務區)構建社會化、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并使之建設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集多式聯運、多業聯動、多方協作的綜合交通樞紐和智能物流集散貿易中心。
“項目最初的設計方案由陜西綜合交通信息中心+、陜西多式聯運示范基地、陜西冷鏈物流基地、陜西公路零擔貨運與快遞物流分撥基地、西安國際港務區綜合客運樞紐和陜西綜合商貿物流交易集散中心6個子項目十六個單體項目構成。隨著規劃的調整,交通物流港項目也隨之不斷深化和發展。在與亞行深度溝通協商后,項目從16個單體項目變成了10個單體項目,未來可能還會有變化。”潘紹忠主任說。
交通物流+:跳出傳統交通運輸發展理念
建設陜西交通物流港,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業與物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全面推動陜西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物流業與商貿深度融合,提升物流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是交通運輸市場多元化需求和現代物流業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交通物流港項目跳出了傳統交通運輸物流發展理念,提出交通物流+這個新模式新理念。主要體現在:跨界(境、行)整合、橫向協作,交通+大數據、交通+金融、交通+商貿、交通+特色產業,交通+大宗商品貿易集散。充分發揮陜西省區位資源優勢,構建交通運輸、物流商貿、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新模式。
“我們的優勢首先在于區位優勢,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陜西地處中國幾何中心、大地的原點,又是古絲綢之路起點。從咸陽機場起飛,基本上2到3個小時可以到達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它的運距是最近的、最短的,從運輸成本上來講是最省錢的。我們現在差的什么?差的就是物流的組織問題。”潘紹忠主任認為,這個項目也體現了陜西交通運輸行業突破自身發展短板的創新思維,這種思維源自其對陜西經濟發展的把握和對自身發展的深刻認知。
“陜西交通發展到今天,傳統的叫法就是兩條腿走路,一個就是建設的問題,一個就是運營的問題。就交通運輸交通這一塊,可能主要是以建路為主,運輸這一塊一直是個短板,我們覺得這個項目恰恰可以補齊這個短板。”潘紹忠說。
亞行在對交通物流港項目的評估報告中提出,該項目旨在幫助陜西省發展綜合的和示范性的物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方案,以進一步發揮陜西省在國際與國內貿易中的區位優勢,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項長遠的系統工程。據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繼續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水路轉移。同時推動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改善重點港口鐵路和公路運輸條件。提升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等領域服務水平,深入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完善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促進現代供應鏈發展。
陜西現有物流業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從2009年到2014年,陜西省物流量每年增加11.8%,然而,盡管交通運輸發展迅速,運輸量在增加,但物流業仍需要大幅度提升。政府在其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了以下挑戰:物流理念意識還不夠強;物流市場主體不強,尤其是中小企業薄弱;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物流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政策落實力度有待加強。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門戶,陜西鐵路已經開始直接以中亞、西亞和歐洲為目的地開展運輸服務。水果、肉類及其它需要冷藏保存的貨物通過鐵路運送,高價值的產品通過航空運送。然而,西安還沒有完善的冷鏈供應渠道。此外,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較小,在沒有整合及建立網絡情況下,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物流服務。只有少數大型國際、國內運營商在陜西省建立了基地。
交通物流港項目正是為了改善物流業發展和運營,提高陜西物流服務的附加價值與效率,強力助推西安建成“一帶一路”重要的國際中轉內陸樞紐港和國際產能合作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國際旅游中心。
無“水”之“港”: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陜西交通物流港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搭建“一帶一路”物流商貿共享服務平臺;依托陜西區位資源優勢,構建交通運輸、物流商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模式;打造陜西“引領大西北,輻射亞非歐”的交通物流+新品牌,將西安建設成為聯通四方、買賣全球的無“水”之“港”,成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國際中轉內陸樞紐,為助推陜西“三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基礎性先導性保障支撐。
交通行業助推陜西“三個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樞紐經濟和流動經濟。樞紐經濟是指圍繞特定區域產生的高度聚集、相互聯系的經濟現象,由樞紐的特殊地位決定,可以產生比其它區域更強的助增長、促轉型的功能。樞紐經濟通過對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聚集,為區域發展提供市場資源和持久動力,從而促進產業高度集聚和結構優化,實現可持續發展。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中國大地的原點,具備發展樞紐經濟的天然優勢和歷史承載。
作為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樞紐經濟體,西安目前仍處于起步與轉型的交織期,此階段的發展重點,一方面是加強樞紐網絡設施建設,依托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成為區域性樞紐節點,承擔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經濟要素的傳遞功能;另一方面是加強和完善與樞紐相匹配的要素平臺、載體的建設,以增強樞紐城市對經濟要素的整合與溢出效應,實現由樞紐條件向樞紐經濟轉型。陜西交通物流港規劃內容正是基于上述兩個層面的需要加以遴選與確定的。
潘紹忠主任介紹,陜西交通物流港建設,將依托“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星產業園、臨空經濟區”五大核心平臺和中亞班列“長安號”、“西安港”、“一類陸路開放口岸”、“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四大交通物流支撐平臺,通過公、鐵、空、海聯運快捷體系與國際國內港口搭建無縫銜接的物流運輸通道和現代商貿網絡與信息系統,為“一帶一路”和“新亞歐大陸橋”提供“現代物流商貿互聯互通”的支持和保障。
交通物流港的建設不僅可提升陜西交通物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引領帶動我國交通物流企業聯盟與合作,向“規模化、集成化、網絡化、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動我國交通物流產業轉型與升級,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物流服務水平,也可以改變陜西省交通物流企業“弱、小、散”和“大而全”、“小而全”和運營成本高的現狀,整合陜西物流產業資源,集約節約土地資源,實現社會資源共享、運輸方式融合、多式聯運無縫銜接、共用網絡共建、交通與物流共贏,打造陜西交通運輸業和物流業新品牌和龍頭企業,構建陜西交通運輸業品牌與名片,促進陜西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交通物流業降本增效,進而大大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實現社會資源利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將交通系統符合整體規劃布局的現有預征或閑置土地資源納入“交通物流港”項目構成,既節約了建設成本,又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交通物流港建成后,有利于將西安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帶上重要的國際中轉內陸樞紐港和商貿物流中心;有利于打造陜西交通運輸業與物流業的新品牌;有利于打造陜西專業化的物流產業集聚基地;有利于推動陜西物流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有利于陜西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整合、資源共享。必將為建設大西安、驅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走向大亞歐,打造中國版“孟菲斯”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保障。李嵱李明
陜西發展定位決定了物流港建設的重要性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寶通認為,只有把握了陜西和西安發展的定位關系,聚焦“一帶一路”建設,才能更好地理解陜西交通港建設的重要性。
張寶通說,整個“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在陜西,核心的“核”在西安。西安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港。陜西過去沒找準定位,西安也沒有找準。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時,讓我們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找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這就要求陜西一定要找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
張寶通認為,陜西省政府提出發展“三個經濟”,包括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這個思路如何落實?物流港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在他看來,西安要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打造六大中心,其中就包括亞歐合作交流的交通物流中心。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是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和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張寶通指出,深圳抓住了沿海開放的歷史機遇,由一個漁村變成了現代化大都市,經濟總量超過了廣州、香港和新加坡,實現了追趕超越。如果說沿海開放要看深圳,引領中國由貧窮落后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則要看西安,將引領中國由老二變老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振漢唐雄風,再創昔日輝煌。
張寶通說,站在這個戰略高度,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陜西交通物流港項目建設的意義。
(來源:城市金融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