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改革創新勇向前 譜寫發展新篇章
2018-12-10 10:13:11
Landbridge平臺
圖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一隅
圖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保稅物流中心
圖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第一單
圖為: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圖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
圖為:亞洲最大汽車試驗場鳥瞰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強調,要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漢江之濱,千帆齊進。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內,改革創新的浪潮奔騰不歇。“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全國其他自貿區比”,以深化改革為核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新環境。
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千年古城劈波斬浪,奮楫爭先。
片區重點項目概覽
(一)綜保區一期項目
項目總投資56億元,總用地面積3003畝(其中一期1531.5畝,二期1471.5畝),凈用地2409.15畝。其中,項目一期起步區占地468畝,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保稅加工廠房(10萬平方米),總部辦公大樓、會展及展示展銷中心和配套設施等。目前,項目用地征收補償工作已全部完成,被征土地農民失業保險已辦結;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可研、環評、穩評、能評等報告編制及報批工作,并取得了規劃條件和正式紅線圖;配套填土場地247畝征收工作已完成,土方平整工程已于8月中旬完工。截至目前,出口加工區項目方案設計及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并獲批,項目工程建設招標公告已于9月30日發布。10月25日,綜保區總部經濟區設計方案已上報襄陽市規劃局審查,方案審定后將按程序啟動項目的工程建設招標工作。10月31日,綜保區一期起步區出口加工區項目監理開標,目前正在對中標候選人進行業績核查,待核查結束后立即發布中標候選人公示。11月1日,綜保區一期起步區出口加工區25萬平方米廠房建設加招商模式資格預審開標。同時,全省投資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襄陽綜保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綜保區出口加工區項目現場順利舉辦。11月2日,綜保區綜合服務區2.2平方公里前期咨詢(概念性規劃及項目策劃、可行性研究報告、招商引資方案編制)已發布招標公告。
(二)自貿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
項目總投資1.49億元,規劃用地44.7畝,建設用地20.7畝,總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目前,項目用地已收儲完畢,場平已完成。市政府已經對自貿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用地變性進行批復。項目已取得市發改委立項批復,土地摘牌工作已經完成。7月13日啟動EPC招標工作,中標單位為中交一航局。目前,項目基礎工程以及隱蔽工程施工正在推進。自貿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于2018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截至目前,該項目西側首層及二層主體結構完成,正在進行三層結構鋼筋綁扎;布展公司已進場放線;東側沙盤區域二層結構完成,正在進行三層結構腳手架搭設;消防水池基礎結構完成,正在進行首層模板支設。按照計劃,項目主體將于年底完工。
(三)檢驗檢疫處理區項目
項目總投資5472萬元人民幣。項目征地56233.61平方米(約84.35畝),新建檢驗檢疫處理區總建筑面積5871.66平方米。檢驗檢疫處理區項目2017年11月6日開工,今年6月完成了土建工程施工,已組織預驗收。目前設備安裝完畢,等通水通電通氣試運行。水電氣將從21號路接入,三通完成后設備試運行合格,將組織竣工驗收。
(四)食用菌交易中心項目
依托國內最大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的產業基礎,啟動了食用菌交易中心項目建設,通過升級傳統食用菌交易模式,帶動襄陽及周邊地區食用菌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的聚集發展。2018年5月28日,高新區管委會明確由陸港公司和高科公司作為出資主體,共同發起設立襄陽食用菌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作為食用菌項目的建設、運營主體。目前項目正在以“產業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推進建設的方案,同步以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向省政府以及省自貿辦、金融辦等部門申報交易中心資質。
(五)跨境電商平臺項目
2018年5月完成了項目的招標工作,6月與浙電公司簽訂了建設合同。第一批硬件設備已到貨并已安裝上架,后續設備已全部到位,公共服務平臺的各模塊基本開發完成。目前,正積極與相關電商公司溝通、洽談合作事宜。
披荊斬棘 敢當“排頭兵”
2017年4月1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正式揭牌。
改革的大幕徐徐拉起,對外開放的新樂章已經奏響。搶抓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歷史機遇,以自貿試驗區為倒逼改革的總抓手與突破口,早已成為襄陽決策者的共識。“把自貿區建設好,第一件事是我們要自我變革、解放思想、破除定式。”揭牌10天后,在襄陽片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強調,要大膽試、大膽闖,不懼挑戰,勇敢向前沖,努力創造可檢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把襄陽片區建成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
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標,改革成為自貿區建設的關鍵一招。此后,襄陽片區建設成為襄陽市改革開放的“頭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即自貿辦),負責研究制定襄陽片區發展規劃、政策措施,指導、協調、督辦各項改革試驗任務的落實。各有關單位根據《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170條》,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時間節點和保障措施。
通過借鑒吸收國內各自貿區改革經驗34條,襄陽市稅務部門、行政審批局等單位的一批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改革成果取得階段性進展,創新試驗效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2017年5月12日,襄陽片區政務服務中心工商登記窗口,工作人員將一張營業執照頒發給湖北帶路商貿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林林,這標志著襄陽在全省率先發放“九證合一”營業執照。“九證合一”,即在“五證合一”登記改革的基礎上,將海關報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對外貿易經營和公章刻制的編號或標識,一同標注在營業執照上。
改革的步伐,堅實并且篤定。按照事項能減盡減、項目能合全合、程序能改都改、告知一次到位、管理全面創新的思路,自貿區開展“區域評估”“拿地即開工”和工業項目“先建后驗”試點,探索工業項目并聯審批機制和“一張表格管開工”集成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多評合一”。工商部門對經清理后保留的涉及企業證照事項中的備案事項,納入“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范圍,將87項涉企準入準營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一網聯辦”,實行“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2018年3月30日,工商登記窗口發出了首張“四十七證合一,八十七證聯辦”營業執照。目前,在自貿片區已經實現“四十七證合一,九十證聯辦”。
“實施‘多證合一’改革后,申請人從過去的跑14個審批部門窗口變為只跑1個綜合受理窗口。實現了‘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口發照(證)、一次辦好’,”襄陽市工商局負責人介紹,改革后申請材料從最多134套表格材料248頁,減少到一套表格材料15頁,減少95%以上,審批時間也從45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以內。
勇擔重任 闖出新天地
打造改革高地和開放高地,核心在于“放權”和放寬準入,以開放倒逼改革創新、倒逼結構調整、倒逼轉型升級,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開放紅利。
對企業而言,時間就是效率、就是財富。企業開辦時間是營商便利度的關鍵性指標。依托網上辦事系統簡化審批流程,襄陽片區降低市場主體“準營”門檻,全力落實“證照分離”改革,規范53項改革許可事項,協助構建審批、監管、執法信息共享體系,片區工商登記窗口80%以上的登記事項,實行“即時辦理,當日清零”,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4月4日,全省首個“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在襄陽自貿片區正式辦結。
“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原來需要20天,現在提交申請材料、簽過承諾書后,20分鐘就能把證拿到手。”5月9日,談到襄陽自貿片區“證照分離”改革給企業帶來的便利時,某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負責人齊星十分興奮。
以往,不少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辦理速度很快,但是在辦證環節卻困難重重。“證照分離”改革有效破解了市場主體“準入不準營”的難題,既“減”環節又“壓”時限、“優”流程,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經營活力。
襄陽自貿片區行政審批局政策法規科科長楊洋介紹,齊星辦理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屬于“證照分離”改革中的告知承諾事項。過去,收件、審核、現場踏勘、審批、發證,需要20天。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后,申請人簽訂一份告知承諾書,即可領取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提交的材料、辦理的環節都大幅精減。“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制度創新在持續深化。”襄陽自貿片區負責人介紹,“我們提供食品藥品‘一站式’網上審批服務,做到‘信息跑網路代替群眾跑馬路’;大力推行‘容缺審批’,涉及13個行業的80項事項,占審批事項總量的42%,片區內企業華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通過走‘容缺審批’流程辦理施工許可,比按正常審批流程節約了10天時間;制定行政許可申報材料精簡辦法,對第一批15個審批事項的申報材料進行了精簡,材料數量從92項精簡至62項,減少了33%。”
2017年11月,襄陽自貿片區稅務部門還啟動“單一窗口”出口退稅平臺,出口企業登錄該平臺即可一站式辦完報關、報檢、外匯核銷和出口退稅等口岸業務,國稅機關可即時審核出口退稅數據,企業當天就可以收到退稅款。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6日,襄陽高新區已有53戶企業享受了“單一窗口”出口退稅平臺帶來的便利與快捷,出口申報退稅業務覆蓋率達到100%。
據介紹,“單一窗口”整合了口岸貨物申報、艙單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許可證辦理、出口退稅、查驗免收費等21項功能,可大幅度提高國際貿易通關和申報出口退稅效率。“單一窗口”出口退稅辦理系統實現了從報關出口到出口退稅的整個國際貿易鏈條所有功能的全覆蓋,并基于整合出口退稅申報系統和遠程傳輸系統,進一步優化退稅審核流程,并實現了數據“零采集”,以往企業申報出口退稅大量需要手工錄入相關數據,現在可直接通過平臺接口獲取,工作效率由此大幅提升。
襄陽恒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是襄陽自貿區內最大的出口企業,其產品汽車鋁制輪轂暢銷海外,2017年全年申報出口銷售額7265萬元,退稅1226.32萬元。由于企業財務制度完善,納稅信用級別高,2018年被評為出口退(免)稅企業分類管理一類企業。企業日常申報出口退稅一般在5個工作日內即可辦結手續。2018年2月6日,企業申報退稅1041716.44元,當天就收到了退稅款。企業財務總監余慶麗對此非常滿意,“企業貸有銀行貸款,資金壓力較大。自貿區成立后,出口退稅的速度明顯加快,由原來的每月1日-15日申報,月底26日左右退稅變為即時申報即時退稅,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占用的壓力,這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動力了。”
揚帆起航 砥礪新征程
3月28日上午,首趟“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滿載著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等貨物,從襄陽自貿片區內金鷹重工物流園駛出,開往德國漢堡。
借力“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襄陽自貿片區優勢企業大步“走出去”,同時將通過“引進來”帶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商貿物流、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日漸成為共識。“高鐵時代的到來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助力襄陽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重振‘七省通衢’‘南船北馬’之雄風,再鑄萬商云集、百業繁盛之輝煌。”在多個場合,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就對接“一帶一路”、擴大襄陽開放度提出了明確要求。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襄陽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謀求在開放格局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加深、拓寬。
從東南亞近鄰到歐洲大陸,再到廣袤的非洲腹地,“襄陽造”正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實施,闊步“走出去”。
2017年9月12日,駱駝集團與克羅地亞Rimac汽車公司簽訂合資協議,投資10億元在襄陽片區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年產3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及BMS項目。
3月6日,在原有出口訂單的基礎上,PSA集團又急增空運訂單,以滿足歐洲市場用戶的需求。截至今年2月底,神龍公司襄陽工廠出口歐洲的1.2THP發動機達到7.5萬臺,發動機質量經受住歐洲市場的嚴格考驗。
無獨有偶。憑借專業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產品,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門把手等汽車零部件成功進入加拿大麥格納和法國PSA公司全球采購體系。
此外,際華三五四二、駱駝集團、隆中藥業、漢丹機電等一批企業走出襄陽,在國內外設立基地、收購品牌、兼并重組、靠大聯強。
2017年,襄陽市機電產品出口額5.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超過500萬美元的機電出口企業有16家。“走出去”讓襄陽對外開放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作為改革創新的主陣地,襄陽自貿片區在全國156個國家級高新區排名連續保持進位態勢,并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初步形成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體制、新模式。”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襄陽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鄧卓海說:“經過一年多的‘大膽試、積極闖、自主改’,自貿區已經建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試、走在前列的創新機制,并納入湖北自貿區改革創新案例,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了新思路,為區域協調發展探索了新模式。”
新模式出現,政策供應不斷創新——
“改革創新是自貿區試驗探索的核心要義,要解放思想、擔當作為,不要讓眾多的陳規舊制束縛了改革創新的手腳”,8月17日,在襄陽自貿片區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上,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強調,要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雷厲風行提升改革創新效能。
自貿區是制度創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是自貿區制度創新的主題,圍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而進行行政審批、商事制度、外商投資、服務模式、事中事后監管等一系列改革,從而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這既是自貿區建設遇到的挑戰,也是重點改革突破的方向。
圍繞過去在服務企業、服務項目中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圍繞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在改革創新中已經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圍繞湖北自貿區總體規劃確定的170項改革任務,襄陽自貿片區從破解融資難題、人才短缺、經濟流量不足、開放平臺建設滯后、科技資源整合不夠等問題出發,不斷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釋放制度紅利。
目前,《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中,涉及襄陽片區的改革試驗任務共160項。今年4月,經第三方畢馬威公司評估片區已完成改革試驗任務100項,完成率為62.5%。下一步,襄陽片區將加大工作落實力度,要在完成《湖北自貿試驗區建設2018年行動方案》111項重點任務的基礎上,力爭2018年完成《總體方案》的80%。
3月底,片區對接并啟用了湖北政務服務“一張網”,并于4月底制定了“三辦服務”實施方案,集體研究制定并公布了第一批“三辦”清單,全面推行“一窗式綜合受理”服務模式。目前,依托新信息化業務系統,整合現有24個行業的35個審批窗口,分成4個綜合受理專區,實行不分行業、事項綜合收件受理,一舉解決了過去“業務系統雜、數據孤島多、信息歸集難”等痛點難點問題。
“以往我們公司為外國專家和職工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居留許可證,要跑公安、外僑、人社等部門,至少得30個工作日。如今在國際人才服務港,新證辦理只需13個工作日,辦理老證延期服務只需要十幾分鐘。”8月14日,湖北日發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外事管理工作人員王小卿,為襄陽自貿片區國際人才服務港的一站式服務點贊。
為吸引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場需求導向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國際企業家、專門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戶,襄陽自貿片區打造國際人才引進“直通車”,整合公安出入境、外僑、人社部門職能,提供“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服務,簡化工作手續辦理流程。截至11月5日,辦理護照692件,港澳通行證578件、臺灣通行證180件、外國人居留許可證116件,外國人簽證7件,外國人來華工作類居留許可121件,赴香港定居1件,赴澳門定居1件。為吸引和集聚海外人才營造了更為優質的環境。
格局重塑,打開發展疆域——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隨著多項制度的創新,襄陽自貿片區企業辦事更方便,流程更明確,效率更高。
利用保稅物流中心的區位、功能和政策優勢,集聚進出口資源,減輕企業進出口環節負擔,是襄陽自貿片區的一大特色。
進出口報關單共294份,168進126出,進出倉毛重2909.81噸:凈重2781.37噸;進出口監管貨值3865.8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5061.11萬元),服務企業57家……正式封關運營一年之際,襄陽保稅物流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優異的成績與服務創新密不可分。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的運營單位襄陽陸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望華強介紹,保稅物流中心創新進口保稅、出口通關一體化、即進即出三大模式。為加快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發展,襄陽陸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努力構筑招商平臺、創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網絡、明確招商重點,積極培植引導一批潛力大、實力強的企業到保稅物流中心經營。目前,該公司已經與某知名棉花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規劃建設進口棉花分撥倉庫;加快搭建退稅資金池,未來產品貨值高、退稅周期慢的產品進入襄陽保稅物流中心后,當日即可退稅。
此外,東風日產、金鷹重工、駱駝電池、正大集團等企業已經在襄陽保稅物流中心內開展保稅倉儲和配送業務,東風康明斯、恒德汽配、湖北化纖等企業已經開展出口通關一體化業務,際華三五四二、中日龍和華磁電子等企業已開展即進即出業務。
望華強介紹,襄陽保稅物流中心持續優化自貿片區入駐企業服務,吸引優質企業入駐,全力打造襄陽對外開放“橋頭堡”。截至目前,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綜合辦公樓已簽約入駐注冊企業400多家,涵蓋金融、商貿物流、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中介咨詢5個行業。襄陽保稅物流中心內還將建設冷鏈物流項目,打造集冷凍冷藏、信息管理、物流配送、展示交易、儲運加工、綜合配套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的冷鏈物流中心。
截至11月5日,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報關單共 577份,386進 191出,進出倉毛重15784.91噸:凈重15469.14噸;進出口監管貨值8212.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54400.34萬元)。現有庫存6157件,價值人民幣3822.68萬元。3月28日“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首發儀式在片區金鷹重工物流園舉行?,F在已經實現常態化運營,截至目前共發運174車,貨值約2682萬美元,貨重約2042.26噸,6月之后發運138車,其中湖北本地貨物44車。由于商貿物流體系的完善,對外出口溢出效應明顯,2018年1月-9月,高新區完成出口額 17.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24%。
結構優化,凸顯充沛后勁——
“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這是國家對襄陽自貿片區的重要定位。
得益于持續深化的創新,襄陽自貿片區厚植出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沃野之地。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云計算、商貿物流、檢驗檢測等產業,是襄陽自貿片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
圍繞上述目標定位,產業發展路徑日益清晰。今年1月-9月,片區實現產值1003億元,同比增長11.49%,其中,園(鎮)板塊實現525.6億元,同比增長13.87% (扣除零申報企業基數同比增長15.39%);東風三大廠完成477.3億元,同比增長8.98%。片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14.6億元,同比增長10.5%。片區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7億元,同比增幅14.09%。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貿區正成為高技術產業的密集區,澎湃出日益強勁的高質量發展動能。對接“中國制造2025”,將襄陽打造成為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基地、航空航天和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中部地區先進軌道交通產業基地、高端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電工裝備基地。
圍繞打造千億級產業規模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襄陽自貿片區將繼續豐富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品種,重點提升系統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積極開發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及配套服務。
以打造中部信息港為重點,加快打造以“云制造、云政務、云物流、云檢測”等為核心的大數據應用中心,著力構建以“云應用、云計算”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格局。
圍繞打造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引進相關機構入駐,建設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測試、檢驗、計量等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
讓“僵尸企業”出局,才能為高質量發展騰挪出足夠空間和資源。上半年,襄陽自貿片區對片區內納入統計的185家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3家,商貿業23家,服務業39家),對瀕臨破產的企業,按照“改造提升一批,盤活一批,退出一批”的思路分類,依法依規穩妥處置,加快實現市場化運作,助推企業騰籠換鳥、提檔升級;對存在的問題項目、閑置土地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查找問題產生的根源,分門別類制定整改措施,盤活存量資產。
此外,襄陽自貿片區還將通過加大金融業開放、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支持跨境投融資業務等措施,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通過支持科技制度創新、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等措施,深入推進創新創業。
今年3月,管委會抽調5名人員組建自貿區招商工作專班,圍繞重大項目和產業提檔升級,圍繞改革方案任務需求,牽頭協調自貿招商。1月—9月落戶自貿區項目36個,總投資191.65億元。其中外資項目7個,總投資6.45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7個,總投資148.5億元。所有落戶的36個項目中,汽車零部件項目17個,總投資26.2億元;電子信息項目3個,總投資10.5億元;新能源汽車項目3個,總投資21億元;新能源新材料項目2個,總投資4.8億元;裝備制造項目4個,總投資6.6億元;其他工業項目2個,總投資25.3億元;商貿及服務業項目5個,總投資97.2億元。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漢江潮與世界潮交融激蕩,集眾智、匯眾力,定能跑出創新發展的“加速度”。
(來源:湖北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