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改革開放崛起的“兩高”之城
2018-10-18 10:30:05
Landbridge平臺
鼓浪嶼街景
從臺灣金門大擔島西望,目光可及的蒼翠之所,即是廈門。
廈門,在中國人心中是一座美麗而著名的旅游城市。
來自臺灣的商人陳理邦,每天在位于廈門自貿片區的佳格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忙碌著。海峽之隔的臺灣與廈門,在陳理邦看來都是熟悉的“家”,并非游客一時的留戀。2015年11月,臺灣佳格食品集團在廈門投資簽約,陳理邦成為廈門項目的負責人。這兩年多里,他在廈門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臺灣。
這正是當前廈門的魅力所在之一。當千萬游客因廈門的美麗而來的時候,投資者也為她完善、高效、便利、透明的投資環境而至。
“兩高”之城的魅力
因白鷺棲居,也因《白鷺傳說》,廈門被稱為“鷺島”。但如今,高素質和高顏值,正成為廈門新的代名詞。
這源于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廈門的評價。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行,期間,習近平主席談到廈門改革開放成就時表示“廈門已經發展成為一座高素質的創業之城和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高素質和高顏值,陳理邦認為習近平主席對廈門的這一評價非常客觀,因為他正是這“兩高”的參與者和感受者,更是受益者。“在這兒投資、工作、生活都很舒心。”陳理邦說。
廈門自貿片區設立于2015年4月。也就是說,廈門自貿片區成立僅半年的時間,臺灣佳格食品集團就來自貿片區投資了,在當時,自貿片區還是一片荒地。在許多人看來,這會是場艱辛的創業,但陳理邦并沒有這樣的感覺。“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給了我們所有的幫助。”陳理邦說。用電、用水、管道鋪設……只要遇到困難,給自貿片區管委會或政府相關部門打個電話,很快就會有專人來解決。
廈門政府部門高素質的服務讓陳理邦很是感慨。2017年5月佳格食品有限公司葵花籽油項目就投產,當年實現產值超5億元。陳理邦說,如果選擇其他地方,可能還處于廠房建設或設備調試期,根本無法做到這樣的成果。
在投資廈門之前,臺灣佳格食品集團在其他一些地方也進行過考察,廈門自貿片區的負面清單制,以及廈門市完善的營商環境和相關部門高效細致的服務,最終吸引了臺灣佳格食品集團的決策者。
廈門云創智谷投資人李強對高素質的創業環境也有著深刻的體會。云創智谷是廈門自貿片區內民營性質的智慧園區,專門為科技類中小企業搭建的創業及孵化平臺。“在這里創業成本低,創業環境好,產業鏈上下游支撐條件好。”李強說。
云創智谷建成只有兩年多,已經有500多家企業入駐,并有20多家眾創空間。智能互聯柔性電子眾創空間就是其中一個,這是一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源頭的智力,吸引社會投資資金,設立的專注于柔性電子產業化的眾創空間。如今這一眾創空間已經研發出了一系列的可以像紙一樣彎曲、折疊或者卷起的柔性電子觸屏、柔性電池、柔性可穿戴元器件等黑科技產品。
用“高素質”定義廈門的創業環境,體現出了廈門在國際化道路上的成就。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投資促進中心主任許建民介紹,為了給投資、創業者提供高效、便利、透明的營商環境,廈門自貿片區主動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對標WTO《貿易便利化協議》、CPTTP協定以及美國、新加坡等高水平的雙邊或多邊投資貿易規則,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模式。此外,廈門自貿片區為提升投資創業服務水平,最近三年來首創了52項創新舉措,其中22項被國務院在全國復制推廣。
相比于高素質,廈門的高顏值更直觀。2017年廈門市吸引了7800多萬人次中外游客的到來。去鼓浪嶼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地回味“國際歷史社區”的和諧,去筼筜湖邊散散步體驗“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感覺,去環島路跑一場“最美馬拉松”,去溪頭下拍幾張靚麗婚紗照......每一個初到廈門的人,甚至是多次來過廈門的人,都有看不夠的美景。藍天、碧海、綠樹、鮮花、白鷺、航船,加上居民的自信、禮貌,善良和微笑,這個城市,讓人流連忘返。
在廈門拍攝婚紗照的情侶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張煦榮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由于廈門以島為主,海水環繞,從事海洋環境保護的他對自己的工作引以為榮,笑稱廈門的美麗有他自己的一份貢獻。“廈門的高顏值,不僅僅因為城市漂亮,景觀美,還因為環境保護到位。”張煦榮說。
筼筜湖是廈門市中心與海相連的湖泊,被廈門人稱作是廈門的心臟。潔凈的湖水其實是海水,湖中有小島,白鷺棲息,湖邊建有步道和涼亭,是廈門人休閑的地方。
“以前的廈門人,以漁業為生。現在的筼筜湖,以前叫筼筜港,停靠漁船。后來建壩攔截變成湖以后,工業生活廢水未經處理就流入湖中,環境污染很嚴重,污水會通過入海口流入海中。”張煦榮說。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廈門市政府開始對筼筜湖進行生態治理,90年代開始對整個廈門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實行嚴格保護和修復。
目前廈門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全部實現了凈化處理,近十年來做到了沒有污水流入湖里和海里。筼筜湖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會有專人開著小船在湖面打撈垃圾,然而這樣的工作簡直就是享受,因為除了游魚以及湖面零星的樹葉,和船邊飛翔的白鷺外,沒有任何的垃圾可以打撈。“廈門的美離不開廈門市民的文明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張煦榮說。
廈門海域的海洋生物也不斷得到增加,目前有近2000多種,其中包括對水質十分敏感的中華白海豚的數量都有很大增加。
從邊防小城到國際化大都市
“四十年前可沒想過廈門會發展成這個樣。”62歲的盧會珠說,“那時的廈門就是個邊防小城。”
四十年前,廈門對臺灣的防務是重點。漁業是當時廈門主要的生產生活需要,城市建筑大多是平房以及三四層的樓房。
改革開放后,廈門被確定為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對臺的優勢在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了出來,由于地域相近,文化相親,臺灣商人多喜歡選擇來廈門投資。后來可口可樂、戴爾等國際大型企業也陸續來廈門投資。據廈門市的統計數據,1978年的時候,廈門市工業企業只有370多家,全部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2017年,廈門市僅規模以上的外資企業就有687家,產值占到了全廈門規模以上總產值的60.6%。
盧會珠家在改革開放后作為廈門首批個體戶做起了小生意,主要還是賣海產品。盧會珠說,一開始在大街上見到外國人還很好奇,后來外國人越來越多,也就習慣了。現在許多外國人都已經在廈門定居了。
盧會珠一家搬過兩次家,房子一次比一次大和漂亮。四十年前她家住的海邊,如今已經是高樓林立的商業區。她家現在住的社區,以前只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我是看著廈門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后,廈門幾乎每年都會有很大變化。”盧會珠說。
廈門市統計局的資料這樣表述廈門市的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廈門從一個落后的小鎮蛻變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城市,從一個封閉的海防前哨蛻變為國際化的沿海開放城市,從一個普通的海邊小島蛻變為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城市,從一個偏居一隅之地蛻變為現代化的重要中心城市,從一個一窮二白之地蛻變為共享發展的安居樂業城市。
在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廈門先后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十大自主創新城市、中國十大低碳城市、最具創新力國際會展城市和國家旅游休閑示范城市等城市榮譽。
廈門經濟社會建設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所走過歷程的一個縮影。
在四十年前談及廈門,城市建成區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而現在的廈門,城市建成區面積有近340多平方公里。廈門和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樣,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里,城市規模、居住人口等與社會財富成正比的增加。
廈門吸引著國際會議和賽事舉辦者的目光。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地點選在廈門,是對廈門發展最好的肯定。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馬拉松賽、世界鐵人三項賽、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這些國際會議和賽事在廈門成功舉辦,已經成為廈門的國際化名片。
發力“一帶一路”
忙碌的廈門港
廈門臨海,海運興城。廈門港在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化進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后,來廈門投資的客商,從以臺港澳和東南亞為主逐步擴展到歐美、日本等近七十個國家和地區,廈門港海運的便利是國際投資者選擇廈門的原因之一,也是廈門經濟繁榮的原因之一。2017年廈門經濟外向度達133.67%,可以說,沒有廈門港,就沒有廈門的騰飛。
2017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比1981年增長了3148.17倍,年平均增長26.7%。而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增長為15.6%。從這兩個數據比較不難看出,廈門港是廈門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之一。
近年來,廈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以廈門港為依托,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并設立了全國首支地方政府主導的“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為廈門的對外開放提供了新機遇。
在佳格食品有限公司儲油罐區,一根一米多粗的管道一直延伸到幾公里外的廈門港,貨輪從烏克蘭運來的葵花籽毛油可以經這條管道直接輸入儲油罐中。陳理邦說,這不僅為佳格食品有限公司免了貨物轉運的麻煩,還節省了很大一筆成本和時間。
廈門國際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輝介紹,廈門港類似的便利舉措還有很多,比如在貨物裝卸、通關提貨等等方面都實現了電子化。客戶不管在哪兒,用身邊的互聯網電腦就可以通過廈門港實現貨物的運轉。廈門港目前擁有美洲、歐洲、非洲、中東、大洋洲、東南亞及東北亞等航線約80條,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經貿往來的重要海上紐帶。
廈門港還開發了“一帶一路”郵輪產品,“通過郵輪+媽祖文化方式,強化廈門與東南亞國家的聯系,搭建廈門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互動的橋梁。” 陳朝輝說。
2015年廈門還開通了中歐(廈門)班列鐵路運輸,與廈門港相連接,通過海鐵聯運,廈門與臺灣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的物流實現對接,形成一條跨越海峽、橫貫亞歐大陸的國家物流新通道。不僅中國,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都可以利用這條物流通道很方便的與世界各地進行集裝箱運輸。目前,中歐(廈門)班列已開通4條國際線路,通達9個國家13個城市。
廈門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廈門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為2083億元人民幣,投資額為22億美元。
廈門身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發揮著支點城市的作用,且在歷史上廈門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通商口岸之一,具備東西交匯、南北貫通的區位優勢。四十年前盧會珠沒想到廈門會發展成現在的規模。再過四十年,廈門會不會因“一帶一路”發展成為國際重點樞紐城市呢?這或許會是許多人的期待!
(來源:北京周報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