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一帶一路”大動脈
2018-07-18 09:11:40
Landbridge平臺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五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步步落到實處,“一帶一路”倡議正轉化成為發展的紅利、人民的福祉。
“五通”中,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打通“一帶一路”大動脈,一批境內外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和跨境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中歐班列、國際道路、國際海運、國際航空、快遞等國際運輸服務網絡逐步完善,促進了沿線國家經貿合作與人員往來,也為中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打開了新窗口。設施聯通,有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更有“一帶一路”沿線大量企業、員工不懈的探索和付出。今天,本版就聚焦打通“一帶一路”大動脈中的那些人和事,講述設施聯通的故事。
——編 者
截至今年六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九千列——
“中歐班列棒棒噠”
中國和歐洲,分列“一帶一路”的兩端。以往,中歐間貿易多依賴海運。如今,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鐵路運輸,拉近了歐亞大陸各國的距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居民從中受益。
運送10萬只小龍蝦到俄羅斯
從波蘭最大鐵路樞紐貨運站羅茲,到德國最大內河港口杜伊斯堡,再到英吉利海峽水下隧道彼岸的倫敦口岸,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歐洲貨運重鎮,如今都可以經中歐班列與中國相連。
中歐班列帶來了哪些改變?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檢車員李超杰談起了自己眼中的變化。“從國外帶到中國市場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法國紅酒、奶酪,德國啤酒、牛肉,白俄羅斯的牛奶,俄羅斯的食用油,這些東西如今在中國的超市可以輕易買得到而且物美價廉。”還有很多地方特色食品借助中歐班列走出國門,宜昌的蜜桔、河南的三全水餃,都是中歐班列的常客。“世界杯舉行期間,湖北還用中歐班列運了10萬只小龍蝦到俄羅斯。”
在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重慶營業部工程師張偉看來,中歐班列打通了創造財富的經貿管道,為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2011年重慶地區開行首列中歐試驗班列到目前覆蓋俄羅斯、波蘭、德國的常態化開行,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重慶地區中歐班列開行和發展全過程,深深感受到中歐班列對我們企業貨主帶來的業務增長。中歐班列真的很棒。”張偉說。
最新發布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于我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東北地區、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增速最快。這其中,中歐班列為代表的鐵路運輸立下汗馬功勞。
“每天彎腰5000多次”
如何確保班列安全、高效、有序運行?鐵路工作者肩上的擔子不輕。
“我們檢車員就是中歐班列的體檢醫生,主要是針對鐵路車輛的技術狀態進行技術檢查。每天,我們幾乎要彎腰5000多次,鉆進鉆出,對這個車輛的各個部件進行仔細的檢查。我上班四年以來,共技檢鐵路貨車2.6萬余輛,發現了80多件車輛較大故障,保證了技檢車輛運行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毛病。”李超杰介紹。
阿拉山口是中歐班列進出中國西北的重要門戶,如何盡快與鄰近的哈薩克斯坦鐵路對接,是中歐班列跨國之旅的關鍵。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郭三介紹,我國使用的是國際標準軌距,兩條軌道距離1435毫米,而哈薩克斯坦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使用的是國際寬軌標準軌距,兩條軌道距離1520毫米。85毫米的差別,進出中哈之間的中歐班列都要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最初,哈方鐵路部門換裝的時候,會把中歐班列由整列打散成兩編組換裝,時間拉長了不少。“這幾年中歐班列越開越多,哈方鐵路部門對中歐班列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且他們能夠通過數量感受到中歐班列給他們帶來的實惠,現在對涉及中歐班列開行的相關工作也非常支持和配合,明確了中歐班列在口岸之間必須要優先組織換裝,開辟了中歐班列綠色通道。”郭三說,目前中歐班列在口岸的通關時間由之前的12小時壓縮到了的6個小時。
貨運成本下降30%
中歐班列的開行,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向西開放提供了歷史性契機,也為沿線國家商品來華打通大動脈。
“鐵路總公司已經形成了從東、中、西三個方向由客戶選擇運輸線路,全路已經形成65條圖定列車運行圖,專門針對中歐班列。東邊從滿洲里到俄羅斯,中部經蒙古到達德國、歐洲,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六個國家,最終到達德國杜伊斯堡。這么多的運輸網形成了強大優勢,也保證了中歐班列運量的快速增長。”張偉說,經過鐵路部門的努力與各方的磨合,中歐班列貨運成本較開行之初下降了30%以上。以重慶為例,目前到德國杜伊斯堡全程僅需要12天,所花時間是海運的1/3,價格是空運的1/5,優勢顯著。
“中歐班列是一個非常好的物流運輸方案,把匈牙利直接與‘一帶一路’連通起來。我對自己能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感到高興。”艾可匈牙利物流公司總裁科瓦奇·阿科什說。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前進商會官員阿爾弗雷德·布拉斯克斯則表示:“我們與中國開展貿易時間不長,但每年增速都很快。我們有6家企業馬上要去義烏展銷洽談,相信中國消費者會喜歡他們帶去的橄欖油、啤酒等。”
車次越來越多、運送的貨物越來越豐富、沿線國家越來越歡迎——保障中歐班列運行的鐵路人深深為之驕傲。
“休息時,在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來自歐亞國家的商品,許多都是通過中歐班列、經過阿拉山口運送的,感到其中也有自己一份功勞,很自豪能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來。”郭三說。
南航承運中國往來“一帶一路”航空貨郵量年均增速百分之二十四——
空中絲路,收獲滿滿
“一帶一路”建設,民航扮演什么角色?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把更多力量投入到航空貨運上,力爭打造一條高品質的空中絲路。
空中絲路順應高品質需求
以往,航空貨運給人以“量少價高、存在感低”的印象。而今,中國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為航空貨運提供了廣闊市場。“通過快速高效的航空運輸網,‘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優質生鮮產品可以快速抵達中國,而中國的產品同樣可以快速運抵世界各地。航空貨運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南航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南航在“一帶一路”國家持續增加運力投放。以航段班次估算,年均增長14%;承運中國往來“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空貨郵量從2013年的2.9萬噸增長至2017年的6.8萬噸,年均增速達24%。今年1-6月,南航承運中國往來“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空貨郵量繼續保持增長,承運3.6萬噸,同比增長18%。
“空中絲路的很多貨品與中國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高品質消費直接相關。”南航貨運部王霞處長說。以南航對歐航線為例,去程,把中國華東、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服裝鞋帽、箱包配件、陶瓷制品等運至意大利首都羅馬,再通過公路網絡聯運至荷蘭、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其他國家;回程,則將意大利的皮革制品、顏料、奶粉、醫療機械配件等運至中國,再通過廣州航空樞紐輻射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東南亞各國。
“機遇要靠開拓者去主動抓”
空中絲路的快速起飛,得益于消費升級需求,也離不開一線職工的探索與突破。
南航羅馬航線開航沒多久就遇到了一波漫長的貨運淡季,一方面是新航線不夠成熟,廣州本地直達羅馬貨源不足以支撐航班運力;另一方面,國內其他區域及東南亞各國客戶對羅馬航線的承運能力不太有信心。
面對市場波動帶來的“開頭難”,南航貨運部廣州營業部國際銷售室航線員黃志文和身邊的同事們一起,深入研究外圍聯程貨源的轉運需求,針對貨源較為豐富的華東、華南地區及越南,實時關注相關航班動態,盡最大努力提高全鏈條貨物運輸時效,增強外圍兄弟單位信心,穩固聯程供貨渠道,最終順利渡過調整期,航線貨運經營加速步入正軌。
“‘一帶一路’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但對于企業來說,能不能抓住,還要看自己開拓市場的本事。”南航新西伯利亞辦事處經理張斌,就是這樣一位開拓者。2015年—2016年,受俄羅斯經濟乏力的影響,烏魯木齊至新西伯利亞的航線出現多次停航。張斌到任新西伯利亞后,在深入分析當地市場的現狀之余,立刻帶領辦事處員工制作戶外廣告、舉辦產品推介會、拜訪當地旅游局、走訪旅行社和代理人,將拓展貨源的一項項細微業務做到實處。最終,不僅南航在當地的業務有了很大起色,“一帶一路”航空貨運的形象也樹了起來。
新需求在哪兒,航空貨運追到哪兒
作為速度最快的運輸方式,航空運輸的發展始終離不開一個“新”字。哪里有新產品、哪里有新需求,航空貨運就要跟到哪里。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越南承接了不少與中國近年來轉移的產業,其產品不僅日益受到歐美市場關注,而且與中國經濟的聯系也日益增多。對此,南航于2015年便開通了“廣州—胡志明—河內—廣州”的貨機航線,為中越經貿交流搭建起空中物流通道。
南航胡志明市辦事處貨運經理李盛德,便是參與搭建空中貨運航線的一員。“在越南貨機開航后,我受公司委派長期駐在越南胡志明市負責貨運銷售保障服務。剛開始,交通、天氣、飲食都需要適應,特別是語言不通,成為我與客戶深入交流的很大障礙。為此,我主動還去越南語學習班進行學習。”李盛德在談及駐外經歷時對記者說,盡管貨機的出發和到達大多在凌晨,但自己和其他同事都認為把中國的手機等優質商品帶給越南消費者,把越南海鮮送上國人餐桌,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創新服務,航空運輸的頂層設計同樣重要。如今,南航已經初步建立起以南航快運、溫控運輸、限時運輸、貴重貨物運輸以及特色整機銷售為主的高端貨運產品體系,打通了海鮮、特色果蔬、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在“一帶一路”范圍內流動的空中物流通道,為商家及消費者更深層次的互惠互利創造條件。
開放不只是“向海而生”(開放談)
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東部沿海地區一直處于經濟發展的領先地位。究其原因,就在于水運具有“運量大、單價低”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區水路交通發達、對外開放便利、港口經濟興盛,能夠率先實現與外界的商品貿易及要素互換,獲得經濟發展的先發優勢。
如果對外開放只能“向海而生”,那么廣大中西部地區似乎看不到什么機會。幸運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在為世界提供經濟合作與互利共贏新方案的同時,也勾畫出包含鐵路、公路、航空等方式在內更加全面立體的物流運輸體系,這就為中國廣大內陸地區實現對外開放提供了全新路徑。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世界的精妙之處在于,形勢變化或視角不同,以往的劣勢可以變為優勢。在對外開放的實踐中,這種轉換尤其明顯。
從地理上看,如果與“一帶一路”地理沿線的中亞國家和歐洲國家進行貿易,走海路需要繞行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而如果走鐵路或航空進行運輸,則路線更趨向于直線,因此重慶、成都、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中西部城市在與“一帶一路”貿易伙伴的距離上反而比上海、天津、廣州等東部城市更加接近。這也表明,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正在讓中國對外開放的手段更加豐富、方式更加立體,讓傳統上不沿海的劣勢變成了沿邊開放的優勢。
乘“一帶一路”東風,已經有一些城市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成功經驗。例如,地處中原內陸的鄭州,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所著《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中找到了靈感,在做強原有鐵路貨運樞紐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航空運輸及空港經濟。最終,全球智能終端制造基地、國際航空物流樞紐中心、高端精密機床制造園區、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園、生物醫藥研發基地等一個個高質量引擎拔地而起,帶動了周邊區域開發開放。
不久前,商務部等部門發布的《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就再次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的作用,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作為重點開拓的進口來源地,加強戰略對接,適度增加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特色優質產品進口,擴大貿易規模。”
這意味著,在未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扮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相應的,除了原有的海運航線之外,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也將在廣袤的歐亞大陸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內陸省份也將會更多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開放不只是“向海而生”,并不是說沿海開放不重要。事實上,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為內陸地區開放帶來新機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才會更加均衡,沿海開放才會有更強勁的腹地經濟支撐。
不難預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相關國家鐵路、公路、航空、河運、海運等物流方式將會進一步全方位對接,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質量也必將更高。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