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主動邀請中資企業買下俄羅斯港口 中糧集團擬斥資26億購得
2018-07-16 10:48:02
Landbridge平臺
為了因應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中國企業決定直接遠赴海外買下當地的港口,做為運輸糧食之用。
中俄資訊網援引媒體報導,中糧集團正計劃斥資26億人民幣,買下俄羅斯南部的三個港口之一,以做為中美貿易戰開展后,大陸替代糧食來源的轉運點。分析指出,陸企直接買下海外港口,意味美國農民離大陸市場越來越遠。
根據了解,美國對大陸50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大陸也以同等力度及規模,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課征25%的關稅,只是如此一來,美國的農產品勢必難以進入大陸市場。據了解,包括巴西、俄羅斯等糧食生產大國,最近與大陸的合作更頻繁,尤其是俄羅斯,隨著兩國往來更加密切,大陸正成為俄羅斯的糧食最大進口國。
根據了解,為了補足糧食缺口,已有中資企業帶著資金赴海外布局港口交易。以中糧集團為例,該公司正計劃在俄羅斯南部購買的港口將主要用于轉運糧油和大豆,轉運能力預估超過每年1000萬噸糧食,交易額將達4億美元,約26億人民幣。
據了解,目前俄羅斯南部的塔曼港碼頭、捷姆留克港碼頭和新羅西斯克港碼頭均在中糧集團的考慮范圍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買下港口只是中糧集團的初步計劃,為了將來自俄羅斯的糧食物流費用降到最低,中糧準備推出一系列策略。包括在俄布局糧食產業鏈,投資當地的物流倉儲,以及建設大豆深加工廠項目等。
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中國累計進口約1億3062萬噸糧食,其中大豆進口量約為9500萬噸,可以看出中國對糧食,特別是大豆的需求量極大,是糧食出口大國競相爭取的市場。于是,當美國大豆的位置空出來,俄羅斯馬上成為“替補”,甚至主動邀請中資企業買下俄羅斯港口,直接用于糧食運輸,節省運輸成本。
分析指出,這對俄羅斯而言十分有利,因為俄羅斯內陸和港口運輸網建設較落后,導致俄羅斯糧食出口效率低落,每年都有大量無法出口的過剩糧食堆積。現在,中國購買俄羅斯港口并對其翻新,俄羅斯自然再愿意不過。
(來源:中俄資訊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