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西南與西北 連接“一帶”與“一路”
2018-07-03 11:26:15
Landbridge平臺
6月下旬,一輛裝載777噸鋁卷等工業品的國際貨運班列從地處大西北的甘肅省蘭州市出發,經過大西南的重慶、貴州等地,從廣西欽州港出海,再由海運抵達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借助這條“南向通道”,身居內陸腹地的甘肅省正在將“一帶”與“一路”連接,逐漸構建起向西、向南多條對外開放通道,形成“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多維度開放格局。
“南向通道”的全稱是中國新加坡互聯互通項目南向國際貿易物流通道。2017年9月底,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后,西北內陸企業向東南亞國家進行貨物出口,不用再輾轉到東部沿海港口,而是彎道取直,一路向南。南向通道成為西北到西南最便捷的貨運路徑。
甘肅張掖發年農產品有限公司就是南向通道運營后的受益者。該企業董事長崔發年介紹,今年初,甘肅省首列原產地農產品國際貨運專列從甘肅省張掖市出發,滿載該公司800多噸洋蔥、馬鈴薯等農產品,在廣西憑祥口岸經過海運,最終順利出口到東南亞市場。崔發年說,通過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相比傳統運輸時間節省10天左右,而且不用擔心天氣惡劣耽誤運輸。
借助南向通道,內陸企業在促進產品“走出去”的同時,也在不斷“引進來”國外特色產品。今年春節前,甘肅省首列南向通道回程班列由廣西欽州港發運,東南亞國家的熱帶水果、冰鮮產品和澳大利亞的氧化鋁等工業材料乘坐班列來到大西北,西北內陸有了從東南亞成規模進口水果、冰鮮的“直通車”。
記者從甘肅蘭州國際陸港了解到,盡管開通運營只有半年多,但中新南向通道國際貨運班列已經發運15列,貨物總重1.2萬噸,貨值達1.4億元。經由這條通道,蘋果、洋蔥等西北特色優勢農產品和鋁卷等部分工業品“下南洋”,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南向通道班列發運頻次已經由此前的每月1列增加到目前的每月2列,實現了常態化運營。”甘肅蘭州國際陸港口岸外經處負責人楊世鵬說。
南向通道貨運班列的成功運行僅僅是甘肅省加快開放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僅如此,甘肅省正在武威、天水、敦煌、嘉峪關等“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立國際陸港、航空口岸,國際班列開行密度不斷加大、通關效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國際班列出口。
如今,從甘肅蘭州出發,向西開通的中亞班列開行到了吉爾吉斯斯坦,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最遠到德國漢堡;而向南,南亞公鐵聯運班列經過日喀則可以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南向通道則能直達東南亞。
蘭州捷時特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亞、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公司。該公司運貿項目經理馬之超告訴記者,2015年剛開通蘭州前往中亞的貨運班列時,只能到處組織貨源。“當時不少企業不熟悉通關手續,一周只能組織一趟班列。”但現在,僅由蘭州發運的中亞班列每周都能開行4列。
除中亞班列外,甘肅還通過國家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南亞國際班列公鐵聯運項目,成功開行南亞班列,打通了全國唯一一條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通往南亞的公鐵聯運國際貨運通道。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管委會副主任羅喆說,包括尼泊爾、印度在內的南亞國家總計15多億人口,貿易需求巨大,且所需基本生活物資與國內盛產的工農業等產品吻合度高,通過公鐵聯運相比傳統海運節省近1個月時間,貨物運輸更為安全、便捷,解決了我國一直以來通往南亞通關和貿易不暢的一大難題。
現在的甘肅,正在告別昔日內陸封閉的發展模式,絲綢之路穿境而過的區位優勢持續得到發揮。西南與西北、中亞與東南亞、“一帶”與“一路”的成功連接,多向通道見證甘肅開放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版)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