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聯運“一單制”探路,解決提單唯一性問題和物權效力
2018-03-26 10:33:08
Landbridge平臺
走進成都國際鐵路港里的四川省首個自貿區平行進口車展示中心,各類品牌名車在此展銷,四川人在這里購車可享受優惠,其價格比市面便宜20%-30%,吸引了不少顧客。據統計,自2016年獲批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以來,已有40余家平行汽車貿易商落地,并選擇通過中歐班列開展業務。
一輛車從歐洲通過海運抵達天津或上海港再到成都,加上運輸環節兩端的中轉、裝卸、通關時間,整個運輸流通環節至少要花兩個半月。而現在,通過中歐班列僅需10多天。物流快了,更重要的是,成都國際鐵路港以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為核心,探索建立基于國際鐵路多式聯運的物流與貿易規則,大大提高了進出口的“錢流”速度。
▼ 從海運到陸運,中歐貨物運輸路徑正被中歐班列改變
歐洲是四川第二大國際貿易合作伙伴,中歐班列是國家西向開放大動脈,對四川意義重大。四川深處內陸,歐洲貨物進出境,過去大多經東部港口實現。中歐班列的開通,正在改變貿易的路徑。
2016年10月,四川獲批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后,成都的一家專做平行進口車一站式服務的公司就從歐洲組織了兩輛英國越野車搭乘“蓉歐快鐵”從波蘭羅茲來到成都,完成了首單測試。
該公司負責人算了一賬,按一個標準集裝箱可裝載兩臺車來算,海運單箱運輸成本約1,700美元,而班列為2,400美元。一輛平行進口車的利潤在1萬元左右,但因匯率波動,有可能讓車商在海運途中蒸發掉利潤。而依托中歐班列,貨物從出廠到抵達口岸,就只要10多天。
綜合看,中歐班列更有優勢。
多式聯運“一單制”探路,解決提單唯一性問題和物權效力
通道暢,貿易興。隨著班列運行進入常態化,2017年全年,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012列,位居全國第一,開行班列和貨運量都實現成倍增長,全成都聚集的平行進口車銷售企業則達到近200家。
貿易量擴大,一個問題隨之浮現:
運行了幾百年的海洋國際貿易,有成熟的海商法、金融體系和標準化流程規則支撐。但陸路國際貿易初出茅廬,參與貨物運輸的市場主體很多,運單標準不統一,往往是按照路程分段開具,運單不作為提貨時的唯一憑證,不能證明企業對貨物的所有權,自然也無法通過質押獲得融資。
汽車貿易商不止一次反映,平行進口車海外貨源稀缺且貨值較高,平行汽車貿易商需全額支付貨款,資金“壓力山大”。
▼ 從路線到規則,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解決提單唯一性問題和物權效力
陸路國際貿易,亟待制定規則。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試點簽發具備物權憑證性質的多式聯運提單,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被寫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某負責人表示,改革首先是制定出統一標準的多式聯運提單,解決提單唯一性問題;核心是要制定陸路貿易規則,讓提單具有物權效力。
為推動改革,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三級層面形成聯合工作組,為改革探索尋找理論支撐和可施行路徑。以市場為導向,成都國際陸港、成都國際鐵路班列、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等企業,成為推動改革的主力軍。
為降低資金風險,成都國際陸港與中行商議決定,從貨值較大且相對容易評估的平行進口汽車入手,“選擇有實力且有合作互信基礎的貿易商,鎖定較受市場歡迎的車型,有條件地試點,先把通路跑通。”參照海運規則體系,由成都陸港牽頭,創新制定了基于中歐班列的多式聯運“一單制”運輸提單。
實際操作流程回顧:
2017年4月6日,兩輛英國越野車被運抵荷蘭蒂爾堡站指定的監管倉后,首張“一單制”提單即由成都國際陸港簽發。這張提單有效鏈接了中歐班列收貨和送達環節,對內整合蓉歐班列等物流資源,使得貨物從蒂爾堡站通過中歐班列運抵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門到門”運輸“一單到底”。
成都國際陸港作為貨物承運人,負責對貨物全程運輸、監控。其間,第三方無法接觸貨物,確保對貨物的控制權,包括遭遇違約風險時對貨物的處置權,從而形成了“交貨-運輸-監管-提貨”全鏈條閉環,解決了中歐班列在實現鐵路運輸單據物權上的關鍵難題。
在此基礎上,多式聯運提單成為企業貿易結算、融資、提貨的唯一憑證。貨物從荷蘭蒂爾堡站離港不久,進口平行車貿易商便收到了國際陸港開出的貨運提單,拿著它向中國銀行錦江支行申請信用證,銀行完成審核后,荷蘭企業就拿著信用證到中國銀行法蘭克福支行申請議付。與傳統模式相比,發貨方的收款周期縮短20天左右,進口商的資金壓力也大大緩解。
截至17年12月中旬,已有30余家國內外貿易商加入試點,成都國際陸港成功簽發貨值約1.1億元的多式聯運提單。據有關進口汽車貿易商預估,如果匯率保持良好,其業務量將增長5-10倍”。
▼ 從個案到共識,先形成商業慣例,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今年春節以來,前來咨詢多式聯運‘一單制’的企業不下20家,但成都國際陸港更愿意沉下心,優化業務流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已邁出國際鐵路運輸創新第一步,但目前的試點是基于市場主體協議互認基礎上形成的個案處理,尚未形成國際通用規則,國際鐵路貨物聯運法律,也還是空白一片。
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的計劃是:
1)試點之后,加快完善以多式聯運提單為牽引的規則規范,逐步形成被市場多方認可的商業慣例。
2)研究推進陸路國際貿易結算規則,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國家層面立法。
3)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認規則,推動中國標準引領國際陸路物流與貿易規則。
在成都之后,其他內陸城市爭先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其發力點,均聚焦于如何實現貿易更高效、成本更低,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
成都國際鐵路港逐漸把眼光放在平行進口汽車之外的產業門類上,希望吸引更多企業參與試點,形成適鐵產業聚集,持續放大中歐班列物流運輸需求。
目前,鐵路港提出的銀保聯合、銀擔聯合等依托提單為質押的多種融資解決方案,已經通過幾家金融機構總部審批,今年3月便可簽署合同。
“本月就要試跑首單。”中華聯合財產保險集團成都中心的信保負責人透露,中華財險與光大銀行依托銀保聯合方式進行合作,中華財險為銀行提供市場評估分析、風險兜底等風控閉環服務,以此獲得信保服務費,進而實現新業務拓展。
他細算了一筆賬:鐵路港有5個平行進口車運營平臺,按每個平臺每年進口500臺、每臺車均價80萬元、保費千分之八算,保險公司一年的保費可達1,600萬元。而光大銀行根據分析報告為可信的企業提供信用證開立和融資服務,可獲取開征費、利息,提高貿易流水。
市場化方式推動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據四川省自貿辦透露,四川將成立多式聯運“一單制”專項改革小組,整合資源,推動改革走向縱深,并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及商務部、交通部等國家部委,正以蓉歐快鐵多式聯運提單試點經驗為藍本,研究完善鐵路國際聯運提單相關作業標準、責任條款和制度辦法等,推動國際貨協、國際貨約兩大組織認定統一提單,將四川的改革智慧,推動形成國際共識。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