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南泉:俄經濟現轉機 復蘇仍脆弱
2018-01-09 10:51:42
Landbridge平臺
本文作者陸南泉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2017年對俄羅斯來說,不論國內還是對外關系都沒有發生特別重大的歷史轉折性事件,基本上是延續了2016年的國內外政策思路。在關注解決國內問題特別是經濟問題的同時,采取積極措施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以維護國家安全、擴大國際影響并確保其大國地位。
俄羅斯是大國,又是中國最大的鄰國與主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其2017年經濟出現的新情況與發展前景等問題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經濟出現轉機走向復蘇】
俄羅斯獨立執政已有26年。26年來,俄羅斯經濟發展經歷了十分艱難復雜的歷程。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俄GDP下降7.8%,但2010年開始回升,2010年與2011年俄經濟增長率均為4.3%,2012年增長率降為3.4%,2013年又降為1.3%,2014年僅為0.6%。經濟衰退始于2015年一季度,之后俄羅斯經濟出現了更為復雜的局面,該年GDP下降2.8%,2016年下降0.2%。
而2017年俄羅斯經濟走出經濟危機呈現復蘇,根據俄公布的統計資料,1~9月GDP增長1.8%。2017年12月14日,普京在第13次年度記者會上說,2017年俄羅斯GDP預計增長1.6%。聯合國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則預測,俄2017年GDP增速為1.8%。這一年,俄羅斯經濟的一些其他指標也呈現增長態勢,1~10月工業增長1.6%,農業增長2.9%,農業大豐收,糧食產量是俄獨立執政26年來的最高產量,達到1.353億噸,2016年為1.207億噸;對俄經濟有重要影響的對外貿易額增長25.3%,運輸業增長6.7%;失業率由2016年的5.5%降至2017年的5.2%。
經濟出現好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2017年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上漲。2016年1~10月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均價為44美元/桶,2017年1~9月為54.24美元/桶,截止到12月16日的一周均價已上漲到65美元/桶。2017年上半年,俄原油產量2.7億噸,同比增長0.9%,出口1.3億噸,同比增長1.6%,1~9月俄出口石油同比增長0.6%,出口石油收入為1307億美元。對按40美元/桶為標準編制為期3年預算的俄羅斯經濟來說,這些因素是十分有益的。據俄有關學者測算,每桶石油價格變動1美元,對俄GDP的影響為0.04%。
二是實行經濟調整與改革政策。
從俄政府與央行的主導思想來看,發展經濟的政策首先旨在維持穩定,而不是增長。圍繞這一基本政策,俄實施了不少調整與改革措施。首先是實行低通脹率,俄長期受高通脹率的困擾,而2017年1~10月通脹率降至3.9%,普京在記者會上說,這是降至新歷史上最低水平。其次是實行預算平衡政策,即實行適度的緊縮政策,主要措施是減少支出。另外,俄羅斯還采取了重組銀行資本、有效利用儲備基金與改善投資環境等措施,對遏制資金外流吸引外資有積極影響。普京在記者會上指出,到他開記者會為止,2017年外國對俄直接投資達23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是過去4年最好的指標。
三是繼續采取了一些反危機政策措施。一方面,俄羅斯政府在繼續進行對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干預,改善金融領域情況。自出現經濟危機后,俄羅斯一直在整頓信貸機構,2016年就停止了68家信貸機構的活動,最近3年期間吊銷了279份信貸機構的許可證。另一方面,繼續加大對農業與農產品加工、基礎設施、機械制造、創新工業園區、高技術產品出口等項目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另外,繼續全面實施進口替代政策,西方制裁后,積極發展本國制造業與加工工業,以此來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改變主要工業產品過度依賴進口的局面。
四是國內政局基本穩定。2017年是普京這一屆總統任期的最后一年,他面臨2018年總統大選,因此國內政局對他十分重要。總的來說,盡管這一年出現過反普京的群眾示威,國內精英政見也不相同,但俄羅斯的政治基本穩定。首先是因為經濟狀況出現好轉,其次是普京通過國內各種種政治制度的建設對反對派的活動起到了遏制作用,如普京所言,十幾年來,俄羅斯都沒有出現過有施政能力的成熟反對派。另外,還應看到,普京在中東等地區的外交、軍事活動得到俄國內大多數民眾的認可與支持,他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
【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俄經濟出現衰退與危機,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就是說,自1991年底蘇聯解體以來,俄對蘇聯時期留下的嚴重畸形的經結構沒有進行實質性調整,其存在的深層次弊端并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蘇聯時期,經濟結構的突出問題體現在農輕重三者關系方面: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農業長期落后。
斯大林時期形成成了嚴重的畸形經濟結構。赫魯曉夫上臺后,盡管在執政初期出于政治需要,曾一度反對馬林科夫提出的以加強消費資料生產為中心的廣泛的國民經濟調整計劃,但執政不久,不得不實行以全力以赴地加強農業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因為當時蘇聯不少人認識到,如不再不抓農業,再有二三年,就可能發生災難性的糧食生產危機與全國性的饑荒。
勃列日涅夫上臺后,首先也是抓農業,力圖推行以加強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經構調整政策,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與此同時,調整工業內部結構,但并沒有取得明顯進展。一個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長期堅持擴充爭霸實力,爭奪軍事優勢的戰略方針。當時蘇聯一再強調:“國防問題處于一切工作的首位”。蘇聯不惜花費巨額資金,把最好的原料、設備,最優秀的科技人員和熟練勞動力用于發展軍事科研和軍工生產,來建立龐大的戰爭機器。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在實行打破美國軍事優勢并奪取全面軍事優勢的方針條件下,要調整經濟結構是不可能的。他執政18年,農業雖有進展,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問題。投資大、效益低,生產穩定性差、波動幅度大,仍是蘇聯農業的基本特點。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結構不僅表現在農輕重關系問題上,過多地依賴能源問題也已經很明顯了。
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中央二月全會(1988年)上的報告指出:80年代初蘇聯經濟緩慢的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正常的基礎上,靠一些臨時性的因素達到的。這指的是靠當時在國際市場上高價出售石油,大量生產和出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酒精飲料達到的,如排除這些因素,差不多有4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國民收入的絕對額沒有增加。
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獨立執政以來,之所以經濟發展如此起起落落,經濟結構問題是重要因素。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回答這個問題時寫道:“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所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繼承了蘇聯式的經濟所付出的代價。要知道,在改革開始之前,我們沒有其他經濟。我們不得不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上,而且有著笨重和畸形結構的體制中,實施市場機制。這不能不對改革進程產生影響。”
【復蘇還很脆弱】
2017年,俄羅斯經濟雖出現復蘇性增長,但仍很脆弱。在中短期內,俄經濟難以有較大增長,經濟形勢仍是復雜與嚴峻的。
俄學者在分析2017年5月普京批準的《2030年前俄聯邦經濟安全戰略》時指出,對俄經濟的主要威脅是:投資不足、原料依賴、中小企業GDP占比不高、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腐敗和貧困。俄政府力圖在2017年經濟走出危機后,經濟增速要接近甚至超過世界經濟的平均速度。俄能否達到這個目標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取決于經濟結構的調整。俄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曾在國家杜馬面前坦言:“如果經濟結構不發生改變,我們預測GDP潛在的增長速度將低于1.5%~2.0%。”
應該說,普京也十分關注經濟結構改革,要求俄羅斯經濟的發展從資源型向發展型轉變,而實現這一轉變,重要的一條是調整與優化經濟結構。但從經濟轉軌二十多年的情況看,未能發生實質性改變。1999年俄原油、石油產品與天然氣出口所占比例為 39.7%,而 2014年上升到69.5%。只是在近幾年才有所改善,如目前俄財政入來自油氣出口的比重約占40%,來自非能源領域的收入約占60%。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對俄羅斯來講,調整經濟結構不只限于改變依賴能源的問題,還必須加快發展制造業與加工工業的實體經濟與中小企業。在今后一個時期影響俄經濟發展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
一是俄資金短缺,投資乏力。俄經濟發展部部長奧利什金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俄每年還需要吸納5萬億盧布(約合868億美元)的額外投資才能使經濟增長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俄很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受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企業利潤大大下降,而俄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主要來自企業。俄國內企業在西方制裁與競爭加劇的條件下也難以提高盈利水平,不能指望企業大幅增加投資。其次,西方制裁掐斷了融資的資金鏈,增加了引進外資的難度。再次,短期內國際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不會改變,不能指望石油價格大幅度上升。另外,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回升乏力,都會對俄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產生不利影響。
二是俄在能源領域的處境日趨嚴峻。從國際市場油價情況看,今后一個時期,很難再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雖然,一些機構將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上調至62美元/桶,但油價是很難準確預測的,是個不確定因素。而且,俄石油開采條件日益困難,維持與增產主要依靠新的接替資源,但新資源都位于較為惡劣的地區,俄又缺乏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再次,自美國解除了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后,隨著在頁巖氣革命的推動下,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2017年美出口的天然氣可能超過其進口量。另外,前不久美國對俄采取的新一輪制裁重點針對俄能源部門。綜合這些因素,不僅會對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還將弱化俄能源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三是不利的國際環境。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國際環境,對俄仍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俄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短期內難以改善。2017年7月27日,美國參眾兩院以壓倒性優勢先后通過了對俄羅斯、伊朗與朝鮮的制裁法案,值得注意的是,該議案限制了美國總統解除對俄制裁的權力。8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這項制裁法案。這成為2014年以來對俄規模最大和最全面的制裁,從而使美俄矛盾全面激化,進一步惡化了俄美關系。雖然最近美俄在反恐情報方面進行了合作,普京與特朗普兩次通話,似乎給嚴冬送來一絲暖意,但美國內的“反俄、抑俄、弱俄”的力量一直高于對俄友好的力量。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美關系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俄外交部表示,無論美國怎樣威脅或施壓,都不能迫使俄羅斯改變自己的路線或者不按國家利益行事。還應指出,俄在中東地區影響不斷擴大,必然導致俄美在中東地區合作空間收窄,相互博弈強化。與此同時,歐盟于2017年12月14日宣布,由于烏克蘭東部和平進程毫無進展,歐盟決定延長對俄經濟制裁。據有關官員透露,歐盟制裁已給俄造成上千億歐元的損失,歐洲經濟也受到連帶的損失。
四是普京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宣布將參加2018年3月總統選舉。普京勝選幾無懸念,問題是如何解決國內民生問題的同時又要為應對西方挑戰與保證國家安全而不斷加強軍事力量。2017年底,群眾抗議活動比年初增加,多數示威游行與社會經濟狀況惡化有關,如拖欠工資、降薪裁員引起的矛盾。2017年經濟雖有增長,但1~10月居民實際可支配的收入卻下降了1.3%。普京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時說,今后應集中注意的問題是:基礎設施的發展、衛生醫療和教育問題、還有高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應以提高俄羅斯公民收入為目標。同時普京表示,目前俄國防支出為460億美元,俄將確保本國安全,但不卷入軍備競賽。問題是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俄軍費支出很難控制。據《莫斯科時報》報道,俄從2015年9月底開始去敘利亞反恐到2017年底,按800天計算,每天花費400萬美元,共花費32億美元,再加上其他費用,估計總共耗費50億美元左右。民生與強軍兩者關系很難協調,普京調整政策的空間很窄。
根據以上各種因素分析,筆者認為,俄羅斯經濟雖已走出危機,但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還將處于結構性停滯期,這期間經濟會處于低速增長,2018—2019年GDP的增長率預計為2.0%左右。聯合國2017年12月13日公布的報告《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2018年和2019年俄經濟增長率為1.9%。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