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聯運中的“大數據”
2017-12-14 10:10:22
Landbridge平臺
近日,2017中國國際物流科技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大會以“物流連通世界,智慧創新未來”為主題,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家知名物流企業、機構參展參會,集中展示境內外最前沿、最頂尖、最高端的物流裝備、技術及物流供應鏈管理經驗。受邀嘉賓主要來自國際知名研究機構、行業領軍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交通與物流相關的政府部門、協會和企業,他們將共同聚焦智慧物流發展新趨勢,探討如何打造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構建綠色生態圈,推動新時代條件下的新發展。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工作,是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徑。
為加快推進我國多式聯運發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國內各地紛紛“革新”多式聯運發展戰略,呈現出邁向“大數據+”的跨越。
A
“現代物流+金融、互聯網、國際化”
青島港正在“彎道超車”
“青島港混礦項目是全海區標準最高、質量最優、最暢銷的品牌,已經成為業界的標桿。”來港采購標準礦的世紀瑞豐銷售部部長王軍說。
“上半年,整個青島港混礦800萬噸,全國是2000萬噸,我們占將近40%。”青島港集團前港公司經理楊風廣介紹。所謂混礦,就是將不同品位的礦石按照鋼廠的標準混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符合鋼鐵廠的要求,是青島港干散貨發展的新業務,在幫助下游鋼廠節省環保、設備投入成本的同時延伸了港口服務鏈。
青島港的混礦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稱為“董家口標準礦”。
目前,發達國家的集裝箱運輸鏈已貫穿海陸空,并催生出結合鐵路、公路和水路的多式聯運模式,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然而,中國貨物運輸仍以散貨卡車和箱式貨車運輸為主,集裝箱的內陸運輸仍處于分段運輸階段,多式聯運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綜合物流運輸體系構建中,作為至關重要的一個基礎性環節和領域,青島港也正致力于發展多式聯運,以求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
近年來,青島港大力實施“現代物流+金融、互聯網、國際化”戰略,通過加快布局運營內陸港區,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將優勢港航資源要素全方位注入當地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體系中,為內陸腹地廣大進出口客戶構筑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通道。
截至目前,青島港共開通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線32條,其中省內班列21條、省外班列7條、過境班列4條,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基本形成了“橫貫東西”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青島港海鐵聯運箱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港口首位,2017年有望突破60萬標箱、同比勁增50%以上。
在青島港新舊動能轉換的“施工圖”上,既有顛覆傳統的全自動化碼頭新軍崛起,也有著“互聯網戰略”植入傳統港口業務帶來的系列轉型與變革,智慧港口形成“雁陣”格局。
自5月11日青島港前灣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產運營以來,這座自動化碼頭9個遠程操控員承擔了傳統碼頭60多人的工作,減少操作人員85%,提升作業效率30%。
如今,在青島港前港公司,通過智能化將生產指揮中心打造為“最強大腦”。1名安全主管、4名理貨主管和1名調度主管,每人一臺電腦,便可掌控124萬平方米作業區域的安全與生產。而在這座碼頭誕生之前,全世界前10名的集裝箱大港,中國占了7個,卻沒有全自動化碼頭。
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度植入港口傳統產業,帶來的是管理的轉型與效率的提升。生產指揮是裝卸公司的核心要素,青島港理貨主管苗鈺杰說:“以前市提裝車現場指垛至少需要15分鐘,現在系統向裝載機發送指令僅需2秒鐘,市提車通過導航系統也很快到達準確貨位。”
全物流環節也通過新興技術實現了“融通”,集疏運智能運營平臺讓青島港青港貨運獲益匪淺:26家場站進駐、2000多部車輛登陸,平臺的集疏港作業量每月達到了50萬標箱以上,進口空箱直取率提升到40%以上,車輛重載率提升到50%以上。通過手機APP智能派送作業指令,車輛周轉率提高20%以上。
B
加快信息平臺數據共享
鄭州“聯出”物流新速度
今年5月19日,鄭州機場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上線,實現境內公路、鐵路、海港等運輸方式與國際航空、境外陸運整個運輸鏈的信息共享,并在鄭州機場、自貿試驗區、保稅園區等區域形成信息聯動。
“發展多式聯運,各方都意識到了發展信息平臺的重要性,都在積極建信息平臺,但信息不共享的弊端現在已經非常明顯,需要盡快破除。”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說。 這一問題在該省的多式聯運頂層設計中得到重要體現。
在政府管理方面,鄭州省有關部門表示,將盡快研究制定涉及交通、鐵路、航空、公安、海關、工商、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的基礎公共信息開放清單,有序向企業提供資質資格、認證認可、通關查驗、信用評價等綜合性、一站式信息服務,實現物流企業信息服務“一網打盡”;在企業發展方面,依托龍頭骨干企業,建設涉及多式聯運企業互聯互通數據交互平臺,不斷釋放數據資源紅利。
“可以說,在發展多式聯運過程中,信息平臺的打造相當于植入‘中樞神經’。”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由他們自主開發的多式聯運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包括訂艙信息平臺、箱管信息系統、公路物流系統等20多個配套信息系統,目前已實現車、箱、貨的全程信息監控。
對貨物信息強大的掌控能力,使得中歐班列(鄭州))越開越密、越跑越快,同時具備優質服務功能。
除此之外,鄭州還表示支持國際陸港把這一功能擴展到中歐班列全程,提出通過“建設中歐國際多式聯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促進中歐班列全程物流信息交換共享”。
C
多方數據與同平臺互聯互通
連云港“跑出”高效率
11月29日,一列裝載有540噸貨物的哈薩克斯坦過境鉻鐵合金列車停靠在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合作基地,南京海關隸屬連云港海關現場工作人員隨即開展驗封、分流作業,不久后,這批貨物換裝輪船發往最終目的地日本。
橫貫亞歐兩大洲的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連云港,西到荷蘭鹿特丹港,全長10900多公里,途經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荷蘭7個國家。
1992年12月1日,“東方1808”號列車汽笛長鳴,開啟了新亞歐大陸橋25年輝煌的運輸史,也拉開了連云港海關保障陸橋運輸、服務區域發展的序幕。
依托隴海鐵路及便捷發達的航線、公路網,連云港口岸多式聯運有著悠久的歷史,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運貨物在這里下船裝車,通過新亞歐大陸橋運往中亞和歐洲,中亞的糧食、鐵合金等礦產資源在這里下橋上船,運往歐美、日韓。
隨著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建成和中歐班列的開通,連云港海關為多式聯運貨物開辟快速通道,實現海運與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的無縫對接,助力中哈基地形成了“前港后站,海路一體”模式。
今年4月28日,江蘇首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正式運營,連云港海關為了適應多式聯運監管量身定制了多式聯運輔助管理系統,實現了數據抓取、自動放行等功能,實現了監管的無紙化、智能化。
連云港海關一直致力于創新優化多式聯運監管流程,壓縮鐵路出口多式聯運貨物口岸處理時間。自多式聯運輔助管理系統以來,經過近半年的不斷優化,已實現了與貨物代理人、報關企業、鐵路、港口、監管場所等多式聯運相關參與方關鍵數據信息的同平臺互聯互通,基本實現了全流程電子化作業、各環節實時追蹤,便利了企業申報與裝車作業,極大地提高了整體作業效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