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共贏才能做大經濟發展“同心圓”
2017-09-14 15:48:37
Landbridge平臺
站在中老鐵路國內段玉(溪)磨(憨)鐵路最大的車站——磨憨車站施工現場遠眺,只見整個站場上施工人員和車輛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人民日報 )
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是全社會對運輸業的普遍期待。作為陸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在年發運量、既有線運力、運輸效率等方面一直是衡量地區經濟是否活躍的關鍵指標。近年來,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中國正憑借著越來越密集的鐵路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熱點,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眾所周知,南亞、東南亞各國擁有豐富鐵、鋅、鋁、油氣等自然資源優勢,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南半島各國鐵路均以1000毫米軌距作為標準,與標準軌鐵路相比,60%的建設成本卻只能達到30%的運力,這無疑對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國通過密織鐵路網形成跨區域經濟走廊,助推內需增長的成功案例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認可和贊譽。要發展本國經濟,必須修建現代化交通路網、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高效穩定的運輸通路,進而形成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成為了東南亞各國的共識。
云南位于中國陸路版圖的最西南端,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國家接壤,在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實現沿邊經濟帶相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互融互通方面,區位優勢明顯。從人文交流上看,云南與周邊國家山水相依、人文相親。“古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造就了湄公河地區各民族相互包容、同呼吸共命運親鄰關系,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云南與周邊國家民相通、習相近是不爭的事實。中老鐵路的建設,無疑架起了一道溝通交流的橋梁,為中國和東南亞按下發展共贏的“快捷鍵”。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運營3年多的中越鐵路,在客、貨運量方面以年均22.3%和19.7%的高速增長,已成為云南跨境貿易的標志性工程,但在多種原因制衡下,這條鐵路未能跨出國門,實為遺憾。因此中老鐵路的建設及未來線路規劃,必須走出適合自己的新路,從技術提升、經驗分享、人才培養三方面發揮整體輸出優勢,讓為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實現互聯互通的同時,分享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筆者認為,在建的中老鐵路,既可參照業已通車運營的中越鐵路,更需要沿線各國在理念上和實踐上“共結連理”,通過便利的交通參與到與中國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之中,共同享受發展機遇。以共贏的心態來統籌全局,才能共同做大經濟發展的“同心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