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之城駛出國際班列 再看義烏"無中生有"
2017-07-18 10:34:49
Landbridge平臺
義烏是個傳奇。
手搖撥浪鼓叩開致富路,“雞毛換糖”換出大市場。30多年前破冰市場經濟,這個曾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窮鄉僻壤,一路領風氣之先、立改革潮頭,以滄海桑田的巨變吸引全國目光、站上世界舞臺。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指出,義烏的發展是“莫名其妙”的發展、是“無中生有”的發展、是“點石成金”的發展。這是對義烏發展經驗最形象的概括、最深刻的總結。
2011年,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花落義烏,義烏又一次扛起改革大旗。隨后,多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在義烏這個試驗田里醞釀、發酵,產生各種化學反應,結出各種新果實。
2016年,義烏外貿出口占全省八分之一。
如今,義烏的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啟動第三個實施計劃,新一輪改革目標直指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義烏怎么做?如何變?將往何處去?
記者日前在義烏蹲點采訪,看到的是一部“無中生有”的新傳奇。
陸港之變 內陸之城駛出國際班列,成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上午9時,一輛標著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列車徐徐駛出義烏鐵路西站,目的地是馬德里。
義烏鐵路西站,曾經的貨運小站如今脫胎換骨,成為浙江唯一的鐵路對外開放口岸。
義烏-馬德里班列的運營方,是一家叫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義烏民營企業。
說起“鋼鐵駝隊”首次出行,“天盟”總經理馮旭斌至今刻骨銘心。
在義烏和馬德里之間架起國際鐵路貨運橋梁,是從事物流業多年的馮旭斌孜孜以求的夢想。2014年9月底,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通義烏和馬德里之間的貨運班列時,馮旭斌感覺到,歷史性的機遇來了。他又一次趕到馬德里,走訪商戶,組織貨柜,并且承諾:如果貨物損壞、時間延誤,一律按兩倍賠償。經過50天緊張籌備,首趟義烏—馬德里貨運班列順利西行。
從無到有,加密、增點、拓線、提效,如今,中歐班列(義烏)已實現每周雙向對開,共開行至德黑蘭、倫敦等8條線路,沿線建立5個物流分撥點、8個海外倉,輻射34個國家,成為全國運行線路最長、途經國家最多、滿載率最高的班列。其中義烏至馬德里中歐班列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
鐵路西站的變化,是義烏新傳奇的一個縮影。人們赫然發現,一個既不沿海也不靠江的內陸之城,已經成為一個集海、陸、空、鐵、郵、保稅為一體的“義烏大碼頭”——
向西,中歐班列開辟了一條新的貿易黃金通道。
向東,依托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單日最高車流達兩萬車次的義烏港整體并入省海港集團,加速和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同時伴隨金甬鐵路開工建設,義烏正成為一個陸上和海上的交匯點。
向空,義烏航空口岸獲批開放,已開通至曼谷、首爾等地的航班,對俄貨運包機即將首飛。今年1月至5月,義烏航空貨郵吞吐量6164.5噸,同比增長17.6%。
一個立體物流網絡、多式聯運體系,正撐起一個沒有圍墻的全球貿易大平臺。今年上半年,義烏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發運標箱同比增長181.3%;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一年多來通關總量已達6700萬件,居全國第四。
貿易之變 做了多年外貿出口的商人,紛紛做起進口生意——
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進口商品館面積達10萬平方米,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萬種特色產品琳瑯滿目。
位于進口商品館101號門的開拓五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獻法長期從事小五金出口,如今,他把精力全放在進口貿易,近幾年進口額年均增長30%。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去年,義烏的出口總額超過2200億元,進口總額卻不到30億元。
面對巨大的反差,義烏人千方百計補短板。“我們要從出口一條腿走變成出口、進口兩條腿走。”義烏市委負責人告訴記者。
如今,越來越多出口貿易干得風生水起的義烏商人,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進軍進口市場。馮旭斌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指出,未來五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你說這是多大的蛋糕,我們義烏人能不去分一塊嗎?”
今年以來,圍繞如何讓進口更便利,義烏人下足了功夫。今年1月至5月,義烏進口總額同比增長51%。
“能不能采用市場采購貿易反向操作模式,推動進口貿易機制創新?能不能建一個集免稅、保稅、完稅功能于一體的進口商品市場?”日前,義烏市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員帶著新思路又一次赴京匯報。
義烏人推動進口貿易改革的靈感,就來自于之前在出口貿易上大獲成功的改革經驗:市場采購貿易方式。
2011年,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呱呱落地,但適合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義烏小商品出口的“衣服”卻沒有。義烏提出全新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在義烏國際小商品城、義烏市區各專業市場和專業街采購出口商品,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采購地辦理出口通關手續。
“一個集裝箱就是一個小超市”,這一破天荒的貿易方式試行一年多后,得到了商務部等八部委的正式發函同意。改革的紅利集中顯現:2016年,義烏出口額是2011年的8倍多,其中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額占84%。今年1月至5月,義烏出口額同比增長11.3%。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已經在全國7個城市復制推廣。
2017年4月29日上午,首趟由英國駛往中國的中歐班列(倫敦-義烏),順利抵達目的地義烏。
市場之變 “舊瓶”源源不斷地裝進“新酒”——
今年4月,“創二代”沈鴻翔在新開業的賓王158文創園一區擁有了第一家店,主打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158文創園的所在地,就是中國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場賓王市場。按照規劃,這個占地193畝的老市場將被打造成集創客空間、時尚體驗、城市文旅休閑為一體的國際化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一區已有102家文創企業入駐。
更多的創意設計和時尚元素折射義烏市場的轉型,提升市場的品牌。
“互聯網+”推動義烏市場革命性的變化。在義烏,實體市場和線上市場,已然經歷了“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階段,正進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新常態。
這番變化,義烏市電商辦副主任李虹看得真切。她介紹,義烏市場主體中,三分之二以上加入了電商大軍,義烏批發網商80%以上商品來自專業市場,義烏的“電商指數”超過全省平均水平4倍。
而以市場帶實體,更緊密的貿工聯動,則催動義烏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未來五年,時尚、信息、裝備和健康四大千億戰略產業將成為義烏新的增長點。如今,依托市場的文創業、會展業、全域旅游方興未艾,中歐義烏智造園、綠色動力小鎮、光源科技小鎮、云驛小鎮等產業園區綻放活力,投資70億元的吉利義利動力總成項目、投資72億元的英倫新能源商務車項目等“大好高”項目相繼落戶。今年上半年,義烏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1%。
各路創業者正聞風而來。義烏對入選“義烏英才”計劃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社會事業發展緊缺人才,五年內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2000萬元、400萬元獎勵。
變化,是義烏最大的不變。“吃改革飯長大”的義烏人,勇于適應市場主動變化,敏于對接政策積極變化,更善于“無中生有”推動變化。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盤活了存量土地,“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優服務,金融改革降低了商戶交易成本……持續釋放的改革紅利,正源源不斷匯聚“無中生有”的內生動力。
這就是義烏。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