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正面臨一道坎
2016-12-07 14:24:54
Landbridge平臺
當下的中歐經貿正面臨一道坎,準確地說,12月11日就是一道“分水嶺”。這一天,如果歐盟如期、全面、徹底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終止“替代國”做法,則不僅對中歐經貿釋放重大信號,也將對全球貿易和投資釋放積極信號。
過去幾十年,中國和歐盟的經貿合作一步一個腳印,至今已互相成為重要經貿合作伙伴,甚至中歐經貿關系也是影響全球經貿走向的重要力量。
這些成績的取得,恰恰在于中國和歐盟過去多年來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緊密合作。事實上,中歐經貿合作并不是一帆風順的,2012年9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引發全球輿論一片嘩然。最終,中歐采用和談的辦法,創造性地達成了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避免了中歐貿易戰和兩敗俱傷的結果,也為全球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提供了一個范本。
現在,歐盟以“產能過剩”等作為幌子,甚至制造出“市場扭曲”的概念,意圖不執行第15條中的明文規定,這不僅是不尊重中國關切的體現,也是不尊重規則的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歐經貿又走到了歷史的關口,無論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還是建立中歐自貿區,都需要邁過這個關口才有可能向前推進。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和企業之間做生意一樣,有盈有虧,但不能因為虧了幾次就不做生意了,或者毀約。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轉型升級,龐大的消費市場蒸蒸日上,歐盟則有聞名世界的高新技術和消費品,中歐經貿合作始終是互補性大于競爭性,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近期,同樣甚囂塵上的還有德國某些機構對中國投資環境的爭論,無非是想通過唱衰中國來獲得更大的市場開放和利益。但是,最后照增不誤的德企投資數據說明了一切問題,不少老牌跨國公司不僅沒有退出中國,反而正在增加對華投資。企業最能感受到市場冷暖,也自然能感受到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政府或機構應當做的恰恰是增強互信,順勢推進企業互信合作,這樣才能獲得持久的利益。
合作離不開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談得上合作和共贏。中歐經貿合作亦如此,相信歐盟能看到中歐合作的商機和大勢,不被眼前利益這片浮云蒙蔽雙眼,使中歐經貿的未來保持光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