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上的陜西元素:新疆陜籍商人的中亞生意經
2016-10-21 10:21:07
Landbridge平臺
采訪團向陜西省駐新疆辦事處贈送代表陜西的唐妞。
在陜西省駐新疆辦事處與新疆陜西商會座談時執行會長段江濤介紹走出去經驗。
“在我們這邊已經十分普及的地膜滴灌技術,在那邊連總理在地頭都問這是不是以色列技術?我說不,這是中國的技術,我們是中國人。”10月18日,“尋找絲路上的陜西元素”網媒采訪團在陜西省駐新疆辦事處與新疆陜西商會座談,執行會長段江濤介紹走出去經驗時滿是驕傲。
而據陜西駐疆辦事處主任盧紅介紹,做好陜西商會的機構組織,并為新疆陜籍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政策與聯絡保障,也是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以陜西在疆招商引資和經濟聯絡成為工作為例。僅去年,新疆辦共完成招商引資簽約項目20個,簽約資金 66.09億元,到位資金 24.95億元。為陜西企業未來更好進疆發展并走向中亞貢獻力量。
收購前蘇聯中亞最大罐頭廠 帶領農民走出國門種地掙錢
1993年段江濤在新疆注冊了自己的企業,同時也走出了國門。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淘到第一桶金以后,又用一半的資金回到新疆投資,他定義當時的狀態叫小微企業多元化。
“我當時也不懂什么雞蛋放到多個籃子,只是現在看來當時的決策是對的。”據段江濤介紹,他如今有8個企業涉及工業、外貿、礦業和農業等5個行業,其中在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番茄醬廠最令他驕傲。
據了解,這個番茄醬廠在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前身是托克馬克罐頭廠,曾是前蘇聯在中亞地區地區最大的蔬菜罐頭廠,種種原因后蘇聯時期罐頭廠停業。吉國在1997年私有制改革時,段江濤與人合伙買下了罐頭廠,后來改名叫托克馬克番茄醬廠。
之后段江濤與新疆昌吉州合作,將一百多名農民帶出了國門種植番茄,解決了原料短缺的問題。每年解決了當地大批量勞動力,在種植育苗期,所用勞動力達到萬余人次,生產期間長期在工廠的工人達到400人左右。
中亞市場優劣了如指掌 積攢幾點經驗分享給鄉黨
開辟中亞市場20多年,段江濤積攢了一套經驗,面對陜西記者,他十分想與老鄉們分享,給中國企業幾點建議。
段江濤說,中亞幾個國家資源豐富但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這就特別適合小微企業立足,利用工業帶動商貿。
其次,薄弱的工業和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相比,落后的技術和設備上出現了時間差,我國不少幾近淘汰的技術和產品,那邊才剛剛興起甚至還是空白,這就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出口機會,可以有效提高小微企業的生命周期。
另外,勞動力有效互補也是他成功的經驗之一。他說國內企業,尤其是季節性企業,如建材企業,冬天沒活干,就可以拉過去,活干完了,再拉回來。自己在國內企業,工人都有護照,可以隨時拉出國接活。如此形成的一批跨國新農人都實現了勞動致富。
故土難忘鄉情難疏 成立聯合會更好幫助走出去的中國人
段江濤還告訴記者們,像他這樣扎根中亞的陜西和新疆籍企業還有很多,不少已經在異國拼打超過20年,多年積累的人脈和經驗曾為他們寶貴的財富,他們也很樂意利用這樣的資源服務國人。
“我和幾個企業家代表發起的吉爾吉斯斯坦新疆企業聯合會已經成立,旨在為中國企業到中亞創業發展提供便利和幫助。”段江濤說。
據介紹,今年8月,陜西省雜技團原創雜技劇《絲路彩虹》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首場演出的協調保障工作便是新成立的聯合會承擔的。
“演出全場座無虛席,過道都是人,我們把我們的票都給了吉國‘陜西村’的鄉黨們。”段江濤說當他看到吉爾吉斯斯坦“陜西村”村長帶著自己27個孫子和一百多名村民搬著小馬扎觀看完演出時,那份對故土文化的向往和尋根陜西血脈的熱忱讓他感動流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