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東歐和中亞地區勞動力就業形勢嚴峻
2016-10-14 10:34:24
Landbridge平臺
10月12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一份覆蓋東歐及中亞廣大區域的分析報告稱,當地近三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在從事“朝不保夕”的非正規性脆弱工作,且缺乏社會安全保障,迫切需要區域國家政府采取切實行動,通過增加對職業培訓及社會服務的投入等方式來縮小社會不平等。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2日發布的題為《進步處于風險之中》的報告指出,在東歐和中亞地區的2.3億多人口當中,自2001年以來有近8000萬人加入了“中產階級”的行列。然而,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以及歐盟和俄羅斯增長緩慢等因素影響,當地大批民眾難以找到體面就業或獲得醫療保健和教育等基本服務。超過3700萬人在從事非正規或脆弱的臨時工作,占當地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東歐、土耳其和中亞的社會安全網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
報告稱,女性、移民工、青年和少數民族的處境尤為脆弱。例如,當地婦女的正規就業機會比男性少30%,但其從事的無報酬家庭工作卻多出兩倍半;艾滋病相關死亡病例在過去15年中增加了三倍,部分原因是最邊緣化人口無法獲得至關重要的預防和診療服務。然而,在官方統計中,很多此類反映歧視和排斥的社會問題并未被包括進去。來自世界銀行以及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東歐和中亞地區,很多人相信司法系統存在“雙重標準”,且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曾經為獲得醫療服務而支付賄賂。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由于偽報、虛報外貿交易量等問題,每年有大約650億美元非法資金從東歐和中亞地區外流。如果能收繳這些資金中的一小部分,東歐、土耳其和中亞的政府便可以增加投入,以創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安全網、縮小性別差距,并幫助當地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方案,不落下一個人。
報告就此呼吁東歐和中亞地區國家大幅削減勞動稅,以刺激正規就業,使社會保障以及工人權利得到保護;同時,減輕社會關懷和家庭工作,改善婦女獲得教育、就業和創收的機會,以此加速經濟增長,改善每個人的福祉水平。此外,報告呼吁加強國家稅收票證管理,打擊非法資金流動,并對加重環境負擔的經濟活動征收更高的賦稅,例如開采和加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等,以此增加預算收入,并幫助向更加綠色的經濟和更平等的社會過渡。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