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舞起“一帶一路”上創新的龍頭
2016-08-09 09:50:14
Landbridge平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振海向記者這樣形容網絡基礎安全的重要性。
為了補上我國在網絡基礎安全領域的“短板”,16年來,西電捷通深耕網絡安全基礎技術研究領域,已研發出20余項安全協議技術,涵蓋無線局域網(WLAN)、有線局域網、近場通信(NFC)、射頻識別(RFID)、移動通信等網絡安全領域,目前有8項被立為國際標準。
而采用西電捷通TePA技術架構的無線局域網芯片出貨量累計已超過50億顆,包括筆記本、手機等在內的WAPI產品型號已超過1萬款。
像西電捷通這樣的高科技企業,近年來在西安高新區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2015年西安高新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0家,累計達到1080家,占陜西省的60%;2015年西安高新區實現在冊口徑營業收入12746.52億元,同比增長15.13%,居全國146家國家高新區第3位。
現在的西安高新區正以其強勁的發展動力帶動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陜西省和西安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國家高新區發展的一面旗幟,走出了一條內陸高新區依托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之路。
大眾創新創業的生態區
作為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和前沿陣地,西安高新區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催生出更為繁榮的創新創業局面。在“雙創”時代,西安高新區的表現可圈可點。
早在2014年10月,西安高新區就有了專業服務早期創業項目的“創途在XIAN”眾創空間概念,目前共吸引入駐團隊400余個,其中17個項目獲得天使投資6930萬元。在其帶動下,西安高新區聚集了創業咖啡類、媒體驅動類、創客空間類、投資驅動類等40余家各類眾創空間,入駐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近千家。
同時,西安高新區努力營造多元化的創新生態體系,積極構建“熱帶雨林”式生態園區。目前,西安高新區既注重獨具特色的“1+N”孵化器集群發展,更在意“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全孵化鏈條。去年10月,西安市眾創示范街區正式授牌,以環境成熟、配套完善的區域為核心,西部最大的雙創示范聚集區正在形成。目前在建的瞪羚谷創業社區,以“創業+商業+生活”的復合型功能,持續優化著這里的“雙創”環境。
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斌告訴記者,“雙創”時代,西安高新區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步伐,緊抓建設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推進西安全面改革創新實驗區和陜西省創新型試點省份的建設奇跡,開創新的“西安模式”,打造中國“雙創”新標桿。
軍民融合創新的示范區“過去要頻繁將產品送到遠在廣州的研究機構進行檢測,費時費力。去年,通過西安科技大市場的共享平臺,我們在家門口就找到了檢測設備,每年能為公司節省檢測成本上百萬元。”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總監丁蕊英說。
在位于西安高新區的西安科技大市場里,類似富士達這樣“科技趕集”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成為西安高新區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一個個生動注腳。
據了解,早在2011年,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成立西安科技大市場,通過整合科技要素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完善服務鏈條等手段,構建了以技術轉移服務為核心的市場化平臺服務體系,匯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軍工單位、1.7萬名行業專家、7300多項技術成果、7700多家科技企業的科技資源信息,累計入庫共享設備8233臺套。
西安高新區的天和防務(300397,股吧)是我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軍工企業。在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機場場面監視雷達、飛行器安全起降監視系統、機場場面安全監視系統等多款航管產品。
西安天和防務運營總監劉鍇告訴記者:“像我們做雷達行業的企業,需要的設備都是高精尖設備,價格昂貴,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講難以承受,但通過西安科技大市場的儀器共享平臺,節約了很大開支;通過科西安技大市場的項目推介活動,能夠找到一些不錯的合作項目。”
西安高新區一方面深入發揮西安科技大市場基礎平臺的支撐作用,加大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的建設;另一方面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有針對性地推進區域軍民資源的共享和融合,探索“軍工投資”新模式和“軍轉民”、“民參軍”的新思路,著力探索實現軍民融合的有效途徑。
以天和防務為例,天和所研發的技術都是軍民兩用的技術。 “以軍品的質量品質來帶動民品的發展,民品能夠快速地通過市場的反饋,反過來為軍品的開發提供技術的支持。”天和防務董事長賀增林表示。
在西安高新區,像天和防務這樣的軍民融合企業有356家。作為中國重要的國防科技產業基地,西安軍工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實力雄厚。依托這一優勢,西安高新區構建起了軍民要素資源交匯、軍地技術互動創新、軍民產業融合升級的平臺。
目前,我國11大軍工集團中有8家在西安高新區投資布局,其中總體所3家,涉及軍工電子、船舶、航空、航天、兵器和核工業等領域,是我國軍工資源最為聚集的區域。
依托國防科技資源集群優勢,西安高新區加快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基地,設立50億元軍民融合發展引導基金,啟動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推進軍民資源的共享和融合,把軍工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15年底,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
王斌告訴記者,西安高新區全力打造全國軍民融合政策高地、產業示范基地,為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提供示范樣本,力爭到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軍民融合類上市企業超過20家。
對外開放合作的先行區
西安高新區經過25年的發展,已成為西安最具現代化、國際化特征的科技新城和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其創新能力、發展速度、經濟規模居全國高新區前列,成為引領西部創新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戰略引擎。經濟外向度顯著提升,全球經濟影響力持續增強,“一帶一路”創新之都、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尤其是“十二五”期間,三星、強生、美光等一批世界行業龍頭的引進,對提升西安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和經濟外向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西安高新區已經成為陜西省開放型經濟的主要引擎,201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20億美元,同比增長18.78%。
王斌表示,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繼續以開放發展促創新,深度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新布局,繼續發揮西安高新區的橋頭堡作用,打造融入“一帶一路”開放的重要戰略節點;促進跨國產學研的結合,探索與世界知名科技園建立合作平臺,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大范圍和更大深度,融入市場體系,成為國際協作創新發展的典范;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加強與一帶一路各國的合作,開展國際創新鏈接,吸引人才、技術、資本、研發機構等高端創新資源聚集,提升要素國際化、組織國際化、企業國際化水平,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
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
自主創新是內陸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由之路。正是因為不斷創新,西安高新區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蝶變。
如今的西安高新區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和機器人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高科技創業企業。科技創新讓富士達這家從民房中走出的企業成為擁有6項國際標準、265項專利的行業佼佼者;新通藥物、巨子生物在醫療器械、新藥研制等方面的創新之舉,為企業贏得了市場機遇;點云科技的可降解仿生骨3D打印將為骨質損傷者帶來徹底治愈的希望。
據了解,2015年西安高新區全年新注冊各類企業8300余家,備案科技企業“小巨人”累計達到430家,企業總數超過4萬家。園區企業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300多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60多項、行業標準300多項。
目前,西安高新區已聚集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和技術中心200余個,其中國家級30多個;擁有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120個,其中世界500強研發機構48個。“十二五”期間,園區累計培育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11.8萬人;累計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1126人;累計引進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30人。
王斌表示,隨著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步伐加快,西安高新區將深度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新布局,努力把西安高新區建設成 “一帶一路”的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