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連云港港亟待“無縫對接”的“福”地
2016-07-31 10:06:07
Landbridge平臺
連云港和宿遷一衣帶水、唇齒相依,自古以來就是在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板塊。宿遷市所屬的沭陽縣直到1949年5月才從連云港地區劃給淮陰地區。在臺灣,“海州同鄉會”仍然是“海贛沭灌”地區人相聚的同鄉會。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連云港市正在全面對接中西部地區,按照爭當最直接、最便捷、最暢通 “海陸交匯點”的目標,構筑公鐵水空一體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如果能夠回首西望,拉上昔日的盟友宿遷、兄弟縣區沭陽,實現無縫對接,共同建設連云港港,使連云港與宿遷實現經濟發展的互動互補、共榮共茂,將不是一個夢想。
連云港、宿遷兩地對接的基本情況
一是建立了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2011年,徐州、宿遷、連云港三市政府簽訂“共享連云港港”的合作協議,從制度上保證了物流規劃對接、區域通關合作、優惠政策制定、貨運代理聯動等方面的合作。二是構建了連接連云港的水路、陸路快速通道。公路方面,2013年建成通車的宿新(宿遷—新沂)高速公路與目前在建的344省道、326省道、S324省道等一批國省干線,構成完善的向東片區路網結構。水路方面,目前,鹽河航道已基本貫通,宿遷—淮安(通過京杭運河)鹽河—連云港內河港口(燒香河)的水運通道已基本形成。三是沭陽臨港新城正在建設中,處于兩市三縣(宿遷、連云港、沭陽、東海、灌云)交匯處,距連云港機場15公里、港口40公里,到連云港市徐圩新區(國務院新批準的“東中西合作示范區”)30萬噸大港——徐圩港的水運里程只有60公里。四是宿遷進出口貨流量在快速增加。從進出口貨物種類來看,宿遷市進出口貨物主要以紡織服裝、玻璃制品、木材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及鎳土礦為主。據統計,2013年,宿遷進出口貿易總值18.2億美元,2014年1~10月份,進出口貿易總值達到28.27億美元。特別是位于宿遷的翔翔實業公司,每年從連云港進口鎳土礦達90萬噸,占其公司進口量的90%。
結論:通過調研,我們強烈感受到:連云港迫切需要宿遷,宿遷也迫切需要連云港港。從連云港港口發展來看,由于連云港產業發展的制約,無法完全支撐連云港港的發展。港口發展離不開貨源及腹地的支撐,而從當前發展形勢來看,宿遷恰恰是連云港港最緊密的腹地。連云港港口區別于青島、日照等周邊港口的最大優勢在于海河聯運。當前,連云港港的海河聯運快速通道已基本建成,集疏運條件顯著提高,運輸優勢正在顯現,其對蘇北的整體拉動作用也日益強烈。
連云港、宿遷兩市既“近”又“遠”的主要原因
從交通區位來看,宿遷距連云港港口很近。宿新高速今年建成通車以后,宿遷市距連云港港口公路距離為149公里,僅需一個半小時。鹽河貫通后,宿遷距連云港港口水運路線總長為248公里,沭陽臨港新城距連云港港口僅40公里。但從運輸的成本和便捷上來看,企業普遍反映,宿遷與連云港港“走”的不近,距離連云港港口很“遠”。很多貨物無法從連云港進出口,不得不舍近求“遠”。
1.大部分產品均選擇距離較遠的上海港及青島港。據宿遷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宿遷市在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塑料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等方面的進出口額分別為43 953萬美元、43 953萬美元、29 289萬美元、13 595萬美元,該類產品從連云港進出口占比分別為26.03%、7.45%、73.54%、67.15%。2014年,宿遷市進出口貿易總值20.7億美元,進出口貨物海運約占出口貨物運輸量的98%,其中,約45%貨物通過上海港報關出口,約15%貨物通過青島等其他口岸報關出口,只有約40%的貨物是通過連云港口岸報關出口。
2.連云港國際線路少。目前,連云港還沒有實現空港開放,而上海、青島港已基本實現直達國際航線的全覆蓋,同時在進出港的密度上,連云港港的航班明顯偏少,使貨物滯留在港口時間較長,致使大部分企業在進出口貨物時,不愿意選擇從連云港港運輸。
3.公路運輸費用高。由于連云港和宿遷之間水路完全尚未暢通,主要依靠陸路運輸,但運輸車輛回程空載現象突出,造成運輸成本高。特別是連云港市及宿遷部分地區治超力度大,罰款金額高,導致整個公路運輸成本上升。
4.優惠政策有待落實。雖然連云港已經與宿遷簽訂了共享港口協議,但宿遷在連云港港報關進出口的貨物,并未享受相關便捷服務,且港雜費、報關、清關等手續費比上海普遍高20%。在檢驗檢疫時間上,有些項目連云港尚不具備條件檢驗,需要外地出具報告,導致在辦理相關手續時時間延長,也直接造成退稅滯后。碼頭費用也偏高。如:換單費按柜數收費,柜子較多的情況下費用會比一般數量時高出很多,而上海等港則按每票收取(200元/票)。
加快實現連云港與宿遷“無縫對接”的六點建議
連云港是宿遷的近鄰,也是出海口。加強和宿遷的全面合作,可以實現兩市的洼地崛起,打造江蘇東北部的最強增長極。在與宿遷對接的過程中,要從思想上進行全面對接、規劃上進行無縫對接、交通上進行快速對接、產業上進行合理分工對接,切實推動連云港“西向戰略”盡快落到實處。
1.進一步鞏固連云港“一帶一路”核心區先導區的戰略地位。加強連云港與宿遷的合作共建,將進一步明確和鞏固連云港在服務“一帶一路”、江蘇沿海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突出連云港的優勢所在,拓展連云港的巨大腹地和發展空間,實現連云港和淮河流域城市、運河流域城市的全面對接,推動區域內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2.實現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目標。當前,連云港正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發揮鐵路、公路、機場、碼頭等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的優勢,推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連云港由于地處江蘇東北角,接受長三角經濟區的輻射顯然很難做到,必須自己成為一個“中心”,能夠發揮對周邊地區輻射和帶動作用。目前,周邊地區城市都在積極行動,山東臨沂市在打造“魯南蘇北區域特大中心城市”,徐州在打造“蘇北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淮安在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既然稱為“中心城市”,無非是要把周邊地區吸納為自己的腹地。連云港和宿遷聯手,可以形成以連云港為主導的“兩小時”經濟圈,引導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進一步資源配置,帶動兩個城市的產業發展,防止優質資源向外流失。
3.發揮海水聯運的巨大優勢。《江蘇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推動連云港港海港功能向內陸延伸,推進徐宿連航道規劃及前期工作研究。”目前,連云港至宿遷的航道還有很多卡脖子段,雖然連宿航道已經積極爭取列入江蘇省“十三五”規劃,但建成運行還需要兩市乃至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進。如果連云港至宿遷航道能夠暢通無阻,下一步應再接再厲,加快推進宿遷至駱馬湖之間的一段航道,因為這是連接徐州至連云港的關鍵段。徐州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徐州港”,發展內河集裝箱泊位建設,徐州至連云港出海,比經運河從太倉、蘇州等地要近200多公里,徐連宿三市之間架起水運橋梁的前景非常廣闊。連云港大力發展海水聯運勢在必行。
4.增強產業發展的后勁。宿遷,尤其是沭陽,縣域面積達2 298平方公里,人口174萬,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產業發展、城市建設需要數量眾多的勞動力。產業發展是連云港的短腿,引進龍頭企業,引進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是當前發展的必須,而大企業、龍頭企業看中的不光是地域優勢、交通優勢,還有充分的低廉的勞動力優勢。連云港不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城市,如果加強和沭陽等縣區的合作,能夠形成“虹吸效應”,使連云港、宿遷成為承接省里產業轉移的集中區,這是1+1﹥2的有益合作。
5.加快東中西區域合作步伐。連云港作為“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正加大與沿隴海線地區、中亞等國家、地區間的戰略投資者的廣泛合作。“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是沿海布局的一個重要戰略棋子,加快與宿遷的合作可以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地區之間的合作模式。特別是在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發展“飛地經濟”方面,在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機制方面有所創新、有所動作,走出一條新路。
6.加強跨區域旅游協作。連云港有獨特的山海旅游風光,宿遷目前也在積極打造駱馬湖、三臺山等旅游觀光項目。要加快建設環連云港大旅游圈,整合連云港、宿遷之間的優勢資源,統籌景區配套設施和景區間公路建設,提高景區間通達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發展觀光體驗、紅色經典、民俗風情、休閑度假等特色旅游。依托宿新、徐連等高速公路,打造蘇北、魯南之間的旅游黃金走廊,加快與沿海、沿線之間旅游圈的合作開發,全面實現與上海、青島等著名景區景點客源互送、互聯互通,積極融入東南沿海旅游一體化,使連云港、宿遷成為華東地區重要旅游節點城市。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