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企業巧打“科技牌” 提速布局中亞市場
2016-06-16 10:05:29
Landbridge平臺
與哈薩克斯坦共建境外工業園區、參與吉爾吉斯斯坦國家中心實驗室升級改造……憑借科技優勢,陜西企業與中亞各國的合作正在不斷加強。相關專家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雄厚的科技實力將成為陜企開拓境外市場的一張“王牌”。
陜西科技資源豐富,科研投入、技術交易額均居中國前列。隨著“一帶一路”政策持續推進,陜西在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科技優勢凸顯,引得中亞各國拋來“橄欖枝”。
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中心實驗室升級改造項目中,吉方考察了解到陜西地礦總公司先進的勘探技術,主動提出進行實驗室合作改造。此外,陜煤化工、延長石油、陜西重汽等重點企業也憑借技術優勢,紛紛在中亞國家投資設廠。
陜西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該省在中亞五國的重點項目數量過百,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農業等行業,投資額逾6.49億美元。
“科技創新正在成為陜西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方向。”陜西省社科院專家唐震認為,中亞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與陜西企業的資金、技術正在形成優勢互補。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陜西農業企業也通過科技創新布局中亞。依靠楊凌“農科城”,陜西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方面優勢明顯。
目前,陜西農企與吉爾吉斯斯坦達成牧草種植與加工合作意向。西安愛菊糧油集團計劃在哈薩克斯坦發展百萬畝糧油種植基地,并建設油脂廠。
記者了解到,陜西企業在中亞建設境外產業園區已漸成風潮。如今,“中吉石油煉化工業園”、“中哈紡織工業園”、“中哈農業合作園”等一系列境外產業園區已經落地。
唐震表示,境外產業園區既是境內企業技術與資本的輸出窗口,也是吸納境外技術與資源的窗口,具有雙向交流作用。他認為,未來陜西企業的出口產品須向深加工轉移,不斷增加附加值,保持核心競爭力。同時還應提高技術與人才的輸出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