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的流行,是因為它戳中了許多人心里那個“任性”的旅行夢。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戶外運動界,就有一位“任性”的摩托車極限運動車手王新堡,說起他,圈子里沒有人不佩服。FWq大陸橋物流聯盟
今年50歲的王新堡,曾5次駕駛摩托車穿越中國,還在2010年創下了“全球首次單人駕駛摩托車往返穿越亞歐大陸”的世界紀錄。他鐘情于新亞歐大陸橋、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騎行中把家鄉介紹給世界,同時把世界帶回家鄉,成了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FWq大陸橋物流聯盟
情迷絲綢之路,橫穿亞歐大陸
王新堡是土生土長的連云港人,他告訴記者,高中畢業后,自己就有一個夢想:“連云港是黃海之濱,我想從家鄉出發,橫穿中國,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2003年,這個夢想實現了。王新堡經營著一家體育產業公司,做商業體育賽事的策劃和組織。當時連云港正為孫悟空申請奧運會吉祥物做準備,王新堡騎著摩托車,一路向西抵達新疆喀什,宣傳連云港和孫悟空“申吉”。
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摩托車極限運動,就此“淪陷”于“在路上”的感覺。“在塔克拉瑪干沙漠,560多公里長的公路,延伸到天邊,每隔4公里,就有一個養護公路的泵站,打一口深井,滴灌路邊的植物,梭梭樹、紅柳、沙棘……是滿眼黃沙里的唯一綠色,那是一種奇跡般的感受,也讓我為中國人自豪。”
說到連云港,人們總會提起一個關鍵詞,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但在王新堡之前,卻沒有一個連云港人親身感受和體驗這條大陸橋。“這也是我決定駕駛摩托車穿越亞歐大陸的根本原因。”王新堡回憶。
提前半年,王新堡做足準備,特意駕駛國產品牌的嘉陵600摩托車,在2010年9月19號,從連云港啟程。“剛出國門時,其實有些孤單和害怕。”王新堡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出國,到蒙古國烏蘭巴托,當時這700公里路程中有400公里是草原,被草覆蓋的地面看不出深淺,摩托車經常摔倒。沿途人煙稀少,只能靠耐儲的風干牛肉充饑。資金不寬裕,王新堡在伊朗睡過清真寺,在土耳其住過別人的倉庫,在俄羅斯住過中國留學生的宿舍;語言不通時,交流基本靠比劃……
近四個月時間,2萬公里路程,王新堡途經蒙古、俄羅斯、荷蘭、法國、意大利、希臘等13個國家,終于在12月29日回到家鄉。回顧起來,最讓他難忘的,是返程時途經的意大利。
初冬季節,阿爾卑斯山勃朗峰滿是積雪,穿過長達11公里的勃朗峰隧道,王新堡從法國進入意大利境內。“古代絲綢之路曾經延伸到意大利米蘭,中國人熟知的馬可波羅和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也是意大利人,對于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意大利,我有一種親切和崇敬的感情。”
在王新堡眼里,意大利是一個自由閑適、藝術氣息濃郁的國家。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端和中心,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意大利僅經過登記的最珍貴的文物就有300多萬件。“在意大利街頭,常常是沒走幾步,又看到了古跡,舊城區更是成片的百年老宅,不少古建筑保存完好,還在作為辦公場所或住宅使用。”這讓王新堡很驚訝,意大利人認為最好的保護就是使用,保護古跡的理念已經滲入了他們的血液。
“意大利人熱情友好,騎車在路上,常有人沖我微笑,甚至要和我合影,問路也總能得到詳細的指點。”因為簽證快要到期,王新堡在短暫的停留后,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意大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的性格更愿意設計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動接受。搞穿越的人,下一秒每一步,都是新鮮陌生、充滿挑戰的,在別人眼里,這種旅途很艱辛,但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累,反而是驚喜不斷,身心愉悅。”
整裝出發,行走“新世紀的絲綢之路”
去年,王新堡依舊沒有閑著。從前年10月底開始,他就在策劃籌備一次活動,組織房車穿越“新世紀的絲綢之路”——連云港到圣彼得堡國家公路網。
2014年9月,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完成10年談判,在杜尚別峰會上一致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計劃2017年建成東起連云港,西至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公路網,總里程近8500公里,使各成員國更好地共享連云港這個出海口。
“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激動,這條公路網的建立,會在上合組織范圍內實現互聯互通,貨物往來和出進關手續便利化,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我的家鄉連云港的又一個重大利好。”但是讓王新堡有些失望的是,現在知道這件事情的人不是很多。“這次搞穿越活動,就是要敢為人先,在別人都沒有走過這條路時,就響應加強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間的人文交流、增進新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友誼的號召,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開展一次國際民間交流活動,也為家鄉做宣傳!”王新堡激動地說。
設計路線、挑選隊員、安排活動、確定各項細節……作為領隊,王新堡忙得不亦樂乎,組織起了10輛房車及多輛保障運輸車的隊伍,在去年9月7日整裝出發,穿越中哈蒙俄四個國家,行經近30個國內外城市,歷時40多天。
一路上,王新堡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在哈薩克斯坦庫爾代縣,有一個特殊的“陜西村”。100多年前,我國西北陜甘寧地區的回民起義失敗后,有3萬多人選擇背井離鄉,來到中亞定居。他們自稱為東干人,這在山西方言中,意為“東邊的人”。遠離現代社會的侵擾,“陜西村”里保留了不少明清時期的傳統習俗,還能講一些地道的陜西方言,稱呼政府為“衙門”、警察為“衙役”、計量時間的單位用“時辰”……“這幾年,‘陜西村’已經逐步引起中國人的興趣,我們的車隊來到這里,探訪他們的生活,并與哈薩克斯坦東干人協會主席安胡塞先生進行了溝通,確定將于今年8月舉辦‘從黃海到里海———2016年中哈友誼汽車摩托車拉力賽(連云港—阿特勞) ’。”
“民間使者”,傳遞中國文化友誼
多次穿越活動里,王新堡沒有把自己或團隊當作單純的驢友,而是自覺兼任了“民間使者”的身份,在每個去往的國家,傳遞中國的信息和友誼。
國際文化交流的理想狀態,就是著力促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直通交流與相向互動。摩托車騎行的過程中,王新堡游歷了不同的國家,經歷了各種思想上和文化上的交流碰撞,促進了不同地域之間人們的了解,也加深了大家的友誼。
2010年橫穿亞歐大陸的活動里,王新堡在摩托車上貼上了鮮紅的國旗和“我來自中國連云港,歡迎到我的家鄉做客”中英文版的貼紙,沿途的高速服務區里,不斷有人沖王新堡豎起大拇指。來到意大利安科納港時,一名眼尖的意大利船員看到了五星紅旗,激動地指著王新堡的摩托車,用生硬的中文,熱情地連說了幾句“你好”。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勃蘭登堡門,德國人看到王新堡的騎行裝備,紛紛拉住他,和他拍了足有半個小時的合影,“每當這種時候,我就很自豪,五星紅旗會隨著照片,被更多人記住,我給中國人長臉了!”
不僅是民眾間的交流,王新堡的騎行,也讓連云港這個名詞,傳播到了更多的外國政府機構。荷蘭海牙市副市長庫爾先生在王新堡的摩托車油箱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熱情地說:“他的旅程成了中國與荷蘭友誼的又一見證!”
連云港與荷蘭鹿特丹分別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西橋頭堡,但在與鹿特丹市長的交談中,王新堡得知他竟然不知道有連云港這個地方,甚至不知道新亞歐大陸橋。在鹿特丹市政廳門口,有媒體在采訪時問他,為什么要把摩托車騎行的終點放在鹿特丹,王新堡將連云港與鹿特丹的淵源道出,這才讓大家恍然大悟。王新堡受到了震動,他更加急迫地感受到,要通過自己的騎行,把家鄉介紹出去。
時任海牙藍天旅行社總經理的董麗莉女士出生于云南大理,她對王新堡說:“連云港和鹿特丹都是港口城市,和鹿特丹相比,連云港人口不少,面積大,海水資源好,而且是亞歐鐵路的起始段,但是鹿特丹很少有人知道連云港,通過摩托車穿越活動,終于把連云港和鹿特丹連接起來了,不僅讓大陸橋沿途各國人民更多地了解了這條鐵路,也讓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了中國的連云港。”
“摩托車文化和騎行精神是一種能夠跨越語言障礙和國籍的世界文化,民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和官方不同,是走到民眾中去,深入、貼近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至少沿途國家的百姓,會對我們這一部分中國人的生活狀態有一些立體的了解,而不是通過電視報紙看到的平面。”在出發前,王新堡一再叮囑自己的隊員,關注每一個言談舉止的細節,展示出良好的中國人的形象。
FWq大陸橋物流聯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