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經濟帶如何發展特色農業
2015-12-11 10:36:59
Landbridge平臺
最新一項研究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農業發展不能一味地走規模化和同質化的老路子,而應發揮當地的生態優勢和文化資源,結合互聯網思維、現代營銷理念與多種新型經營模式,發展“新絲綢之路特色農業”。由盤古智庫完成的該項研究通過對西北五省和中亞五國農業資源的對比,以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區所做的分析從而提出政府搭臺,并建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特色農業產業聯盟和具體的路線圖等建議。
政府如何搭臺?
前述研究認為,在當前我國農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重點支持西北地區農業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農民增收,還可減少“空心村”和“留守兒童”等社會現象的出現。
“西北五省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遺產,這些資源所帶來的環境生態價值和多元的歷史文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移植性。發展農業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運用現代新經濟所出現的新模式、新工具和新方法,走差異化的特色農業發展道路。”該項研究認為。
當代的特色新農業是農業與新型服務業的結合,比如,可溯源農產品(000061,股吧)、定制化農場和農產品電商等這些新興的農業經營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有利于農民增收;另一方面,新型服務模式能夠增加就業機會。因此,“絲路特”農業是破題西北地區落后農業的取勝之石。
縱觀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西北五省的情況,研究人員建議,政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建設和引導:
第一,建立“西農東送”快速冷鏈物流通道,規劃重要節點城市。
大多農產品普遍要求冷鏈物流運輸。很多特色農產品迫于沒有保鮮冷鏈物流通道而在運輸途中爛掉,物流問題成為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我國果蔬、肉類和水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只有5%、15%和23%。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冷鏈流通在95%以上。因此,我國的物流業發展空間巨大,政府需大力扶持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第二,引導投資保鮮倉儲設施,增強農民的議價能力。
農民長期處于弱勢,缺乏議價能力主要是因為其面臨著巨大的流通壓力。農產品生產出來如果賣不出去就只能爛在自己手里,農民的利益始終被收購商擠壓,收入始終上不去。而保鮮倉儲的建設能夠緩解極大的流通壓力,增強農民的議價能力,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第三,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保護絲綢之路生態。
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由于處于亞歐大陸腹地,尤其是阻隔印度洋和太平洋(601099,股吧)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征是:一是,雨水稀少,極其干燥;二是,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三是,溫度變化劇烈。水資源對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稀缺資源,故勢必需要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可以說,高效的節水農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第四,降低門框鼓勵創業,激活存量人力資本。
西部的問題之所以成為我國多年的頑疾,主要歸因于當地人的思想保守,并缺乏活力。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人大多仍以小農經濟的思想為主導,缺乏創業精神。政府應通過樹立創業領袖,致富榜樣,來調動農民探索新經營方式的積極性,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創業,并提供相應的物資支持和知識培訓,努力激活“絲路”的存量人力資本。
特色農業路線圖
盤古智庫立足于中亞和我國西北地區所擁有的農業資源,從文化、機制變革、創新、保護和發展特色等多個方面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特色農業的具體發展建議,將該經濟帶上的經濟體與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潛力最大的市場對接,從而提高這些地區的區域合作和經濟實力。
第一,建立“絲路特”農業產業聯盟。
以“政府參與,市場主導”的指導思想建立“絲路特”農業產業聯盟,集聚創業思想、優秀企業家和產業戰略資本。以新思維引導大資本,以扶持孵化創新企業來打造大品牌。高屋建瓴、高舉高打、自上而下打造“絲路特”農業產業聯盟大平臺,從而推動農業的創新與發展。這樣也有利于解決目前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和互設壁壘的狀況。
第二,強化區域市場功能,培育主體品牌意識。
發展絲綢之路需要靠市場主體的力量,而西北地區正是缺乏主體品牌意識,總體呈現小、散、亂和弱的格局。扶持當地有潛質的小微企業,引入發達地區優秀企業進駐,讓這些優秀的市場主體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改造農業,讓農場企業化,讓農民職業化,由此,形成良好的農業產業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以產業鏈龍頭企業(如:新希望)為標桿,依托西域神秘文化抱團營銷“絲路特”品牌,打造一個有故事、有文化和有共鳴的品牌。
第三,發展西域特色,深挖“絲路”遺產。
古老的絲綢之路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有優質的農產品資源和豐富的農耕文化。“絲路特”農業正應聚焦于西北特色,挖掘這些寶貴遺產。從挖掘種質資源和文化遺產為切入點,把絲路農業做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運用新技術開發新模式,全方位服務“三農”。
“絲路特”農業的發展必須順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新經濟的大趨勢,運用新技術和新模式對產業鏈的方方面面進行創新。移動互聯網電商思維對于農業在銷售端和交易端的改造日新月異,從最近馬云去訪新疆、甘肅可窺見到互聯網正在加速向農業進行滲透,“絲路特”農業必須積極擁抱這一大趨勢,并力圖運用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再造整個產業鏈,才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優勢。
除此之外,運用智能物聯網技術探索精益農業,并且基于大量的產銷及其他數據建立農業大數據中心,使“絲路特”農業走上科學化生產和精準化營銷的道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